第三篇 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
第十三章 如何阅读实用性的书
但是,说实在的,当你置身错综复杂的实际情况,想要援用一些规则时,你也会发现越通用的规则离题越远。
要特别提醒的是,在第十一章(赞同或反对作者)结尾时所说明的(分析阅读三阶段中)的十五个阅读规则并不适用于阅读小说或诗集。一本虚构作品的纲要架构,与论说性的作品是完全不同的。小说、戏剧与诗并不是照着共识、主旨、论述来发展的。
然而,如果你认为阅读富有想象力的作品毫无规则可言,那也是错的。
你用不着担心又要学一整套十五个或更多的阅读小说与诗的规则。你会很容易了解到这两种规则之间的关联性。
两种实用性的书
任何实用性的书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
以《如何阅读一本书》为例。这是一本实用的书,如果你对这本书的实用性(当然也可能只是理论性)感兴趣,那你就是想要解决学习阅读的问题。但你必须自己进行有活力的阅读过程,不只是读这本书,还要读很多其他的书。
然而,实用性的书多少还是可以提供一些可以应用在同类型特殊状况中的通用规则。
任何书里包含了规则——原理、准则或任何一种一般的指导——你都要认定是一本实用性的书。但是一本实用性的书所包含的不只是规则而已。
理论性的原则会归纳出出色的行事规则。
实用性的书可以分为两类。其中一种,就像《如何阅读一本书》一样,或是烹饪书、驾驶指南,基本上都是在说明规则的。
另一类的实用书主要是在阐述形成规则的原理。许多伟大的经济、政治、道德巨著就属于这一类。
不管是在什么领域中,谈规则的书都可以立刻认出来是实用性的。
在阅读一本以规则为主的书时,要找寻的主旨当然是那些规则。阐述这些规则通常是用命令句,而不是叙述句。那是一种命令。
无论是叙述句或或命令句,你总是能认出一个规则来,因为它在建议你某件事是值得做的,而且一定会有收获。因此,要你与作者达成共识的那条命令式的阅读规则,也可以改成建议式的说法:“成功的阅读牵涉读者与作者达成共识。”
聪明的读者看到“实用原理”这样的书时,总是能读出言外之意。他可能会看出那些虽然没有明说,但却可以由原理衍生出来的规则。其还会更进一步,找出这些规则应该如何实际应用。
如果在原理中能找到可以理解的规则,那么也就可以在由原理引导出来的规则或建议的行动中,找到实用原理的意义。
行为规则要谈得上是真理,有两种情况:一是真的有效;二是这样做能带引你到正确的结果,达到你的期望。
在评断一本实用性的书时,所有的事都与结果及目标有关。
你可能和埃德蒙·柏克(Edmund Burke)一样,认为维持现状就是最好的策略,而且在全面考量过后,你相信还有比改变资本不平等更重要的事。你的判断主要是与结果达成共识,而非方法。
说服的角色
当你在阅读任何一种实用书时,一定要问你自己两个主要的问题。第一:作者的目的是什么?第二:他建议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个目的?
你可以知道为什么实用书的作者多少都是个雄辩家或宣传家。因为你对他作品最终的评断是来自你是否接受他的结论,与他提议的方法。
一个人必须要被说服,以采取特定的思想与行动。实际的思考与行动除了需要理智以外,情感也是重要的因素。没有人可以没有受到感动,却认真采取实际评论或行动的。
不想被宣传所困扰,就得了解宣传的内容是什么。
宣传的影响力是很神秘的,事后你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那样感觉与思考。
一个人如果真正读懂了一本实用的书,其知道这本书的基本共识、主旨、论述是什么,就能觉察出作者的雄辩。
作者的“性格”在实用书中就比理论书中还要来得重要。
但是为了要了解与评断一本道德的论述、政治论文或经济论著,你就要了解一点作者的人格、生活与时代背景。
赞同实用书之后
读实用性的书的变化
第一个问题:这本书在谈些什么?并没有改变多少。实用的书是论说性的,有必要回答这个问题,并写出这本书的大钢架构。
你一定要知道他想要做些什么——因为,在实用性的书中,知道他要做的是什么,就等于是知道他想要你做的是什么。这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事了。
第二个问题的变化也不大。为了要能回答关于这本书的意义或内容,你仍然要能够找出作者的共识、主旨、论述。
换句话说,在阅读实用性书时,如果规则四调整为:“找出作者想要你做什么。”规则八就该调整为:“了解作者要你这么做的目的。”
第三个问题变化很大。内容真实吗?在理论性作品中,当你根据自己的知识来比较作者对事物的描绘与说明时,这个问题的答案便出来了。
实用性的书,虽然也会与真实作比较,但最主要的却是你能不能接受作者的宗旨——作者最终的目标,加上其建议的实现目标的方法——这要看你认为追求的是什么,以及什么才是最好的追求方法。
第四个问题完全改变。这本书与我何干?
