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即将进入的是一篇作者眼中的《明月几时有》的纯故事情节的探讨。
坦白来说,关注这部电影是因为霍建华——在微博有关霍建华的推送中看到的预告片。完全没有联想到海报上“国恨家仇何时休”的宣传语和“明月几时有”这个电影名字有什么挂钩。我想以后看那些追星的孩子或者是自己的孩子,只要追的“星”三观够正,我们也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适当引导即可,毕竟曾经的自己也是一个追星er啊。
暗暗下定决心要记得时间去看的电影,却因为后期实在忙得脚不着地而错过了排期,遗憾之余也只能作罢。直到前段时间腾讯开始上映,于是抱着最初的“迷妹”心理在一个周末安静地看完了。
“该片以香港抗日史上著名的‘东江纵队’真实事迹为蓝本,讲述了小学教师方兰和她青梅竹马的男友李锦荣、游击队长刘黑仔等人在被日军占领的香港顽强抗争的热血故事。”这是360百科里对这部影片的剧情简介。我也单纯地整理下自己看这部影片的心路历程,起码有些事情有些时间应该被留下痕迹,不应该被浪费。
(一)亮点一:英文译名“Our Time will Come”
可能是读英语专业的缘故,每次看电影前总会留意下影片的中英文译名。而《明月几时有》对我来说的第一个亮点,则是它的译名“Our Time will Come”。这个英文译名真的是很切合整个电影的主题了。无论前期多么黑暗,无论目前多么无望,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颗火种,国家可能暂时沦陷,但永不会幻灭。尽情搜刮蹂躏吧,这只会不断激起我们的拳拳爱国之心,当华夏子民团结起来联合起来的时候,我们的时代终会来临。
(二)亮点二:方兰母亲方伯母的转变
影片一开始的回忆里,以“包租婆”的身份出现的方伯母,精心把自己打扮一番,然后特意准备了糕点,糕点拿到第三块的时候,停顿了下,自己拿回了一块。事后才满意地把盘子里堪堪够数的两块糕点端上楼,去找房客谈续租。上楼后各种谄媚、献殷勤的伎俩全部用上,得知租客确认不再续租之后,整个人都变了一副嘴脸,然后特别自然地说了句“哎呀,那你们这糕点也不吃了,那我拿下去了”把糕点给顺势带走了。方伯母的自私、精明的性格特征就这样被定下了基调。
奇怪的是,我竟然能够理解在这个背景下这样的她,谈不上喜欢,却也实在讨厌不起来。日军横行的地面上,谁不悲哀地算计着日子来过呢。这样的自私与精明怕也是被逼出来的。而后面剧情的发展更加证明了我对这个人物的判断。
日军敲锣巡街的时候,方伯母迅速把家中的蜡烛吹灭,动作之快唯恐无良日军发现自己的女儿;方兰悄悄帮忙派发传单的时候,方伯母嘴上说着你能做些什么,却是把抗日的人们夸赞了一番,打心底里佩服这群人,还自豪地说国家的未来要靠你们年轻人; 方兰决定要投身于革命的时候,方伯母怕方兰出事,各种绝情的话甚至断绝关系都用上了,只为留下自己的女儿,发现真的留不住后,又冲出门口追上毅然离去地女儿,把唯一的金戒指放在她的手心,告诫她“带着防身,你一定,要小心”; 方兰开始秘密任务后,方伯母也开始以各种理由帮忙女儿做任务,甚至连其他同志的任务也自告奋勇地去完成,为的只是能够到“基地”看看女儿最近怎么样; 出任务时出了岔子,被抓入宪兵队的时候,一直告诉同行的小女孩“一定不要说认识我”,被各种严刑拷打的时候,仍然告诉小女孩“告诉方姑,我不会说的,你一定要说不认识我”;最后被处死的时候,对被连累的另一个女孩忏悔“对不起,是我害了你”……
至此,方伯母的形象在我心里立体了起来。她是一个矛盾体,她与方兰,跟天底下所有的父母与孩子一样,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幻化成各种形象——刻薄与精明;敏捷与冷漠;担心与欣慰;投入与牺牲……但唯一不变的是毫不保留地给自己的孩子她所有的爱。从在国家危难的时候认为自己无法承担重任,到被敌军控制住严刑逼供下仍然紧咬牙关,坚持一个中国人的底线。这里边可能有为了保护自己孩子的成分在,但在她保护另一个女孩的同时,我看到了个体的爱上升到了集体的爱。这个时候的她,一个人真的有一整个队伍的气魄。民族大义的觉醒,这样的力量是强大的。这样的人,在那个时代应该也不在少数。致敬,无名英雄们!
(三)亮点三:刘黑仔的传奇般的存在
其实我真的想说,彭于晏的演技简直爆棚,整部影片下来都可圈可点!把刘黑仔这个彬仔口中的传奇人物演的惟妙惟肖,更添一丝活力。从识破汉奸假装接头人到解决汉奸,从混进汉奸窝点把扬言要出重金买下刘黑仔人头的老大送去西天,从假装戴孝运送武器差点被汉奸通风报信到放倒汉奸并让其成为日本鬼子解除戒备的替死鬼……一幕幕镜头,全部都是机智、勇敢、果断的传奇黑仔。可惜的是,也有很多机灵人物因为这种那种原因站错边,不然少了内斗的中国,这场战争可能会早点结束呢?
