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名字中带着三点水;自幼喜欢潺潺奔涌的林泉;所作的许多诗中必带雨、水,湿意十足。
他,名叫许浑,晚唐诗人。在诗名上甚至与杜甫齐名,人称“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没错,许浑堪称诗坛上一名真正的“大湿人”,其名诗名句拎起来都滴滴答答着水珠子。
许浑也算是名门之后,他的六世先祖,可是武则天时代的宰相许圉师。不过到他这一代虽然勉强也当了润州司马、监察御史之类的官,可惜他这人身子弱,弱到都站不直,必须趴枕头上才行,所以只好辞职回家养病。
虽然身体不好,可他还爱到处登高怀古,穷览幽胜,诗作也多以怀古、闲适生活为主。看来许浑兄不上班只玩乐时身子骨才比较见好。
要了解许浑的名句,最有代表性的,你记住这两句就够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
《咸阳城东楼》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鞠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向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这是一首登高怀古之作。许浑闲来无事,跑去郊区咸阳城游玩。那咸阳城,便是秦、汉两代的古都,与唐代都城长安隔着一条渭水。
一登上高楼,他立马感到了“万里愁”。远处片片蒹葭、杨柳的景致,好似汀洲,让他想起了故乡润州丹阳(今江苏)。在那秦淮水乡,汀洲乃是常见的景色。作为“长(安)漂”一族,许浑不免触景生情,勾起了远隔万里的乡愁。一个“愁”字,就奠定了此诗的基调。
就在这当儿,景色突然起了变化。溪流上的云朵开始聚拢兴起,黄昏的落日在乌云笼罩下变得暗沉,这是要下雨的节奏吗?山风迎面扑来,势头越来越猛,往整栋楼里灌满了风。是的,一件大事发生之前,也像这样,总是有迹可循的。“山雨欲来风满楼”后来就成为一种隐喻,也是许浑的不朽名句。
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八个字营造出流动的风景,单从字面上就让人看到了风云变幻。
山风摇撼着檐角的铁马,如此风头雨势,这愁就更让人抑郁了。可许浑依然独倚危栏,没有下楼。他眼之所见,皆是愁。那曾经繁荣得多么不可一世的秦宫故苑,如今已是荒草杂生,鸟巢高筑。那风流一时的汉家楼台,现也只有寒蝉凄切、黄叶满地。所有这些曾经的深宫禁苑,已是落寞、破败的景象。
而我这个过路的行人,咸阳的游子,久闻咸阳古城的大名,如今却只看到一派繁华落尽,曾经的盛世已一去不返,不禁心中感慨:只有那渭水,还在不分昼夜地向东流去……更加让人无法展颜的愁。
这首诗,从心情到风景,从空间到时间,一直在变迁,描绘得极为自然、传神。
在许浑的诗中,我们再也看不到盛唐时代的意气风发,却有更多的大厦将顷前的风雨飘摇。生活在时局动荡和荒乱的晚唐,目之所及,看到和感受到的都是颓势、滑坡。诗人俯仰的是古今兴废,悲慨的却是繁华不再。
满天风雨下西楼
《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这一天,许浑在谢亭送别友人后,写下了此诗。
谢亭,也叫谢公亭,是一处著名的送别之地。它在安徽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因为谢眺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这里后来也就成了送别的专属之地。
那年代,送别的时候都流行要唱歌。而劳歌就是送别歌的代称,它曾经是在劳劳亭送别时唱的歌。送行的人一唱起劳歌,船夫就会解掉缆绳,船就慢慢行驶开了。
此时正是深秋时节,青山绿水,枫叶染红,风景明丽。目送着友人的行舟在两岸青山红叶间的碧流中渐行渐远,那种心情就是,纵然风光秀丽,仍感离愁空虚。
心情有些抑郁,也不急于离开,许浑便回谢公亭小憩一会。和朋友临别前喝了点小酒,此时酒意上头,不知不觉竟然睡着了。待一觉醒来,却发现已是暮色沉沉,风雨凄迷。再看那江面,朋友的小舟早已不知去向。回想起刚刚的离绪,再看看眼前的凄风苦雨,心中更是肃瑟怅惘,便无言独自下西楼。所谓西楼,通常代表送别之处,此处也是代指谢亭。
我很早以前就认为,留在原地送别人的,是要比远行的人更难过的。因为远行的人还有前方可以期待,对未知前程的杂念可以缓解离别,而留在原地的人就只有离别。如果再加上阴风冷雨,那滋味就更加不好受了。看到“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这样的字眼,自己都会不自觉地打个寒噤!
一幅风景画,再美也是静止的,可要是有了雨和水,整个画面就会灵动了起来。诗也是一样,这就是许浑为什么那么喜欢运用雨、水的意象。写诗也是功夫,在有那么多大诗人的时代,以“雨水”入诗,算是许浑练就的独门绝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