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客居荆州的刘备,一次和刘表喝酒,喝大了失声痛哭。
刘表问他,贤弟为何啼哭啊。
刘备说: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表面是是说自己安逸生活过久了,腿上的赘肉都长出来了。其实又何尝不是在感叹自己多半生时间都在创业,但是人到中年了,却依旧没有闯出个名堂来,客居刘表手下,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这年是建安十二年,刘备在刘表手下已经客居七年了,一事无成,还不时被刘表猜忌一下,刘皇叔此时的痛哭,大约也是出于真心,真心觉得自己这一生就这样完了。
如果没有遇到那个27岁的青年,大约刘备的这一生真的也就这样了。
就在建安十二年,他知道了诸葛亮的存在,从冬天到第二年春天,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那一年诸葛亮27岁,刘备47岁。
27岁的青年给老江湖刘备指明了奋斗的目标,占据荆州益州,静待时变。
自从遇到诸葛亮后,刘备的事业才开始起步,一步一步走向人生的巅峰。
如果问建安年间什么最重要,刘备肯定会挑起大拇指说:人才。
2
天顺元年景泰帝朱祁钰病重,一场酝酿已久的政变忽然爆发。
在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軏、宦官曹吉祥,左都御史徐有贞的运作下,发动政变迎太上皇朱祁镇复位,是为夺门之变、
取得政变胜利,顺利复辟的英宗朱祁镇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怎么处理于谦。
徐有贞力主斩立决,徐有贞说如果不杀于谦,英宗这次复辟师出无名。
于是于谦以意欲迎立外藩的罪名被杀,意欲这词用的好,和莫须有一样可以杀人诛心。而于谦也和岳飞一样被埋在西子湖畔。
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率领几路大军大举南下进攻明朝,太监王振极力怂恿英宗朱祁镇亲征,虽然于谦等人极力阻拦,但是架不住英宗一意孤行。
英宗把指挥大权交给王振,王振没打过仗,指挥的一塌糊涂,明军大败,朱祁镇仓皇逃窜,在土木堡被擒。
后方得到皇帝被擒的消息,一片慌乱,当时的侍讲徐有贞说自己夜观星象,发现星象有变化,应在大明当迁都南京这事上。
但是于谦厉声阻止了他,如果按照徐有贞的主意,大约明朝早早就和瓦剌划江而治了。
身为兵部侍郎的于谦一边准备迎立朱祁钰为皇帝,断了也先拿朱祁镇要挟的念想,一边组织力量,准备迎战随后而来的也先的大军。
而且于谦不是死守京城,而是出城摆开阵势和敌人死磕,于谦下令军队:
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于是将士知必死,皆用命。
这就是的背水一战,由于军士们个个拼命,也先没有占着什么便宜。
3
后来也先退走,想着依仗朱祁镇想和大明要点金银布帛之类的好东西,但是于谦依旧秉持不给敌人一针一线的优良作风,坚决不给。
如此僵持了一年有余,也先见朱祁镇这人根本不能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一帮人吃的还很多,他真烦了,于是频繁派人到京城乞和。众大臣也力劝皇帝把朱祁镇迎接回来。
朱祁钰很不高兴,这位大王兄弄来搁哪儿呢。
所以他和众臣说: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
还是于谦一语定乾坤,他说:
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
朱祁钰对这位股肱之臣还是很信任的,连连说:从汝,从汝。
朱祁镇能回大明也是于谦一力为之,但是他又死于朱祁镇之手,死后及籍没,家无余资,真像他那首诗写的一样: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他做到了留清白在人间,于谦以一己之力让大明王朝不至于分裂成南北朝,是真正的挽狂澜于即倒的一代无双国士。
=====================
文:薛白袍
谢谢关注,欢迎点赞,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