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四语文试题(一)
一、积累与运用(31分)
1. 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②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③_________________,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_____________,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⑤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⑥出门东向看,_______________。(《十五从军征》)
2. 根据语境,填写句子
①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送东阳马生序》中,表达作者发奋苦学、不羡慕同舍生吃穿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现在很多人都患上了手机病,一旦远离了手机,往往就如坐针毡。
B. 最近到沿海地区,虽然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C. 大型运河民俗风情剧《我家就在岸上住》,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当年运河码头的独特景象。
D. 他总认为语文难学,其实无论哪一科,不经过刻苦努力,决不会一气呵成的。
4. 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毕业典礼。
B. 济南的“海绵化”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区环境。
C. 充满功利色彩的教育,只能培养出只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
D. 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错误,我们应当吸取教训,努力改进工作方法。
5. 下面各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萧红墓畔口占》《变色龙》《天下第一楼》三篇课文,从文学体裁上来分类,依次属于诗歌、小说、戏剧。
B. 《曹刿论战》一文,从曹刿与鲁庄公的三次问答中,可以看出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而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并且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
C.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都是豪放派的词作。其中“江城子”和“南乡子”都是词牌名,“密州出猎”和“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
D. 《陈涉世家》选自《史记》。《史记》是我国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例。陈涉出身卑微,司马迁却将其列入世家,由此可以看出司马迁对这一历史人物所立功业的充分肯定。
6.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作为最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的变化,是所有家长、老师最关心的问题!”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说。
附:人教版和部编版教材部分内容对比
学段:优秀古诗文 与所有选篇比率
革命传统教育
小学1-6年级(12册)124篇
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20篇/年级】 小学40篇
初中7-9年级(6册)
124篇 51.7%【40篇/年级】初中29篇
鲁迅作品9篇
【材料二】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语文园地里设有《日积月累》,是要求孩子背诵并测验默写的。这一栏里经常会出现文言文,一年级下册已经要求背诵并理解《论语》选段“敏而好学,不chǐ( )下问”了!最明显的变化是初中阶段名著阅读已经是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小学新教材里也增加大量课外阅读的要求。现在的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孩子每天必须阅读30分钟以上。
【材料三】正如大家所说,新版语文教材主治学生不读书的毛病。初中教材改“精读”为“教读”,“略读”为“自读”。教读课设计比较丰富,有单元导语、预习、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新教材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这就建构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日积月累( ) 不chǐ( )下问
(2)依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与人教版教材相比部编版教材有何不同?
(3)结合材料三谈谈新教材对孩子们学习语文有什么帮助。
名著阅读(8分)
7. 下列有关《儒林外史》《简・爱》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简·爱在里德太太家地位连使女都不如,受尽了表兄表姐妹的欺侮。一次被约翰表哥发现她在看书,示意她到其跟前却被他打,简反抗,却引来了里德舅妈,简被舅妈关进了红房子。
B. 《儒林外史》中的王冕是辞却功名富贵而成中流砥柱者。他蔑视权贵,以卖画为生,为了不与危素等权贵结交,多次推辞见面,甚至远走他乡。
