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雨夜,彩虹糖撒了
在育儿的路上,我们都是和孩子共同成长的一拨人。今年女儿四岁,最记忆犹新的一次带娃崩溃经历,是一年半以前的一个夏日雨夜。那是我和孩子爸爸,在没有老人帮忙的情况下,独立带娃不久。我们一家三口,晚餐后,临时决定去雨中散步。踩在还没有被雨水完全打湿的地面,可以闻到绿道两旁泥土的清新味道。听着雨滴滴答答地落在伞上,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我们打算走出小区,去商店买点零食,回家后可以好好享用一番。
没曾想,好心情从云端落下,掉进谷底就从我们踏进商店大门的这一刻开始。进门后我接了一个工作电话,孩子爸爸进去选零食。女儿也兴奋不已地选择了她喜欢的彩虹糖,然后迫不及待地跟她爸爸说马上就要打开。爸爸说回家后再打开,女儿开始哼唧不愿意等待。付钱后爸爸实在磨不过女儿,刚刚帮她打开,她立马把所有的糖都倒在手心里,手心太小装不下,彩虹糖洒落了一地。爸爸立马被点燃,大声地说:“跟你说了回家后再打开,现在好了吧,全部浪费掉了!!”女儿一下子嚎啕大哭,眼泪哗啦啦的往下流。女儿哭得越大声,爸爸的心情越烦躁,独自一人打着伞,径直走出商店。我边打电话,边赶紧跑到门口抱着大哭的女儿。女儿情绪好了些,我就一手提着吃的同时撑着伞,一手牵着女儿往外走。
刚走出门,女儿就要我抱。我说不行,妈妈提着东西,还要打伞,没法抱。雨越下越大,可以看到孩子爸爸气呼呼地在我们前面20米左右的地方等我们。我说你走快一点,让爸爸抱,妈妈要提东西。女儿不同意,又继续哼唧。看着一个跑得老远去等我们的孩子爸爸,和一个没完没了哼唧的小女儿,我只想快点回到家里,卸掉一身的倦怠和烦恼。我继续往前走,女儿就哭哭啼啼地拉着我的衣服,半走半拽。好不容易走到孩子爸爸那儿,我说让他抱孩子,他伸过手来,女儿却挣扎着偏偏不让。孩子爸爸像是受了一万点伤害,一气之下拧头就走了。
看着这个扬长而去,只顾发泄自己情绪的孩子爸爸,听着女儿哇哇大哭嚎叫“妈妈抱”的声音,拎着一大袋食物,举着重重的雨伞,我觉得人生真的没有比这更惨的了。夫妻俩按照自己的惯性,独自带娃遇到麻烦的焦虑已经被逼到了极致。我好想像女儿一样嚎啕大哭,又好想跑到前面去跟他爸爸大吵一架。可以都不行,我不能让女儿看到妈妈崩溃的样子,也不能把小女儿一个人留在雨中。我只能先隐忍,深呼吸,然后双手抱起女儿,再拎着口袋,让女儿打伞,一步一步艰难地往前走。回到家后,我已经没有力气吵架了。平静地给女儿洗漱完,躺在床上就睡着了。
第二天晚上,深夜畅谈
第二天晚上,女儿睡着后,我和孩子爸爸坐下来,好好地聊了聊让我们崩溃的头天晚上。我们一起回顾整个事情,为什么开开心心出门,却垂头丧气回家?孩子爸爸跟我分享了他的想法,看到孩子浪费东西,他就忍不住指责,因为从小就很节约,也很爱惜东西。觉得孩子不喜欢他,不听他说的话,也不让他抱。情绪上来了他就没法理性地思考了。
我尝试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首先对他的感受表示理解,我说:“你认为自己不被女儿接纳和喜欢,这件事让你感到很失落。你又无可奈何,所以就控制不住地又生气又沮丧。对吗?”他点头说是。
然后,对他的感受表示同情:“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喜欢自己,特别是自己最亲近的女儿。如果换做是我,我也会觉得自己为女儿付出很多,女儿还是不喜欢自己这件事很让人伤心。”
接着,坚持按照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摆事实,说感受,讲需求,提要求来表达我自己。我说:“昨天晚上你生气一个人走了,留下一个哭哭啼啼的女儿,一大包东西。下那么大的雨,我要打伞,提东西,还要抱孩子。我觉得很无助,很绝望。因为我希望遇到困难时,我们能一起面对;我希望我们共同地承担责任,而不是你不管不顾,甩下一个烂摊子等我一个人来收拾。我希望,下次就算你很生气,请你也不要走开。”
他主动向我道歉。然后我们一起分析了他认为女儿不喜欢他这件事。他认为因为他给女儿的限制太多,而我很少对女儿说“不”,所以女儿喜欢我,不喜欢他。我说:“为了和女儿好好相处,我读了很多育儿的书籍,此外,还深入到幼儿教育行业去学习。你平时工作确实很忙,没有那么多时间看育儿的书,你要是真想知道,我可以把我了解到讲给你听听。”
他想知道。我就开始给他讲一些儿童相关的教育方法,我说:“孩子是有镜像元神经的。你怎么对她,她就怎么对你。你给她无条件的爱,她就会信任接纳你;你觉得她给你带来负担和烦恼,孩子都是能够感觉到的。你静下来想想,你给到她无条件的爱了吗?如果孩子做对了,你就表扬她;做错了,你就责备她。她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呢?她又能从错误中学到什么呢?”他陷入到沉思当中。通过沟通,我们发现,他从小只要犯错,就会挨骂或者挨打。所以出于代际相传,他就会出于惯性地用自己小时候被对待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而这样教育的结果,是会让他不仅对他人,包括对自己犯错的容忍度都非常低。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一次错误,都是学习的机会。这是我们希望传递给孩子的价值观。从那次深夜畅谈以后,孩子爸爸也养成了每天晚上听书的习惯,坚持学习育儿知识。