(四)亮点四:“游击队之歌”
刘黑仔在方兰的帮助下,带领一队知识分子渡船,到岸后跟着一个撑伞的人一路前行避开日本帝国主义的爪牙,最后全部被安全地解救出来。整个过程都是特别紧张的气氛,各方面的配合在那个没有手机的时代也都能默契地天衣无缝,可见他们的智慧值与周全度。而整个紧张的气氛,在“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的游击队之歌唱响的时候,突然就消失了。就好像长途跋涉的人,终于找到了可以落脚的地方;像沙漠里的绿洲,让人莫名兴奋;更像长期漂泊无依终日担惊受怕的人,找到了依靠和归属。那是一种神奇的感官体验,我无法描述。但我知道,他们安全了。即使一切只是暂时的。
(五)亮点五:方兰决定放弃解救母亲的哑声痛哭
是的,你没看错,真的是哑声。因为那个场景,在宪兵队的监牢外。
当方兰左等右等等不来送情报的小妹,焦急不安地在轮渡港口等船来,却只等来锦荣的“方伯母和一个小姑娘被抓了,拘押地点在宪兵队,要救方伯母一定要快,我等你消息”。拼命跑去找刘黑仔,却从刘黑仔的种种表现和谈吐中,推测出营救行动成功率极低甚至要赔上整个香港好不容易小有规模的地下组织的力量;在揭穿刘黑仔假装出来的自信之后,开始自说自话,说起了自己的母亲的种种。那时候,我可以体会到那种心里绝望无助、分崩离析的感觉,她打算以国家利益为重,“舍小家保大家”。讲完了,转身的那一刻,她跪在地上,哑声痛哭。
多么残酷!在民族大义面前,要有怎样的勇气与魄力才能做出这样的决定;而在做出如此残忍的决定后,想要大哭还要理智地控制住自己绝望的心情和失去至亲的哭声……我也在想,以往的时刻,能够像方兰这样理智的人能有多少?又有多少人会因为怕失去至亲而“叛变”……人生,真的是在矛盾中反反复复的一个徘徊。而又有多少人性在这种残酷的时候值得推敲。
(六)亮点六:李锦荣的伪装
最后肯定是我的偶像霍建华演的李锦荣了。看很多评价说我霍演的不好,但就我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甚至只沉浸于片中而忽略各种历史是否属实的观众来说,霍建华演的李锦荣真真正正骗了我!
从他跟方兰分手之后,到最近的一次出现就是在日本领事馆的各种自由出入及大胆动作,我甚至怀疑他在片中是不是那个日本大Boss的儿子T...T后来在日本大Boss丧心病狂乱解读苏东坡的诗词,并想效仿曹植曹丕的七步诗不然就杀死他的时候,我开始冷静思考,我霍,哦不,这个李锦荣肯定是组织派去的卧底。
然后影片就开始了各种他作为革命内线的各种动作揭示,只是帅不过几个环节,方伯母的任务失败开始接连暴露内线人物。自然而然很多只有日本大Boss的贴身语文教师李锦荣才可能接触到的消息,让他也暴露了。最后,一定要吐槽下那个日本大Boss,识破李锦荣的身份后,还要假装深情地絮叨自己被他骗的好惨,然后给了两刀而李锦荣生生挨了还不卑不亢地怒怼回去“当你的国家也被所谓的‘友军’以支持建设为由霸占的时候,你就会清楚我的心情”之后,假情假意说日本成人礼他的父亲也给了他两刀而他作为男子汉没有屈服所以他打算放了李锦荣。在锦荣震惊的眼神中,他们喝了三杯清酒应该是做最后的告别,然后我听到了早就预料到的枪声。没错,镜头没有补给锦荣,但结局是肯定的。
影片的结尾是刘黑仔被派回内地执行任务,方兰留在香港。镜头一转,香港从沧桑的渔村变成了繁华的都市,而作为讲述者的斌仔也结束了和老友们的会谈,忙于自己的出租车生计。
我想这个结尾一方面想告诉我们的是,中国的发展有中国自己的轨道,不需要外人多余的“帮助”;另一方面也是提示我们英雄的时代会结束,但生活还是继续着。一句“那没有办法,总要吃饭的”道出了生活的真谛,却也可以从中窥见心酸。
最后的音乐监制久石让的出现,虽然在意料之中,却也在意料之外。之中因为整场音乐确实是久石让的风格,之外却是作为一部抗日影片,贯穿其中的却是日本人的音乐,确实有些不解。也许是想从中体现出还是有日本人对这段历史的歉意?亦或是现如今全球化的发展已经不分国界?不解。但是有几个道理是一定的。
任何时候,绝不轻信敌人。
任何时候,一定要努力变强。
任何时候,多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他人。
任何时候,你的一举一动都关联着国家的命运。
任何时候,用最虔诚的心去对待替我们守护这个国家的可爱的人们。
任何时候,只要我们的年轻人努力上进,团结一致,属于我们的时代终将会到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