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开头难,一百个正能量颗粒敌不过一个懒惰因子。
事情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吧,作家不写东西出来,无法称为作家;画家不在画布上涂刷,无法称为画家;音乐家不用音符抒发内心的波动,亦无法称其为音乐家。躺在床上,用脑子想,也许有幸可以成为思想家,但大部分只会沦为空想,然后再找一百个理由用来安慰自我。拖延便是典型的懒癌初期症状。
但,当一个人开始想要变得更好,同时这个想法强烈到超越自我惰性的时候,就会采取行动,从而将念想具化。而且一旦你开始行动了,全世界都会来帮助你,帮助你打开视野,打开人生的格局。
借口排行榜,"我懒"排第一,第二则是"太难了,我怎么可能做到?"和"你行么?"
自我否定与外界质疑。
畏难情绪,每个人都会有,尤其是对未知的恐惧更是深入骨髓。迟迟不肯动手,很多时候是被自己的消极情绪所影响。想起小时候跑1500米之前,都会深呼吸,然后心里默念"我可以",一旦枪响后,任何负面的东西都随风消逝,只剩向着终点狂奔这一信念。
最近在读《创新者的方法》,里面有个词叫"信仰飞跃"。从字面上看,似乎是说只要有足够强的信念,就能创造奇迹。文中代表的是一种假设,"通过试验进行测试的假设""每个试验都旨在测试某些特定假设,解答某些特定问题,进而解决想法中不确定性的问题" 。
畏难,畏的就是不确定性,因为只要你不开始,你就不会知道,未来所面对的是难还是易,你不去试验=行动,就永远不会确定。所以,用信仰=积极的心理暗示武装自己,然后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你就会惊喜地发现,别人让你停,你也不会想停下来。
刚才说到的还有一个就是外界质疑,可以简单的等于"别人"对你的质疑。发现没有,当只处于"想"的阶段,质疑=劝告、打击、泼冷水,甚至会对自己的信心有所动摇,随后陷入的是无限消极情绪之中。
但,当你开始行动的时候,质疑反而能成为动力,激发你进一步去思考,去冷静判断,并针对质疑的部分,完善自己的行动。回想起来,过往的"叛逆"总是能燃起熊熊的斗志。
最后一个借口就是"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迷茫,或者是捡芝麻丢西瓜。
前一段时间,一直醉心于寻找"意义",因为突然对所有的事情都无所谓起来,干什么都没劲。
也许是因为太安逸,孩子由年老的父母带回家照看,注册考试后紧绷弦的松懈,吵吵闹闹后突如其来的安静,突然多出的时间,一下不知道该如何挥霍是好。于是开始看各种鸡汤文,开始看哲学,想要找到人生的方向与意义。
因为同事的推荐,读了《葡萄牙的高山》,从无家可归,到归途,再到家园。我想,作者想要表达的应该是更深层次的东西,但迷茫的我并没有再往深处想,因为简单地跟着作者走一遭他所绘制出来的奇妙旅程,内心已受到足够的震撼,足够让自己重新上路。
也许此时的我还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只要意识到,你就会去找寻,去改变。
从学习理财知识,到实际去购买基金,去听公开课的广播,想要提高自己的财商;从单纯地记日记,到想要好好地做手帐,从而想重新拿起笔涂涂画画;从耐心地陪孩子玩,讲绘本,到想要做教育,甚至创业。
尽管现在还没有天时、地利与人和,但只要开始行动,你就会找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