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是畅飞,在盛夏来临之际,我们又见面了,今天带来唐朝诗人常建的故事。
在现代人看来,唐朝灿若星辰的诗的海洋里,常建的名气肯定不如李白;但在当时的唐人眼里,常建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李白。
历代唐诗选本中,都有常建的诗,比较著名的是唐代殷璠选编的《河岳英灵集》。
这本书选录了唐开元二年到天宝十二年,40年间,大唐24位诗人,234首诗歌(现存228首)。
这本诗集里,常建被摆在了卷首,位于李白、王维之前,殷璠还在诗序中对常建赞赏有加,让人不得不对这位诗人心生好奇。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里,常建有《题破山寺后禅院》和《宿王昌龄隐处》两首诗入选,其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句,至今仍广为传诵。
常建,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
01.常建其人
《河岳英灵集》里这样写道,“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惟论意表,于如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常建是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的重要代表之一”,“风格闲雅清警,艺术上和王维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类同,确属独居一格”。
史料对常建的记载,笔墨很少,连他的生卒年月、籍贯哪里都没有定论,现在我们说常建是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人,是根据近年发现的一块墓碑判定的。
当然,这并不影响后人对常建诗歌的喜爱。常建诗现存57首,不算多,但也不少,辑有《常建诗集》、《常建集》,分别被编入了《唐六名家集》、《唐百家诗》和《唐诗二十六家》。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他的代表作,成语“曲径通幽”和“万籁俱寂”就是从这首诗里衍生出来的。某种程度上,常建的诗比他本人有名。
02.是人,就不能免俗
生活在这个世界,大家都是普通人,尤其在封建时代。读书、科考、落榜、再考,只为有朝一日能金榜题名,“货卖帝王家”,实现自己的梦想,常建也不例外。
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几经考场后,常建终于得中进士,跟他同榜中进士的,还有另外一位诗人,我们熟悉的王昌龄,也是常建屈指可数的好友。
由于当时的体制原因,常建中进士之后,并没有马上获得任职,直到天宝中年,才被任命为盱眙县尉(今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谁料任满四年,又赶上“循资格”制度,不得不“休官”,待朝廷择机再任。
可叹他的仕途就像一滴水之于大海,自此无声无息。而好友王昌龄,尽管仕途坎坷,却一直都在道中。
难道真是富贵在天,人各有命?
03.这个世界,我来过
至于常建为何努力跻身仕途,却又像流星滑过夜空,转瞬即逝,我们无从知晓。
好在写下即永恒,我们有诗为证。
——赠三侍御
高山临大泽,正月芦花干。
阳色薰两崖,不改青松寒。
士贤守孤贞,古来皆共难。
明君错甚才,台上飞三鸾。
操与霜雪明,量与江海宽。
束身视天涯,安能穷波澜。
孤鹤在枳棘,一枝非所安。
逸翮望绝霄,见欲凌云端。
层台何其高,山石流洪湍。
固知非天池,鸣跃同所欢。
谁念独枯槁,四十长江干。
责躬贵知己,效拙从一官。
折翮悲高风,苦饥候朝餐。
湖月映大海,天空何漫漫。
托身未知所,谋道庶不刊。
吟彼乔木诗,一夕常三叹。
据说,这首长诗是常建唯一一首描写个人境遇的诗作,写于他休官前后。
此时的他,已过不惑之年,原本就官职卑微,还要休官,等待重启,而且休官的时长还未知……
短短人生路,能有几个四十年?谁还能耗得起?
