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汉至隋朝称仲尼庙、孔子庙,唐朝称孔圣庙、文宣王庙,宋朝称宣圣庙、夫子庙,元朝称先圣庙,后来通称孔庙、文庙或先师庙。文庙是专门崇奉孔子与尊崇儒学的场所,有“庙”与“学”两大内容,“庙”是尊孔礼孔的地方,“学”是指学习儒学的场所,形成了中国古代独特的“庙”“学”合一的教育机构,所以人们又称文庙为庙学、学宫。
说起巍山文庙的建筑历史,已经是非常遥远的事了。从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在孔子旧宅立庙开始,中国土地上就有了文庙的建筑。到了唐高祖李渊武德二年(公元618年)“令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四时致祭,诏求孔子后。”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四年(公元630年)诏令“各州、县皆立孔子庙”,正是唐太宗的诏令将文庙推向了全国,形成了文庙遍天下的局面。
巍山文庙正如《云南通志、南诏始末》所载:“盛逻皮之立,当玄宗先天元年,立孔子庙于国中。”古代的许多史料中都有蒙舍诏盛逻皮建文庙的记载。其时,蒙舍诏(今巍山)正积极主动依附唐王朝以求生存和发展,并得到了唐朝的封赠,第三代王盛逻皮遵从唐朝诏令,在诏内建文庙本是自然之事。虽然我们的考古发掘在蒙舍诏文庙建筑方面目前还没有结论,新编的《云南省志》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志》中都保留了蒙舍诏建文庙的史料,那巍山在云南文庙的历史上就占有重要的位置。
明代,巍山文庙在唐蒙舍诏的基础上有了大的发展。文庙主要建筑完成于明洪武年间,后经天顺、成化、弘治、嘉靖多年修葺,扩建,形成了规模宏伟的古建筑群。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因火灾,多数殿宇被毁,存留的古建筑也破损严重。至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由同知金标、土知府左世瑞重建乡贤祠、名宦祠、养士坊等。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同知杨天眷认为明伦堂与崇圣祠布局不符文庙要求,因而调换左右位置另建,并在明伦堂前设射圃。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同知蒋旭捐资重修尊经阁。咸同年间因棂星门前方寸之地,视野不宽,杜文秀起义军守蒙城大参军马国忠、大翼长李芳园,将棂星门前十余户居民房屋拆除,改变西街行道,于南面设置照壁。光绪十一年(1885年),直隶厅同知卞庶凝向南移位棂星门和畔池,照壁上镶“万仞宫墙”四个大字。
文庙大门向东,门旁立一块“文武官员到此下马”石碑。文庙中轴线为南北向,自南为照壁,前为畔池,上有石拱桥,池四周以石围栏,前为一高两低三跨式石牌坊,曰棂星门,石坊左侧有门曰礼门,右侧曰义路,坊后右侧为名宦祠、兴贤祠,左为乡贤祠、承祭祠,中为甬道至大成门,门上挂一大匾书“大成”二字,院中四角植柏树,大成门后中为甬道,两侧为东西两厢,院以方砖铺砌,四角植柏树,甬道直达大成殿拜台,俗称天子台,台高约1米,三周环以汉白玉石栏,后为大成殿,殿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15.6米,高11米,规模宏伟,庄严大方,内供孔子牌位,中间的两棵立柱上雕刻两条盘龙。
大成殿后为雁塔坊,重檐歇山顶牌楼式建筑,檐下四面设斗拱,八个翼角飞展,中间以圆门贯通,后为崇圣祠,祠后为尊经阁,曾藏古籍千余册。崇圣祠左为明伦堂,堂内有八扇格子门,镂空雕刻是艺术精品,工艺价值最高。堂下设射圃,旁立一小巧石坊,原书“佳径”,1982年改为“柏苑”。崇圣祠右为兴贤、育才二斋。整个文庙占地10000余平方米,共有大小十三个院落。大成门后古建筑保存完好。
文庙不是一般的建筑,文庙建筑的组群上,必须遵循严格的礼制。自唐代以来,各地文庙都以曲阜孔庙组群为基本模式,所有建筑格局都不能超过其建筑式样,其礼制必须低于曲阜孔庙。到了清代,在其礼制上作了统一规范,从建筑形式、建筑命名、建筑色调、内容陈设、祭祀活动规格及其程序上都向全国颁布了统一的标准尺度,使得文庙建筑体系成为中国古建筑中最为规范的建筑式样。除祖庙、皇家孔庙外,地方文庙分“府”、“州”、“县”三级设立,蒙化府(今巍山)文庙自然就比其他州、县文庙规模大、建筑标准高。