一年半以后,洗脚水打翻了
时隔一年半,最近我们生活中,孩子依然会犯错。比如前几天吃火锅的时候,孩子不小心把豆奶打翻了。昨晚洗脚的时候,孩子不小心把洗脚盆里的水打翻了。爸爸还是会第一时间被点燃:“不要喝豆奶了!”“不要洗脚了!”基于之前我对孩子爸爸童年的了解和理解,我能更淡定地处理这些事了。
昨晚,我蹲下来对踩在空空的洗脚盆里,放声大哭的女儿说:“是不是爸爸批评你,你很难过?”她点头说是,暂停了眼泪看着我。我说:“妈妈重新给你打洗脚水。”孩子暂停了抽泣。打水回来后,我对她说:“每个人都会犯错。爸爸妈妈也会犯错,去年妈妈还犯了一个大错误,给你冲洗脚水的时候,把你的脚都烫伤了。妈妈觉得很后悔,赶紧给你道歉,马上去给你买药。你也原谅了妈妈。”她完全平静下来了,说:“爸爸刚刚说不让我洗脚了。”
我说:“爸爸是看你把水打翻了,太着急了。他没有控制住他自己。”爸爸听着我和女儿的沟通,开玩笑地笑着说:“还是我的不对咯?”我对孩子爸爸说:“是啊,每个错误都是学习的机会。只要承担错误的自然后果就可以了。水打翻了,自然后果就是需要重新打水,并拖地。”又回过头来问正在洗脚的女儿:“我们现在来想想,水是怎么打翻的吧?”女儿说:“我一只脚踩在盆子边缘,没有踩稳,盆子就翻了。”“那怎么样,盆子才不会翻呢?”“要这样。”女儿两只脚同时抬起来,同时踩在盆子边缘,演示给我看。我说:“对,这样我们就从错误中学到东西啦。”
女儿擦干脚后,爸爸主动说:“我来拖地。”女儿也要拖。于是便出现了爸爸和女儿一起拖地的画面。女儿带着冬天的棉手套,一边拖地,一边愉快地唱着古诗歌。一副让人忍俊不禁的画面。我指给孩子爸爸看,爸爸笑着说:“还是女儿拖地比较专业,还戴着手套呢~”
学习正面管教,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变化。我会影响我的女儿,同时也可以影响孩子爸爸,最终会影响我们整个家庭的教育。
附录:我总结的正面管教和传统的育儿方式的区别
从目标来看:正面管教的重点在于教,而不是管。其目的是培养孩子的7项重要的感知力,培养一个未来的成人。我认为可以用7个“I can”的英文句型来理解。即:I can do...; I can be important that...; I can influence that..; I can reflect that...; I can communicate...; I can decide that...; I can solve the problem that...;
从态度来看:正面管教认为相互尊重是非常重要的。既要尊重儿童,又要尊重自己和情形的需要。尊重儿童,我们会变得和善;尊重自己和情形的需要,我们会变得坚定。
从犯错来看:正面管教把错误当作学习的机会,而不是认为有人一定要为错误付出代价。
从惩罚来看:正面管教提倡在不影响个人安全,不影响他人,不影响环境的情况,让孩子体验行为之后的自然后果。而不是体罚,指责,唠叨或者抱怨。
从奖励来看:正面管教倡导鼓励,以便孩子能够形成内在的自我评价,而不是依赖于外部的评价。鼓励孩子的行为,说出具体好在哪儿。让孩子更明确下次行为的正确导向。
从方式来看:正面管教给了我们很多切实可行的工具和步骤。比如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道歉的三个步骤,处理问题的四个步骤等52个工具。而这些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的工具,将促使他们形成自我管理的思维模式,以及获得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处理问题的技能。
从效果来看:正面管教注重长期效果。为了达到长期效果,有可能会出现孩子反复试探的曲线,那是有序前必然经历的混乱。当我们和善而坚定地坚持原则时,孩子每次试探后的平缓期会延长,几次试探后,通常孩子的行为会发生较大改变。
从责任来看:正面管教认为每个人都可以100%地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负责。一个人也可以影响一个家庭的教育。曾经有听说一个女孩在绿灯亮起的时候过马路,结果被一辆飞驰而过的汽车撞到,导致终身残疾。女孩一直无法走出指责抱怨的生活状态。直到有一天,心理医生问她,当绿灯亮起过马路时,你是否有左右张望,保持警惕?这才让女孩释然。只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才能更加积极乐观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