据《唐才子传》记载,常建辞官后,“遂放浪琴酒,往来太白、紫阁诸峰,有肥遯(肥遯:隐居避世)之志。”
当然,如果常建就此隐居,多多少少会给人留下消极遁世的感觉,也枉费了自己刻苦攻读,报效朝廷的初衷。
他的选择,按照我们今天的说法,叫做“一颗红心,两种准备”。辞官后,他一面游历山水,一面写诗作赋,甚至招好友同隐,以期引起朝廷的关注,再入仕。
于是,他特意去了王昌龄做官前隐居的地方。
——宿王昌龄隐居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清清的溪水流向深不可测的石门山谷,您离开后,这个地方终日只有孤云相伴。我借宿茅亭,夜晚,看见松林梢头透出微微的月光,这清幽的月光也好像专为您而来。山夜恬静,窗外的花影似乎已经安然入梦,满院的草药依然生长得很好,只是人迹罕至,院中的小径已经遍布青苔。我也想像您这般,辞去世俗的劳累,从此归隐山林,和西山的鸾鹤相伴了。
这首诗,写了王昌龄以前隐居的旧地,赞叹他的清高品格和高尚情趣。但从当时常建被迫休官的心态,不难看出其内心深处的纠结、期盼,希望自己能跟好友一样,假以时日,重新“致君尧舜上”。
下面这首更直白:
——鄂渚招王昌龄张偾
有时荷锄犁,旷野自耕耘。
不然春山隐,溪涧花氤氲。
山鹿自有场,贤达亦顾群。
二贤归去来,世上徒纷纷。
据史料介绍,常建的这种隐居行为,在古代叫“招隐”或者“携隐”,现代叫做行为科学。它比起一个人独自隐居,更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尤其是与有名气的人在一起,会“自带流量”。
借力使力不费力,常建努力在做。
愿望终归是愿望,即便不那么美好,也架不住现实的残酷无情,常建终其一生也没能如愿。
争取了,努力了,做过了,就不会后悔。
04.学会与自己和解
条条大道通罗马,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仕途无望,我有诗,你有酒吗?
常建经历了怎样的痛楚,如今的我们,读常建的诗,一千个读者就会创造一千个常建,每个人都会对他有不同的想象。
真实的常建开始了隐居+游历的生活,他不仅往来于名山大川,还前往边塞体会边疆疾苦。现存57首诗中,山水田园首当其冲,边塞诗紧随其后,文笔简洁凝练,诗风淡泊清寂,均境界高远。
一天清晨,太阳刚刚升起,常建来到虞山破山寺。这时寺庙里没有什么人,他便沿着竹林小路,来到寺庙后院,发现了隐藏在花木深处的禅房。阳光照耀着青山,鸟儿在自由鸣唱,清澈的潭水不只映出了他的倒影,更映出了广阔的天地。
常建顿时文思泉涌,挥手就在禅房的墙壁上写下了: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这是首五言律诗,围绕着破山寺后禅房来写,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一种隐逸的情趣、闲适的情调和淡定的心境,很快就被传扬了出去,破山寺也因此扬名。
再看看他笔下的边塞:
——塞下曲之一
玉帛朝回望帝乡,
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
兵气销为日月光。
手持玉帛、朝觐大唐天子回去的乌孙国使者,频频回头,遥望着京城长安,这之后,再也没有起兵造反,称王称霸。边关没有了战事,一派寂静和平的景象;战争的尘土也早已烟消云散,到处充满着日月的清辉,朗朗地照耀着大地。
这首诗,一改我们往日对边塞诗雄浑、悲壮、苍凉的印象,被温暖、和平、友好霸屏了,“化干戈为玉帛”里埋藏着曾经的烽火狼烟,“横看成岭侧成峰”,常建的视角确实够独特。
同样的,是日子;不同的,是体验,是放下。
05.梦回庄周
据《唐才子传》,晚年的常建对修仙问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留有诗作。
——仙谷遇毛女意知是秦宫人
溪口水石浅,泠泠明药丛。
入溪双峰峻,松栝疏幽风。
垂岭枝袅袅,翳泉花濛濛。
夤缘斋人目,路尽心弥通。
盘石横阳崖,前流殊未穷。
回潭清云影,瀰漫长天空。
水边一神女,千岁为玉童。
羽毛经汉代,珠翠逃秦宫。
目觌神已寓,鹤飞言未终。
祈君青云秘,愿谒黄仙翁。
尝以耕玉田,龙鸣西顶中。
金梯与天接,几日来相逢。
有趣有料的是,《唐才子传》里竟然说,常建在进山采药时,遇到过这位仙女,仙女还把法术教给了他。
诗作是真,但偶遇仙女肯定是美好的传说,姑且乐之罢了。
纵观常建的诗作,少有针砭时事的,以个人感受居多,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他的一生也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跟自己和解的过程,幸运的是,他最终完成了生命的重建,变成了一个纯粹的诗人。
时代创造了诗人,给了他们写诗的使命。无论他们是否功成名就,只要用文字留下痕迹,后人就记得他们来过。
跳跃的浪花终究成为浪潮尖上的一朵。拼搏过的普通人都有自己辉煌的时刻,灿若星辰,有你,有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