文庙建筑强调其庄严和权威感,普遍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其中多数以纵轴线为主,横轴线为辅,形成九进院落、七进院落、四进院落、三进院落几种主要形式。
以记忆中的巍山文庙来说,在几乎所有文庙都是坐北朝南的中轴线上依次建有万仞宫墙——泮池(依古制,天子之学为园形池,称辟雍;诸侯之学为半园形,称泮池或半壁池,后来人们便将入学称为入泮,泮池是儒家之学建筑的主要特征)、石拱桥——棂星门——大成门——祭台(祭祀时乐舞之用)——东西厢房(供奉历代贤儒)——大成殿(“大成”二字取自《孟子》中“孔子之谓集大成”。遵礼制,大殿正中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牌位)——雁塔坊——崇圣祠(祭祀孔子的父亲及孔氏五世先祖)——尊经阁(存放儒家典籍)。
中轴线东西两侧依次有: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礼门、义路、名宦祠(祀在本地区有政绩、口碑好的官员)、乡贤祠(祀本地区对儒学作出贡献的名人)、承祭祠(放置祭孔议仗器物的场所)、明伦堂(教化讲课场所)、兴贤、育才二斋,形成较规范的“前庙后学”的布局。其中除乡贤、名宦祠内享祀的人物为当地的名贤、名宦,还得报批同意后,其余能进入文庙享祀的人,均由朝廷定夺。
巍山文庙历尽沧桑,今天自大成门后,主要建筑还得到了保存。我们还保存有明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修建尊经阁记”,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蒙化府重修庙学记”,明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蒙化府改修泮池记”,明万历四年(1576年)“蒙化府改建名宦乡贤二祠记”及清代康熙、乾隆、道光年间的有关文庙建设的十余筒碑刻。保存着几件为数不多的文庙祭器。为还原历史上的府学,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称谓相适应,巍山果断地结束了1938年至2006年利用文庙做中学的近七十年的短暂历程,文庙又将恢复他祭祀及教化的功能。
从事文化旅游多年,我已形成对巍山很多的历史文化现象作深层次的研究和思考,有自己的观点。我在县内文庙维修恢复的讨论会上,与其他同志的意见是一致的。文庙是中国历史上特殊的建筑群,是国家礼制庙宇,是由国家的力量予以倡导和推行的,从建筑规模、体量、色调以及祭祀的内容、等级各方面,都有严格的礼制约束,都要遵循国家认可的规范和准则。既然已下大力做了一中搬迁的事,这次对文庙的维修恢复就要完整恢复文庙历史上的原貌,如此,我们所做的一切才有价值。
文/范建伟 图/段锦涛
本文转载自名城巍山
名胜巍山天下闻,发祥南诏史流芳”。巍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然风光神奇秀丽,民族风情绚丽多彩,民俗民风淳厚古朴,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
巍山是云南设置最早的郡县之一,是南诏国的发祥地,清代御封的“文献名邦”,是红河的发源地,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国道教名山、彝族祭祖圣地巍宝山,有鸟类迁徙的要冲鸟道雄关,有回族风情浓郁的东莲花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巍宝山会、“二月八”彝族祭祖节、火把节和回族古尔邦节、开斋节等节日各具特色。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民族资源造就了巍山南诏古都、彝祖故里、道教圣地、红河之源、鸟道雄关、和谐回村六张名片。
更多巍山旅游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dlwsly,打开微信,添加公众号,直接搜索:”巍山旅游“即可
巍山旅游局官方网站:www.dlwsly.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