赞同一本实用性的书,确实需要你采取行动。如果你被作者说服了,其所得出的结论对你就是有价值的,而你甚至会相信他的方法真的能达到目的。这时,你就很难拒绝作者对你提出的要求了。你会照着作者希望你做的方式来行动。
举例:如果读完这本书的第二部分,你(1)同意分析阅读是值得做的。(2)接受这些阅读规则,并将其当作是达到目标的基本要件,那么你就会像我们现在所说的一样,开始照着阅读起来。
例外:男性读者不进厨房,不做巧克力慕斯。
区分各种类型实用性的书的重要性。某些作者提出的结论是很通用或一般性的——可供所有人使用——另外一些作者的结论却只有少数人能运用。
如果结论是经过筛选的,只适用于某个阶层的人,那么读者便要决定自己是否属于那个阶层了。
需要指出的是,心理问题会影响我们阅读实用性的作品的效果。
阅读实用性的书的方法:
1.这本书谈些什么?(分类、话题/主题/论点/中心)
2.找出作者共识、主旨、论述:a.想要你做啥;b.作者的目的是啥。
3.这本书的内容真实吗?(你是否接受作者的宗旨)
4.这本书与我何干?a.有关/被说服/赞同,付诸行动(例外:巧克力慕斯);b.不赞同,不行动。 注意心理问题对阅读效果的影响。
练习:
运用本章学到的阅读实用性的书的基本方法,阅读以下图书:
《经济学原理》(马歇尔著) 《优秀编辑的四门必修课》(周浩正著)
第十四章 如何阅读想象文学
或许一般人真正花时间阅读的只是报纸与杂志,以及与个人工作有关的读物。就以书籍来说,我们读的小说也多于非小说。而在非小说的领域中,像报章杂志,与当代重大新闻有关的议题最受欢迎。
我们在前面所设定的规则并不是在欺骗你。在讨论细节之前,我们说明过,我们必须将范围限制在严肃的非小说类中。
矛盾说法:阅读想象文学的问题比阅读论说性作品的问题更为困难。然而,比起阅读科学、哲学、政治、经济与历史,一般人却似乎更广泛地拥有阅读文学的技巧。
当然,也许很多人只是误以为自己有阅读小说的能力。
以娱乐为主的读物比以教育为主的读物更容易讨好读者,但要知道为什么能讨好则比较困难。要分析美丽,比美丽本身困难多了。
阅读想象文学的建议。
读想象文学的三不要
论说性作品要传达的是知识——在读者经验中曾经有过或没有过的知识。想象文学是在阐述一个经验本身——那是读者只能借着阅读才能拥有或分享的经验——如果成功了,就带给读者一种享受。
我们都是经由感官与想象来体验事情。我们都是运用判断与推论,也就是理智,才能理解事情。
一不要:不要抗拒想象文学带给你的影响力。
阅读论说性作品,读者应该像个捕食的小鸟,经常保持警觉,随时准备伸出利爪。阅读诗歌与小说,读者应该带着有活力的热情。阅读故事作品,读者一定要带着有活力的热情,让故事在其身上活动。读者一定得打开心灵,接纳故事。
读者应该感激论说性的作品——哲学、科学、数学——这些学科塑造出读者活着的真实世界。但读者也不能活在一个完全是这些东西的世界里,偶尔读者也要摆脱一下这些东西。
发现这个真相让读者快乐。这个经验会深深满足读者平时未曾接触的部分自我。总之,阅读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的规则应该以达成某种深沉的经验为目标。
想象文学会尽量使用文字潜藏的多重字义,好让这些字特有的多元性增加文章的丰富性与渲染力。作者会用隐喻的方式让整本书整合起来,就像注重逻辑的作者会用文字将单一的意义说明清楚一样。但丁的《神曲》使用的是一般的诗歌与小说,但每个人阅读起来却各有不同的体会。论说性作品的逻辑目标则是完全清晰,毫无言外之意的解说。
想象文学要依赖文字中的言外之意。
整首诗或故事所说的东西,不是语言或文字所能描述的。
二不要:在想象文学中,不要去找共识、主旨、论述。
诗人马克·范多伦(Mark Van Doren)曾经说:“在诗与戏剧中,叙述是让人更模糊的一种媒介。”