C. 罗切斯特与简·爱互相倾吐衷肠的情形,是全书中最感人的篇章之一。简·爱拐弯抹角地试探罗切斯特的心思,表现了她性格中多疑软弱的一面。
D. 《儒林外史》中匡超人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做官后,不顾结发妻子,不念旧日友情、吹嘘抬高自己,最终变成了薄情寡义的虚伪小人。
8. 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完成下面问题。
【甲】
周进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也劝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曾死了人,为甚么嚎啕痛哭?”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子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滚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乙】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1)阅读甲、乙选段,联系原著,说说周进和范进“疯”的不同原因。
(2)讽刺艺术是《儒林外史》突出的艺术成就,阅读上面选段,联系原著相关情节,试举一例加以分析。
9. 阅读《简・爱》选段,完成下面问题。
我为什么老吃苦头,老被呵斥,老受责怪,老是有错呢?为什么我总是不讨人喜欢?为什么不管我竭力想赢得谁的好感却总是白费心机呢?伊丽莎既任性又自私,却受人尊敬。乔治娜脾气给惯坏了,尖酸狠毒,爱寻事找碴,盛气凌人,大家却还都娇纵着她。她的漂亮,她红红的双颊和金黄的鬈发,似乎能让谁见了她都满心欢喜,不管有什么错都得到原谅。而约翰呢,从来没人敢违拗他,更不用说责罚他,尽管他扭断鸽子脖颈,弄死小孔雀,放狗去咬羊,摘掉温室葡萄的果子,掰下花房里珍贵花木的幼芽,还管他母亲叫“老姑娘”,有时候还为了她跟自己一模一样的黑皮肤而辱骂她,蛮横地不听她的话,不止一次撕破、弄坏她的绸衣裳,可他却还是她的“心肝宝贝”。而我虽不敢犯一点错,尽力把每一件事做好,却仍旧被说成淘气,讨厌,阴沉,鬼鬼祟祟,而且从早上到中午,从中午到晚上,无时不在这么说。
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___描写的方法来塑造简·爱,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39分)
(一)古诗阅读(5分)
初到黄州①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②不妨员外③置,诗人例作水曹郎④。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⑤。
【注释】①苏轼因“乌台诗案”,贬任黄州。此诗作于初抵黄州时。②逐客:贬谪之人,此处是作者自谓。③员外:定额以外的官员。④水曹郎:隶属水部的郎官。⑤压酒囊:压酒滤糟的布袋。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
10. 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篇两句,用语简洁平实,诗人借“自笑”“为口忙”“转荒唐”之语检点自己的过去,反思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B. 三四两句宕开一笔,描绘初到黄州,风尘仆仆之中,见江波而思鱼美,望修竹而羡笋香,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C. 第五句在“员外置”前加了“不妨”,第六句在“水曹郎”前加了“例作”,苏轼的这种自我调侃使其开阔的胸襟、洒脱的个性跃然纸上。
D. 最后两句反话正说,如绵里藏针,谈笑诙谐之际,表明诗人贬官到此将会破费朝廷许多抵作俸禄的“压酒囊”,体现出一种幽默之感。
11.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叶秀发传
【明】宋濂
①秀发师事吕祖谦、唐仲友,极深性理之学,以余力为文,辄擢庆元丙辰进士第。初授福州长溪簿,丁父忧①而归。服除,转庆元府学教授。秩满关升循从政郎、建宁府政和令。丁母忧,服阕。调安庆府桐城丞。金人犯蕲、黄二州,桐城为邻壤,万目睽睽不相保。骑兵将迫,家人号泣求避,秀发叱之曰:“此正臣子竭力致身之日,虽死何憾?苟先去之,与邑民何异?”修城浚濠,日为备御计。会金人使谍者至,秀发擒之,亟②斩于城门以徇。金人计沮不得近,邑赖以完。
②事定,制阃③忌其功不自己出,上其擅斩非法。降迪功郎,俄以前事罢免。秀发退居余十年,无一毫觖望④意,独愤李诚之之冤,上书讼于朝。初,诚之守蕲,蕲陷,一城士卒皆战死无降者,诚之亦望阙再拜,拔剑自刭。议者不录其忠,反咎其不能全人,故秀发不平而讼之。
③史弥远当国,人有自桐城来者,弥远以秀发事为问,其人历言抚绥安定之详,且谓:“某等得保首领至今,皆叶桐城之赐,不然已无桐城久矣。”弥远颔之,从容问参知政事宣缯,其言同。弥远叹曰:“几失贤矣!”命知高邮军。寻转承议郎。
④绍定庚寅九月卒,年七十。
(选自《宋学士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丁父忧:遭逢父亲的丧事。②亟(jí):急忙,赶快。③制阃(kù):指将帅。④觖(jué)望:不满意。
12. 对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苟先去之 苟:如果、假如
B. 亟斩于城门以徇 徇:顺从、遵从
C. 诚之亦望阙再拜 阙:京城
D. 弥远颔之 颔:点头,引申为赞同
13. 下列各项加点字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俄以前事罢免 徒以有先生也
B. 上书讼于朝 所欲有甚于生者
C. 故秀发不平而讼之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D. 皆叶桐城之赐 公将鼓之
14.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此正臣子竭力致身之日,虽死何憾?
15. 第②③段是如何塑造叶秀发形象的?
