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笔
《北欧篇》是《圣斗士星矢》最大败笔,直接导致《圣斗士星矢》动画提前腰斩。
《圣斗士星矢北欧篇》是东映动画制作的动画版《圣斗士星矢》的其中一个篇章,这部动画在1986到1989年期间放映,除了《圣斗士星矢》漫画原作的各章节外,在动画的前半段加入了原创的“钢铁圣斗士”要素,使得《圣斗士星矢》的平衡失去重心。
在1988年进一步增加动画的原创力度,加入北欧篇和神斗士的整个章节,虽然动画团队宣称,为了不破坏原作漫画的平衡性,而尽量不破坏希腊神话之间的人物关系,虚构了希露达这个北欧之神奥汀的代理者,并进一步虚构出以北斗七星为保护星座的7名神斗士。
使用了原创剧情和众多原创角色的北欧篇,最终却成为了《圣斗士星矢》动画的最大败笔,进而影响到后续剧集的制作,海王篇草草结束后,就提前被电视台腰斩。
战争
为什么要在《圣斗士星矢》动画中加入北欧篇?这还要从当时电视台的竞争说起,当时和《圣斗士》动画同场竞技的还有两部动画,一部是《鬼太郎》,由日本第一妖怪漫画家水木茂创作的鬼怪故事,这部动画非常受小孩子的欢迎,水木茂创作《鬼太郎》漫画后,就连手冢治虫大师也因为当时这部妖怪漫画的热度而创作了《多罗罗》。
另一部和《圣斗士》竞争的动画,是鸟山明的《七龙珠》,同样作为少年热血战斗题材漫画的《七龙珠》也成为了《圣斗士》最大的敌人。
《圣斗士》漫画的热血程度丝毫不逊色于《七龙珠》,至少是各有千秋,那么最后到底为什么圣斗士动画的跌落谷底呢?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圣斗士》动画化仓促,没有留给车田正美漫画原作展开的时间,《圣斗士星矢》动画化是日本动画史上的一个特例,在漫画原作连载不满一年,漫画单行本第1卷还未发售的时候就匆匆决定动画化。
提前动画化
结果在黄金十二宫时候,遇到了动画版赶上漫画原作的创作进度这个棘手的问题,于是,动画团队急中生智,创作了大量原创剧情和角色,比如“钢铁圣斗士”,由城户财团用机械制作的钢铁圣衣,穿在非圣斗士的战士身上,成为青铜圣斗士的战力补充。
钢铁圣斗士的机械科技力,与雅典娜88名圣斗士的希腊神话神秘感之间造成了严重的违和感。不少观众因为动画与原作不符而放弃了《圣斗士》,转而投靠了完全忠实漫画原作的《七龙珠》。
那么为什么《圣斗士》要提前宣布动画化呢?
《圣斗士》的动画化是由东映动画、BANDAI(万代)、集英社三方共同商定的,但是这其中BANDAI(万代)的开发本部长杉浦幸昌成为这件事的最大推手。
根据BANDAI(万代)《圣斗士》项目负责人村上克司的回忆,开发本部长杉浦幸昌的儿子非常喜欢圣斗士,于是杉浦幸昌也力荐这部作品。
私人原因当然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BANDAI看中了《圣斗士》的商业价值,圣衣周边成为《圣斗士》的变现利器,非常受到小孩子们的欢迎。
1988年4月,《圣斗士》开始播出原创剧情、《圣斗士星矢北欧篇》,鸟山明《七龙珠》则推出忠实原著的“比克大魔王篇”还以颜色。
最后一战
就在1988年4月北欧篇放映的同时,《七龙珠》动画版的“比克大魔王”(短笛大魔王)篇正在热播,小悟空不敌比克大魔王(短笛)、武天老师魔封波战术失败,进而加林仙人超神水和与比克(短笛)神似的地球神仙和波波先生的修炼,将剧情一步步推向高潮。
而反观圣斗士北欧篇,剧情方面整个故事没有设置最终BOSS,北欧之神奥汀的代理者希路达受到了海皇波塞冬的控制,青铜圣斗士们出动,打败北斗七星的神斗士,拯救希路达,整个故事毫无高潮可言,故事本身也平平淡淡,甚至有人诟病,北斗七星神斗士并非原创而是模仿了1984年的神作、原哲夫《北斗神拳》。
人设方面更是败笔连连,神斗士的神斗衣采用了黑色,头盔则设计为狼头,与之前登场的神采奕奕的黄金圣衣相比,黑色的神斗衣显得黯然无光,再加上狼头设计,BANDAI神斗衣的周边销售惨淡。
最终,《北欧篇》败下阵来,低迷的收视率导致圣斗士动画在1989年《海皇篇》后提前结束。
不仅如此,钢铁圣斗士与神斗士都没有在圣斗士星矢的官网上予以保留,成为了一段不愿被人体及的黑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