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上学、工作的时候都会在周五、周日的时候和家人视频通话,告诉他们这周发生了什么,怎么样,他们也习惯了那两天就是我们通话的日子。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想主动和他们联系,甚至每次和我爸视频就要吵架,逆反心理愈发严重。我从一个处处懂事的乖乖女变成了叛逆十足的任性丫头。
自从我告诉他我开始自由工作时他就对我各种担忧。微信里最多的聊天记录就是他问回家了吗?我知道这句的潜台词就是他想和我视频了,但每次开心视频时总会被一两个我很讨厌和反感的话题带偏,开始对我爸闹脾气。第一是他的催婚,又说年纪大了,还单身怎么办;第二就是我的工作,这一周接了几个活呀,赚多少钱啊?够不够花呀?最担心你啊......每次谈到这两个话题心情就瞬间有点炸。甚至有时接视频前都会深呼吸告诉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要和老爸吵架,生气,因为每次生气完自己也会自责,甚至会哭。
我知道我爸是爱我的,但是那种爱让人压力山大,每换一个工作他都会查清楚这个公司,看这个公司的新闻,了解企业老板,关心是否稳定。每天准时给我微信运动点赞,似乎想从我的微信步数里判断出我今天都干嘛了,很多次看到他的点赞我想关闭这个功能。这些行为的背后是沉甸甸的爱,但真的会给我很大压力。
因为工作并不是特别顺又怕他们担心所以宁愿选择报喜不报忧的态度,所以没啥活就不会主动找他们,但前几天视频的时候他有点小抱怨的说以前周五和周日还会视频聊聊天,现在连电话也不会打了。我立刻反驳说:“每次聊来聊去就那些,没什么聊的啊。”这时我妈感受到我的不的小火苗要出来了就赶紧过来打圆场说:“不说啦不说啦,我知道你平时很忙,以后你空了找我啊,我怕找你视频你在忙。你先忙吧,我和你爸准备睡了。”
挂完视频就会后悔为啥又对我爸不耐烦了,青春叛逆期来的有点晚啊。
甚至我爸有次还说了句:我现在越来越怕你了。
但其实我知道当父母对你小心翼翼时,不是因为怕你,而是他们把你看得太重太重了。
《奇葩说》前几天的一个辩题也让我在不断反思:如果你在外面过得不开心,到底要不要跟爸妈说?
按照以前的逻辑我一定是闭口不谈,因为我只想报喜不报忧,因为我知道只要告诉我爸最近我过的不好他就会牵肠挂肚、碾转反侧,严重失眠。
但奇葩说的辩手席瑞的一段话还挺打动我的,他说:
所谓亲情,不就是你牵挂我我牵挂你吗?他们是我们最亲的人,我们有什么话不跟他们说又该跟谁说啊!不要让自己和父母的关系活成一座又一座的孤岛啊!
是啊,我们和父母真的慢慢的变成了一座又一座的孤岛,只报喜不报忧,活的无比懂事。可是,我们都忘了,实际上亲情最不需要懂事。
《请回答1988》里的狗焕不善言辞,基本什么都不会和妈妈分享,而善宇的妈妈什么都知道。有一天正焕妈妈坐在他的床上问:你有没有什么要跟妈妈说的?狗焕却回答说没有。
这时豹子夫人委屈的问:“为什么不跟我说考试的事情,妈妈什么都想知道,你知道妈妈多羡慕善宇妈妈吗,善宇什么都说,就算不是全部,你考虑一下说几样,跟妈妈讲,妈妈跟阿姨们在一起都不好意思了。”
最后正焕跟妈妈说“给我买双运动鞋吧,我的弄丢了。”这一幕印象深刻,戳中泪点。
所以爸爸妈妈他们还是很想参与孩子的生活。
于是就在昨晚我努力调整自己试着我和我爸以朋友的身份去探讨关于关于生活,工作,关于对未来另一半的想法,结果感觉和老爸在同一个频道了,而且能给予我很多宝贵的经验。他会鼓励我再去学习法律的知识,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会和我说如果决定去做一件大事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不能听信别人的忽悠,要分析、思考、判断(此处后悔没有早点听老爸的,被坑了,下一篇写);还和我分享了他的一些朋友的浮浮沉沉......
我们终于能心平气和相谈甚欢了,感觉真好。
其实我知道我叛逆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好,不优秀,所以他们问到这些事让我排斥、抵触,而为何我又能开始和我爸和解呢?更多的原因是因为我开始慢慢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开始静下心来努力学习。
我希望我的爸妈每天没有烦恼,好好的享受生活,不去过分担忧子女;
而我们也不要低估了父母对子女的爱,有些话可以说,有些话需要斟酌了再说,遇到一些大事可以和父母商量着说。
日本有一本书,名叫《别以为还有20年,你跟父母相处的时间其实只剩下55天》。
看标题以为是标题党,但书里给出了详细的解释:
假如你的父母现在60岁,父母余下的寿命平均按20年算,一年的假期总共见个6天,一天就算见11个小时, 那么我们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只有1320个小时,20×6×11=1320小时=55天。
只有55天,我们应该和父母以怎样的状态来相处?
你们有开心和不开心的事会告诉他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