(三)现代文阅读Ⅰ(12分)
让非遗传承“潮”起来
①一间工作室,两位非遗传承人。和以往关起门做饼、面对面销售的方式不同,在广东惠州博罗县观音阁镇德源楼,惠州非遗传承人李超宏、李晓聪架起手机开始网络直播。通过直播,更多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非遗传承也有了新载体。
②“非遗+直播”的形式,不仅为非遗接上时代的地气,更为非遗文化注入流量的热度,让非遗传承“潮”起来,吸引年轻一代的眼球。
③文化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具有跨越山海的力量。近年来,我国多项非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成功,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记忆。承载着中华文化基因的“非遗名片”,为国际社会更好了解中华文化打开了新的大门。
④曾几何时,承着这种荣光的非遗,却故步自封、步履蹒跚。很多生产制作手法过分追求传统,不求创新,停滞不前,难以同社会化大生产的需求相适应。在营销策略上,不少非遗项目囿于卖方市场的束缚,难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齐步走,只能徘徊在艰难生存甚至濒临消亡的边缘。
⑤殊不知,酒香也怕巷子深。在互联网大潮中,传播方式和途径在革新,工艺制作的理念和模式在革新,非遗的传承也亟待开发新路,开拓新局。
⑥回首来路,可以看到,许多非遗项目都诞生于农耕时代。农历二十四节气、草编工艺、山歌、棉纺织技艺、粽子制作技艺……这些非遗文化既丰富又亲切,承载着几代人的乡愁和民间文化印记。
⑦保护和传承非遗,就是要把这种蕴藏于其中的古老而深沉的文化因子激发出来,使之与现代生活结合、与时尚结合,让非遗成为“火”在当下、“活”在当下的一种存在。剪纸技艺传承人探索剪纸婚纱照等产品、湖北省博物馆推出融入编钟音乐的“手游”、故宫开发各类文创产品……通过一个又一个精巧的创意,古老的非遗不再“养在深闺人未识”,而是活化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潮流样式。
⑧时代潮流滚滚向前,不管是哪个领域的文化传播,都要直面群体差异、认知冲突、新陈代谢三大要素的挑战。如何既保持传统特色,又融合时代需求;如何既有拥抱市场的热情,又有保持传统的定力。这也是非遗文化走向市场、走进时代亟需解答的课题。
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要警惕过度商业化给传统技艺传承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实践证明,如果一味地市场化,一味地迎合消费者,非遗也将因失去本来的色调而走向凋零。只有保持初心,保持本色,非遗传承才能常创常新。只有不断打磨产品,提升质量,才有可能使之突出重围,持续发展。
⑩在非遗传承过程中,除了自身的改革和创新外,政府在扶持和保护非遗项目中,更应该“扶上马,送一程”。要依托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县域经济,重点扶持一批非遗推广研究企业和平台;要加大非遗传承人才培养,构建复合型文化遗产人才培养机制;要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创新机制,摸索出一条以非遗传承保护促进乡村振兴的好路子,让非遗文化在产业融合中焕发持久生命力。
⑪在互联网不断优化升级的今天,非遗传承需要创新,但也需要坚守。让非遗在不失本色的坚守中长创长新。
(光明日报2021年11月2日)
16. 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让非遗文化传承“潮”起来。
B. 非遗文化传承需要创新传播方式与工艺制作。
C. 非遗文化传承能促进中国乡村振兴。
D. 非遗文化传承需要我们创新与坚守。
17. 依据文本,题目中“潮”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9. 第⑨段与第⑩段能否调换顺序?请阐述理由。
(四)现代文阅读Ⅱ(12分)
女巫的面包
欧·亨利
①玛莎小姐是街角上那家小面包店的女老板。她今年四十岁了,有两千元的银行存款,两枚假牙和一颗多情的心。很多结了婚的人都没有玛莎小姐这么优越的条件。
②有一个顾客每星期来两三次,玛莎小姐逐渐对他产生了好感。他是个中年人,戴眼镜,棕色的胡子修剪得整整齐齐的。衣服破旧,有几处补丁,而且宽松皱褶。但是,他外表整洁、很有礼貌。这个顾客老是买两个陈面包。新鲜面包五分钱一个,陈面包五分钱两个。他从来不要别的,只买陈面包。
③有一次,玛莎小姐注意到他手指上有一块红褐色的污迹。她立刻断定这位顾客是艺术家,并且非常穷困。玛莎小姐坐下来吃肉排、喝红茶的时候,常常会好端端地叹起气来,希望那个斯文的艺术家能够分享她的美味的饭菜,不必待在阁楼里啃硬面包。玛莎小姐的心,我早就告诉过你们了,是多情的。
④为了证实她对这个顾客的职业的猜测,她把以前从拍卖会拍得的一幅绘画从房间搬到外面。那是一幅威尼斯风景,一座壮丽的大理石宫殿矗立在前面的水景上,许多明暗烘托的笔触。艺术家是不可能不注意到的。
⑤两天后,那个顾客来了。
⑥“两个陈面包,劳驾。”
⑦“夫人,你这幅画不坏。”顾客说道。
⑧“是吗?”玛莎小姐说,她看到自己的计谋得逞了,便大为高兴。“我最爱好艺术和——”(不,这么早就说“艺术家”是不妥的)“和绘画。”她改口说。
⑨“你认为这幅画不坏吗?”
