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在写文章,会经常犯这样一个错误,总认为自己写的东西不够好,而别人写的东西才是够好的。不否认别人写的比我好,而且应该是大有人在,但是如果我一味否定自己,就会让我迟迟下不了笔,或者不管怎么写都是讨厌的。
但是我对文字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写得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那么为什么不能用这套标准去要求自己呢?我同样可以写得很好,如果实在写得不好,那么我就用自己这套审美来不断完善我的文字。
文章写得好的人,是因为他们把垃圾的东西都写尽了,哪怕他们刚开始跟每个人一样都在写一些无病呻吟的生活琐事,但是天天写这些东西,写久了自己也会觉得心烦,就好比老是在同一个怪圈里面绕一样,多乏味。
所以写得好的人,他们除了文笔逐渐顺畅起来之外,还有就是不断建立自己一套审美标准,知道什么才是好东西。但是为了知道这好东西的存在,就必须得学习,补充这方面的知识。
就好比拉小提琴,有去尝试训练,和训练多年的人相比,他们之间的感受力是完全不同的。经验积累多了,熟能生巧,对自己擅长的领域会成为一种本能反应。打字快的人,双手往键盘一按,大脑不用思考,哪个键跟哪个键在哪里,手指自然有记忆,似乎成为一种条件反射,大脑记忆也是一样的。
有些作家,为了保持良好的语感,每天都会朗读一些优美的诗歌,而我则认为《红楼梦》是最标准的文字审美模本,所以我每天都会刻意看上几页。
是的,很多技能都离不开刻意练习,而这种方式屡试不爽。
徐小平说过,“当有两件事摆在你面前,一件学起来可以轻松上手,一件需要你从头学习摸索,别犹豫,选那件难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每次都是那件更难的事情成就了更大的成果。我所认识的所有高手,都有一种‘舍易求难’的本能。”
读书也一样,也不能怕麻烦,我觉得做笔记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虽然有时候会打断连贯看书的兴致,突然中断下来觉得很讨厌,但是如果你想要学以致用的话,不断思考不断做笔记是最有效的方法,哪怕你只是在摘写其中的某些段落,也是不断在加深印象。
更深刻的做法是,里面必须有你的思考,真正理解了作者的意图,怎么算是明白呢?当你可以把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或者文字表述出来,你就算领悟了。
即使你的领悟出现了偏差,后来纠正,同样会让你印象深刻。就像我在写这些文字的同时,我也不断在告诫我自己,那些曾经领悟过的知识,为什么我只有这时候才想到呢?因为我正在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