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微博上一则新闻让人惋惜:
9月19日,美国facebook总部,中国籍男子陈勤疑因被facebook开除而跳楼自杀,同事称其之前遭遇不公正待遇,一直压力巨大。才三十多岁的名牌学校高材生,发生这样的事情难免让人悲痛万分。
这件事的背后,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也许在此之前已经有非常严重的“职业倦怠”了。
对工作不再感兴趣,态度消极,失去了积极努力、奋进的欲望,找不到自己的价值,不知道工作的意义,更没有任何目标,行尸走肉般做完每天的工作,痛苦万分,甚至抑郁…
以上这些表现就是“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症”,最早由美国精神分析学家Freudenberger于1974 年提出,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职业倦怠”(burn out)定义为一种可能需要寻求治疗的职业现象。
如今,“职业倦怠”几乎是现代职场人通病。
2018年上海一项调查显示:在同一岗位工作满两年的人群中有33%的人出现了工作倦怠现象,有2.6%的人患上了“职业倦怠“。
瑞典社会保险机构数据:“职业倦怠”是2018年瑞典人失业的最常见原因,在劳工社保案例中,这类疾病占20%以上。
北美最大的招聘网站运营商凯业必达2017年一项调查显示:美国上班族中61%对现有工作有倦怠感,超过三分之一承认工作带来高强度压力和焦虑。
好好的上着班,大家怎么就忽然“职业倦怠”了呢?
造成“职业倦怠“原因有很多,各界研究一直没有定论,总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1)活多钱少:
BOSS直聘2019职场加班调查显示:仅10.6%职场人基本不加班,44%职场人经历过加班超过零点。
30%以上职场人加班时薪在20元/小时以下,远低于8小时工作月薪3500的人群。超过62.7%的职场人呼吁希望有加班福利。
996的工作强度,几乎为0的加班工资,是当下职场人厌倦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2) 跳错槽入错行:
不管是工作多年的职场老鸟跳槽换行,还是刚毕业大学生稀里糊涂工作糊口。很多在工作之后却发现并不喜欢这个职业,进而产生职业倦怠。
3) 力不从心无法掌控:
面对工作,不知道如何下手,或者跟自己预期结果相差太远,懊恼自己不能掌控工作,继而经常会有一种无力感,长此以往逐渐对工作提不起兴趣。
4) 职场关系紧张:
跟同事或上司关系紧张、价值观冲突,更不知道如何处理职场关系。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更没有人愿意一直处在紧张关系之下,产生厌倦也是必然。
不管哪个原因,“职业倦怠”让人对工作不再有兴趣,甚至产生更严重的影响。
“职业倦怠”后果:失眠、头晕、抑郁症、猝死……
研究表明:有“职业倦怠”职场人,过度的职业压力,很陷入精神疲劳、睡眠障碍、食欲障碍、情绪抑郁等状态,甚至出现猝死、自杀。
如果“职业倦怠”已经到了浑身不适、抑郁症、轻生这种程度,建议一定去看医生!一定要去看医生!一定要去看医生!(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工作很重要,但没有一份工作,值得我们去为之牺牲生命。
这并不意味着稍微有点“职业倦怠”就想要放弃努力,甚至随便辞掉工作。那在稍微有些懈怠时,如何调整“职业倦怠”状态,让自己进入更好的工作状态呢?
01找寻工作意义,帮你找到核心驱动力。
周星驰电影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做人如果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我想说:不知道工作的意义的人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只有找寻到工作的意义,才能唤醒内心对工作的热情,才能让你有动力的去工作。
工作到底有什么意义?
赚更多的钱?
追求自己的理想?
实现自己的价值?
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让自己可以去更多的地方?
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
这个问题从来没有标准答案,你的答案就是最好的答案。
沮丧想要放弃时,想想你的答案,工作的初衷。
跳槽、换行真的能解决你当下的问题吗?
到底是你变了,还是工作变了?
牢记工作意义,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02 设立目标,知道终点的人会快跑。
工作中目标感的丧失,正是职业倦怠的帮凶。
没有目标的工作,就像不知道终点的运动员。
再好的运动员也没法跑到不知道的终点。
最近不断上热搜的知名钢琴家郎朗,就是因为目标而不断狂奔的追梦人。
郎朗年少时,除去正常上课学习外,每天练习钢琴时间高达6个小时以上。枯燥的练习让他一度崩溃,甚至开始憎恨钢琴和督促他练琴的父亲。
但比赛拿第一名的目标一直刺激着他:“比赛拿到第一名,别人看到你,一点一点闪光。从5岁开始,我就觉得比赛是走向人生巅峰的。”
正是对目标的执着,年仅15岁的郎朗考入美国知名音乐学院-柯蒂斯音乐学院。
正是对目标的执着,郎朗在美求学期间从不懈怠练琴,还因为练琴时间实在太长,柯蒂斯音乐学院特意延长琴房的开放时间。
正是对目标的执着,郎朗的钢琴水准一直不断进步,终于为自己赢来了机会。纳维尼亚音乐节上,17岁的郎朗作为第五替补上场,一曲惊人,自此开启了光芒万丈的钢琴生涯。
看似偶然的替补机会,背后是郎朗为了目标不断精进的专业水准。
03 大声说出口的计划,一定要坚持住啊。
如果说目标是马拉松的终点,那计划就是实现目标的供给站。
为了到达终点,你必须经过每个供给站,到达每个阶段的供给站要用什么样的速度?什么样的时间?
这就是计划,目标可以很远,但计划要很近,近到每年每月每时每天。
计划有了,但往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有一个不错的方法来监督自己,那就是——大声说出你的计划,让外力“监督”你完成。
前央视主持人、现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在2012年刚创办《罗辑思维》时,公开许诺每天7点会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一条60S语音。
罗胖向来自称一个很懒很懒的人,但在坚持每天7点准时发语音这件事,他至今坚持了7年。他说,这件事要至少坚持20年,目前看来,前10年应该是妥妥的没问题。
是罗振宇真的很勤快吗?
绝不是,他亲口承认,其实自己很喜欢睡懒觉,很多时候真的不愿意起那么早,但一想到已经跟粉丝承诺过了,真是不好意思不起来。
这就是公开的力量——监督的外力,让你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人都有惰性,总是难免想偷懒,但把计划说出来,朋友圈立字为证,或其他公众场所告诉别人,无形中会给自己带来压力。这种压力会逼迫你在偷懒时提醒自己:牛皮已经吹出去了呀,不做的话还要不要面子哇。
放弃不难,但坚持很酷。
这句话送给未来可以坚持执行计划的你。
虽然工作从来不会倦怠,但工作中的我们可能总会有倦怠。
“职业倦怠”并不可怕,正确的认识这件事,轻微的倦怠也许不过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种情绪体验。
如果你在“职业倦怠”,试试以上的方法,希望对你有用呀。
作者:菩提果,一个不强壮的山东姑娘,不认命常认怂。经常追剧,偶尔追星,可爱又毒舌的怂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