⑩“宫殿,”顾客说,“画得不太好。透视法用得不真实。再见,夫人。”他拿起面包,欠了欠身,匆匆走了。
⑪是啊,他准是一个艺术家。他眼镜后面的目光是多么温柔和善啊!他的前额有多么宽阔!一眼就可以判断透视法——却靠陈面包过活!假如天才有两千元银行存款、一家面包店和一颗多情的心作为后盾,艺术和透视法将能达到多么辉煌的成就啊……
⑫最近一段时间他来的时候往往隔着货柜聊一会儿,他还是一直买陈面包。她觉得他仿佛瘦了一点,精神也有点颓唐。她很想在他买的寒酸的食物里加上一些好吃的东西,只是鼓不起勇气来。她不敢冒失。她了解艺术家高傲的心理。
⑬玛莎小姐在店堂里的时候,也穿起那件蓝点子的绸背心来了。她在后房熬了一种神秘的榅桲和硼砂的混合物。有许多人用这种汁水美容。
⑭一天,那个顾客又像平时那样来买他的陈面包。玛莎小姐去拿面包的当儿,外面响起一阵嘈杂的喇叭声和警钟声,一辆救火车隆隆驶过。顾客跑到门口去张望,玛莎小姐突然灵机一动,抓住了这个机会,往两个陈面包里各塞进一大片黄油,再把面包按紧。
⑮顾客再进来时,她已经把面包用纸包好了。顾客走了,玛莎小姐情不自禁地微笑起来,可是心头不免有点着慌。
⑯她是不是太大胆了呢?他会不高兴吗?
⑰那天,她的心思老是在这件事上打转。她揣摩着他发现这场小骗局时的情景。
⑱他会放下画笔和画板。画架上会有一幅他正在画的油画。各部分比例匀称,无可挑剔。
⑲他会准备午餐——陈面包和水。他会切开面包——啊!
⑳玛莎小姐脸红了。当他吃的时候,他会想到往面包里放黄油的那只手吗?他会……
㉑想到这里,玛莎小姐的脸上泛起了红晕。
㉒前门上的铃铛恼人地响了。有人闹闹嚷嚷地走进来。玛莎小姐赶到店堂里去。那儿有两个男人。一个是叼着烟斗的年轻人,另一个就是她的艺术家。
㉓他的脸涨得通红,帽子推到后脑勺上,头发揉得乱蓬蓬的。他攥紧拳头,狠狠地朝玛莎小姐摇晃——竟然向玛莎小姐摇晃。
㉔“笨蛋!”他拉开嗓子嚷道,接着又喊了一声类似“一千美元”话。
㉕年轻的那个竭力想把他拖开。
㉖“我不走,”他怒气冲冲地说,“我非跟她讲个明白不可。”
㉗他擂鼓似的敲着玛莎小姐的柜台。
㉘“你把我给毁啦。”他嚷道,他的蓝眼睛几乎要在镜片后面闪出火来。“我对你说吧,你是个讨厌的老猫!”
㉙玛莎小姐虚弱无力地倚在货架上,一手按着那件蓝点子的绸背心。
㉚年轻人抓住同伴的衣领。“走吧,”他说,“你也骂够啦。”他把那个暴跳如雷的人拖到门外,自己又回来了。
㉛“夫人,我认为应当把这场吵闹的原因告诉你,”他说,“那个人是布卢姆伯格。他是建筑图样设计师。我和他在一个事务所里工作。他在绘制一份新市政厅的平面图,辛辛苦苦地干了三个月,准备参加有奖竞赛。他昨天刚上完墨。你明白,制图员总是先用铅笔打底稿的。上好墨之后,就用面包屑擦去铅笔印。陈面包比擦字橡皮好得多。布卢姆伯格一向在你这里买面包。嗯,今天——嗯,你明白,夫人,里面的黄油可不——嗯,布卢姆伯格的图样成了废纸,只能裁开来包三明治啦。”
㉜玛莎小姐走进后房。她脱下蓝点子的绸背心,换上那件穿旧了的棕色哔叽衣服。接着,她把榅桲和硼砂煎汁倒在窗外的垃圾箱里。
(选自欧·亨利《女巫的面包》,有删改)
20. 请仿照提示,梳理全文主要情节。
①______→挂画作:玛莎小姐猜测并“证实”了布卢姆伯格身份→存幻想:玛莎小姐希望与其发展感情→② _______ → ③ _______ →灭希望:玛莎小姐单恋结束
21. 请从人物描写角度鉴赏文中画直线处。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有关“榅桲和硼砂煎汁”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3. 契诃夫的《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穿脱军大衣”两次,每次都展现了其丰富的内心世界,本文也三次提到一件“蓝点子的绸背心”,此件衣服的出现又能展现玛莎小姐怎样的内心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