当然,读者可以从想象文学中学习,从诗歌、故事,特别是戏剧中学习——但是与读者从哲学或科学的书中学习的方法不同。
读者也可以从小说在其想象中所创造出来的经验中学习。
论说性的作品不会给读者提供新奇的经验。其所提供的经验是读者已经有的或可以获得的。而想象文学则借由创造读者可以从中学习的经验,教导读者衍生的意义。
三不要:不要用适用于传递知识的,与真理一致的标准来批评小说。
亚里士多德强调:“诗歌与政治对正确的标准是不一致的。”
将事实写错不会影响一本小说,只要它能自圆其说,将整体表现得活灵活现便行了。
读者阅读小说时,想要的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只要确实可能在小说家笔下所创造,再经过读者内心重新创造的世界中发生,就够了。
就论说性作品而言,当读者了解,并且不反对作者的观点时,读者一定要说:“这确实是我们共通的观念。我们测验过你的理论,发现是正确的。”
但是诗不一样。读者无法依据自己的经验来评断《奥赛罗》(Othello),除非其也是摩尔人,也和被怀疑不贞的威尼斯淑女结婚。而就算如此,也不是每一个摩尔人都是奥赛罗,每一个威尼斯淑女都是苔丝德蒙娜。
奥赛罗与这出戏一样,都是独一无二的。
阅读想象文学的一般规则
回顾阅读论说性作品的规则:前面我们谈过阅读论说性作品的三组规则,第一组是找出作品的整体及部分结构,第二组是定义与诠释书中的共识、主旨与论述。第三组是评论作者的学说,以赞同或反对的意见完成读者对其作品的理解。
阅读论说性作品的三组规则可以概括为架构性、诠释性、评论性规则。
同理,我们可以得出阅读诗歌、小说、戏剧的三组规则。
阅读诗歌、小说、戏剧的第一组规则,也就是适合阅读小说的一般规则:
1.读者必须将想象文学作品分类。抒情诗以表达个人情绪的经验为主。小说与戏剧的情节复杂,包含角色多,这些角色会在情节的发展中产生互动与反应,以及情感变化。对想象文学作品进行分类,可以使读者一眼看出其所读的是哪一种作品。
2.读者要能抓住整本书的大意。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就看读者能不能用一两句话来说明整本书的大意。对论说性的作品来说,重点在作者想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上。因此,这类书的大意可以用解决问题的方程式,或对问题的回答来进行说明。小说的整体大意也与作者面对的问题有关,而我们知道这个问题就是作者想要传达一个具体的经验,所以一篇故事的大意总是在情节之中。注意:大意就在情节之中。
然而,不论是抒情诗、小说,还是戏剧的“情节”,指的都只是其中的架构或场景,而不是读者透过作品在心中重新创造的具体经验。
情节代表的是整本作品的大意,而整本作品才是经验本身。
3.读者不仅要能将整本书简化为大意,还要能发现整本书各个部分是如何架构起来的。在论说性作品中,部分的架构是与整体架构有关的,部分问题的解决对整体问题的解决是有帮助的。在小说中,这些部分就是不同的阶段,作者借此发展出情节来——角色与事件的细节。在安排各个部分的架构上,这两种类型的书各有其妙。在科学或哲学的作品中,各个部分必须有条理,符合逻辑。在故事中,这些部分必须要在适当的时机与规划中出现,也就是从开头、中间到结尾的一个过程。
要了解一个故事的架构,读者一定要知道故事是从哪里开始的——当然,不一定是从第一页开始的——中间经过些什么事,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读者要知道带来高潮的个钟不同的关键是什么,高潮是在哪里、又是如何发生的,在这之后的影响(在故事中的高潮发生之后,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又是什么?
