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效应:无论是哪一个团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金钱、权利、名誉、地位等某一方面取得了通俗意义上的成功或进步,受到社会认可后,就会因此产生一种累积的优势,从而形成利益的板结,并会拥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并将又是不断扩大。
口红效应:“危”与 “机”并存。每当经济出现不景气的时候,口红的销量反而会因此直线上升。社会经济下滑,人们的强烈消费欲望并没有降低,消费支出会从原来昂贵的奢侈品转到较为廉价的一些“奢侈品”上。因此,口红就作为人们眼中“廉价的非必要之物”,能够对消费者的心理起到安慰作用。难道这就是这两年口红这么火的原因?
前景理论:纠结,一种缺乏自信的病。这个理论指的是描述和预测当人们进行风险决策时表现出的与传统期望理论和期望效用理论不一致的行为理论。大多数人面临获得时,表现为风险规避;面对失去时,表现为风险偏好;大多数人对损失的敏感程度远胜于得到。
棘轮效应: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消费者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消费水平,却难以因为收入变少而降低消费。这就是为什么存钱困难而花钱容易了。
配套效应:让不必要成为必要。人类总有欲求不满的心理,拥有得越多反而会越不知足。“配套效应”指的是正是当人们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之后,会不断想着配置与其相应的事物,从而追求心理上的平衡感这一心理学现象。买了新衣服就想买新鞋子、新包包、新化妆品,女人们,知道自己的钱怎么没了吗?
机会成本:此消彼长,此长彼消。被选择的一方和被抛弃的一方中,被抛弃的一方就是被选择的一方的机会成本,这两者之间存在一个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的关系。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不能仅仅考虑到金钱这样的显性成本,还需要注意时间、注意力这样的隐性成本。如果一件事情需要我们做出选择,记得要选择价值最高的选项,放弃机会成本最高的选项。
羊群效应:不被潮流恶意引导。这个效应也被称为“从众心理”。社会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影响从众行为的最重要因素不是某种意见本身,而是持有人数的多少。这告诉我们对他人提供的信息不可全信,凡事要保持自己的判断力,注意分辨真伪和对错,鉴别事情本身的性质。
沉没成本:不忘过去,没有未来。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通常不仅看做这件事对自己有无好处,能不能给自己带来利益,也会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过投入。凡是那些已经失去、不可收回的支出,或者无法挽回的代价,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统统可以看作“沉没成本”。过分沉溺“沉没成本”,坚持既有的错误,引发更大的损失;担心出现没有产出效益的“沉没成本”,以至于从一开始就畏手畏脚,不敢投入。如果你是理性的人,就不应该在做决策时考虑“沉没成本”,不忘过去,就会没有未来。所以如果想要不那么轻易被甩,就让对方在这段感情里付出更多一点。
最大笨蛋理论:想要赚快钱,缺乏独立判断,从众心理严重,相信供求而不是价值决定价格,是“最大笨蛋理论”中最后接盘者的通病。这在投资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不会是最后的接盘者。如何让自己不成为“最后的笨蛋”,这是个很有内涵的问题。如果你不是最后的接盘者,那么你或多或少都能赚到一些钱。
消费者剩余效应:如何在消费中节省。“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钱和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值。“打折”的商家利用消费者的剩余效进行的一些活动,先抬高价格,再打折出售,让消费者者觉得自己占到了便宜。所以我们在平时购物过程中如果真的想要购买商品而商品价格又偏高时,不妨不动声,和商家砍砍价。
长尾理论:一天河东,一天河西。它是指当产品的储存和流通渠道达到一定程度时,需求不旺或者销量不佳的产品所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会和少数热销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长尾设计的冷门产品可以涵盖几乎所有人的需求,没有你买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只要你有某种需求,就会有更多人意识到这种需求,进而冷门就不再是冷门。“长尾理论”的出现,是对传统的“二八理论”的挑战,一天河东,一天河西,在互联网时代,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