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我放假回到老家,陪着父母在街上闲逛,忽然遇到一个高中的同学。我们俩已经是多年没见,寒暄了片刻后,我们俩交换了电话后,然后他就行色匆匆地离去了。
从短时间的谈话中我知道他子承父业,现在仍然是在农村养鱼为生,看见他时他身穿着一身脏兮兮的衣服,身上还散发出一股鱼腥味,看起来生活过得十分的不易。
他是我高中时一个很好的朋友,过了几天,我驱车前往探望他。这时正值渔业收获的季节,他也没有空招呼我,忙着将渔网放入池塘中把鱼捕捞上来。
他一边工作,一边和我聊天,总是向我抱怨现在的生意难做、生活艰难,我问他为什么不去试试其他的活,他说:“没办法,我爸就做这行,我又没有读好书,不做这个能做什么?”
谈话间他也经常向我抱怨为什么他不是“富二代”,讲述他的父亲是如何地“窝囊”,既没有文化,又没有赚钱的能力,对整个家庭没有一点的贡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前程。
我没有耐心听他抱怨,没过多久,我就以不打扰他工作为借口离开了。
事后,这个同学的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到底是什么样原因促使他混成现在的境地?我几乎是下意识地有点看不起,他对生活抱怨的态度让我既感到可狠,且亦感到可怜,真得如鲁迅所言,“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的确,出身的家庭一定程度决定了扩展视野的能力。试看中国整个封建时代,几乎我们认识的在文化史上具有一定地位的人,都是来及我们自小开始批判的地主阶级。
很难想象,如果一个家庭连吃饱饭尚不可得,还指望能把孩子培养出多大的才华,或者,尽管那个孩子生来有着异于寻常的天赋,但那点自带的点点天赋终于会在每天的贫窘中逐渐消磨,甚至这点天赋根本没有露脸的机会。
当然,也有很多从艰苦中走过来的天才,如古时的苏秦、匡衡等,但毕竟少数。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其实说起来还有一些道理。
小时候我会觉得父亲是一个超人,无所不能,逐渐长大后我发现他的能力并不如想象那般强大,再长大一点突然发现父亲只是一个常人,也常有力有不逮的时候。曾经在某些时候,我也在抱怨为什么我的父亲不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大官。
但到了这把年纪(笔者已经年近三十),已经逐渐认清了现实,既然没有父母的护荫,那只得收拾行囊、努力前行。
我想说的是,不可否认,家庭对个人的成长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但如果到了三十而立之年,仍然抱怨自己的出身、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父母,没有人会同情你的成长境遇,相反只会认为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K同样是我高中时的一位同学,却是我少有的深深敬佩的同年人。
他出身单亲的家庭,只有一个工人身份的母亲。他幼时寡言少语,我记得在高中阶段,几乎没有听他说过他家中的事情。在各方经济帮助下,他以出色的成绩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留在广州,进入一家外企工作,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名部门主管,收入自然也让旁人惊羡。
这两年和K接触多了,才逐渐听他谈起他家中的事情。我曾经问他;“你会恨你不是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里吗?”
他犹豫一下,说:“小时候会,但现在不会了。长大后经历的事情多了,发现生活原来是如此艰难。现在重要的是努力提升自己能力,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他的话让我对他更加刮目相看。
年纪相仿的人,却发现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是截然不同,两人目前的贫富高下自不可相比,我也说不清到底是生活态度导致境况的不同,还是生活的境况成就态度的差异。
但可以确定的是,请不要再抱怨你的父母为什么没有把你生成“富二代”,他们在其能力范围内已经给了你最好的生活,抱怨只会让你在别人面前显得更low、更无能而已,起点不高,只能加倍努力,除此之外,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