在论说性作品中,各个部分都可以独立解读,而小说却不同。欧几里得将他的《几何原理》分成三十个部分发表,或照他所说的分成三十册发表,其中每一部分都可以单独阅读。但是一本小说中的一章,剧本中的一幕,或是一句诗从整体中抽出来之后,通常就变得毫无意义了。
阅读想象文学(主要指小说)的第二组规则,也就是阅读诗歌、小说、戏剧的诠释规则:
1.小说的要素是插曲、事件、角色与他们的思想、言语、感觉及行动。通过这些要素,读者要能熟知每个事件与人物的细节。读者只有熟悉小说的角色,对小说所描述的事件感同身受,才算掌握了小说所讲的故事的精髓。
2.要与小说作者达成共识,读者就要把握小说的主旨。小说的要素与整个表现的场景或背景有关。阅读小说时,读者要能找出作者的主旨,就一定要在这个想象的世界中找到宾至如归的感觉。知道一切事件的进行,就像其亲临现场,身历其境。读者要变成其中的一个成员,愿意与其中的角色做朋友,并且懂得运用同情心与洞察力来参与事件的发生、发展,就像读者会为朋友的遭遇所做的事一样。
如果读者能这么做,那么小说中的要素便不会再像一个棋盘上机械式移动的孤单棋子一样,读者就会找出小说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赋予其真正存活的活力。
3.如果说论说性作品中有任何活动,那就是论述的发展。由证据与理由到结构的一个逻辑性的演变。在阅读这样的一本书时,读者必须追踪论述的发展。先找出共识与主旨,然后分析其推论。而在诠释小说的阅读中,也有类似的最后一个规则。读者对小说角色都熟悉了,读者加入了小说建构的想象的世界,与这个世界中的人们一起生活,同意这个世界里的法律,与他们呼吸着同样的空气,品味着同样的食物,在同样的高速公路上旅行。现在,读者一定要跟随他们完成这场探险。这些场景或背景,社会的组合,是小说中各个要素之间静态的联系(如同主旨一样)。而情节的披露(如同论述或推论)是动态的联系。
亚里士多德说情节是一个故事的灵魂。读者要把一个故事读好,就要能把自己的手指放在作者的脉搏上,感觉到作者每一次的心跳。
我们所建议的三个列出大纲的步骤(诠释想象文学的三个规则),可以让读者逐步了解作者如何在想象的世界中完成一部作品。
温馨提醒:前面所说的规则主要适用于小说与戏剧。引申到有故事叙述的抒情诗,也同样适用。没有故事叙述的抒情诗,仍然可以适用这个规则,只是没那么贴切。
阅读想象文学(主要指小说)的第三组规则,也就是阅读小说的批评规则:在你衷心感激作者试着为你创造的经验之前,不要批评一本想象的作品。
一个好读者不会质疑作者所创造出来,然后在自己心中又重新再创造一遍的世界。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在《小说的艺术》(The Art of Fiction)中说道:“我们要接纳作者的主题、想法与前提。我们所能批评的只是其所创造出来的结果。”
换句话说,对于小说,读者不该反对或赞成,而应该喜欢或不喜欢。
在批评论说性作品时,读者关心的是作者所陈述的事实。而在批评唯美文学时,就像字面上所说的一样,读者主要关心的是其美丽程度。
在读者说自己喜欢或不喜欢一本文学作品之前,首先读者要真正努力过并且懂得欣赏作者才行。所谓欣赏,指的是欣赏作者借着读者的情绪与想象力,为读者创造的一个世界。
当完成这样的阅读阶段之后,读者就可以对小说进行评论了。但是在评论时,读者不仅要说明自己喜欢或不喜欢这本小说,还要能说明个中情由。
要完成批评想象文学(主要指小说)这件事,读者要客观地指出书中某些事件造成自己的反感。读者不仅要能说明自己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这本书,还要能表达出这本书中哪些地方是好的,哪些地方是不好的,并且能说明理由才行。
读者越能明白指出诗歌或小说带给自己喜悦的原因,就越能了解这本书的优点是什么。
懂得阅读方法的人,文学品味都很高。
读完第二遍时,笔者在这章末尾写下了如下内容:这章内容太复杂。一时半会,理不清头绪。(而现在这一遍,也就是边看着铅笔标注边敲读书笔记,至少算是第三遍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了)
练习:
运用本章学到的阅读想象文学的基本方法,阅读以下图书:
《追风筝的人》 《安娜·卡列尼娜》 《暗店街》 《金庸全集》
《红高粱家族》 《天堂蒜薹之歌》 《与大师约会》 《百年孤独》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世界末日之战》 《我脑袋里的怪东西》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 《自由国度》 《铁皮鼓》 《枯枝败叶》
《迷惘》 《七剑下天山》 《薛仁贵征东》 《七侠五义》《童林传》
《东周列国志》《儒林外史》 《红楼梦》 《说岳全传》《杨家将》
《古龙文集》 《大秦帝国》《路遥全集》《陈忠实文集》《索尔贝娄全集》
《曾国藩》(血祭 野焚 黑雨,春风文艺出版社)《战国纵横:鬼谷子的局》
《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二月河)《大清相国》
《最后一个匈奴》《补天裂》《金陵十三钗》《檀香刑》《张居正》(熊召政)
《天香》《大唐李白·少年游》《大串联》《风起陇西》《大谋小计五十年》
《蒙古帝国》《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八旗汗王·努尔哈赤》
《皇太极》(顾晓清,中国华侨出版社)《夺位战争:康熙和他的儿子们》
《孝庄秘史》《多尔衮一指通天》《三王争霸斗计谋》《大清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