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是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教读课文。本文是《列子》中一则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终于感动了了天帝,“移山”成功的故事。我们从中能感受到愚公的聪明智慧,坚韧执着。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名篇, 从主题上来说,都与人的品格、志趣、情怀、抱负有关。单元教学目标为;阅读不同体裁的古代诗文名篇,从不同角度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提升自己的精神品格;进一步熟悉阅读古诗文的方法,反复诵读品味,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名言警句。
依据课标要求、单元目标和文本内容来看,诵读,依然应该是整个教学的核心环节。将文意理解、审美鉴赏、问题讨论与诵读结合起来,比直接、大量地江词汇语法知识要有效的多。因此,本节课我设计了这样的朗读环节。
一、“角色扮演”情境朗读。
语段1: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语段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要求:学生自由选择句子,根据人物身份,结合文段内容,抓住关键词语,试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课文。
设问:两人的态度一样吗?你从那些地方可以读出来?
1.“献疑”与“笑”。(提出疑问和嘲讽讥笑是由明显不同的)
2.区分“君”与“汝”的不同称谓。(“君”是尊称,“汝”是直呼“你”含有轻视)
3.体会“魁父之丘”与“山之一毛”在语气上的不同。(“魁父”与“山之一毛”足以见得其妻对愚公的仅仅是对可能面对的难题上的质疑,而不是像智叟那样的轻视)
4. “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的使用。(强调了“甚”增强了“不惠”的程度)
目的: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愚公妻与智叟的态度对比,进一步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合理补充”比较朗读。
要求:学生根据上一环节的朗读品味,结合文章内容,在文段恰当处添加一个词,一个短句,能更好地表达人物当时的情感。
示例:其妻献疑曰:(不过)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又)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预设可增加句子: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3.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 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4.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目的:激发学生兴趣、突显文章情味,更好地把握人物情感,体会故事寓意。
诵读的意义在于培养语感,讲得太多,读得太少,语感缺失,学生只记了一些并没有懂得语法名词,文言阅读水平自然提不上去。所以,读是增强文言预感、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多读,多背,多理解,文言文才能真正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