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写作者,我们发布在网上的文章都是希望让更多人看到的,可是有的文章很受欢迎,有的文章无人问津。如果我们的文章没人看,那么问题在哪里?又该如何解决?
不论在商业上,还是生活中,很多事情我们都可以把它看做是产品。写作也不例外,如果文章不受欢迎,那就从自身找原因,比如,用“产品思维”写作。
什么是产品思维?
这个问题很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我把它理解为:产品思维就是,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应用场景下,不断更新的需求,而做出相应产品的思维。
有个叫“阿境”的产品经理把产品思维分为三类:用户思维、场景思维和迭代思维。
那么关于写作,产品思维该如何理解?下面,我分三个部分说一下我的看法和理解,只当做学习和交流。
一、用户思维:关心读者是每一位写作者的出路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做产品要找到用户心理诉求的本质。”简单理解这句话就是,做产品要解决用户的根本问题,回答清楚“别人为什么要用我们的产品”这个问题。
对于写作者,我们同样要问自己这个问题:别人为什么要读我们的文章?
当今时代,我们并不缺文学读物。随便去一家图书馆,或者打开一个读书APP,就能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那里集结了全世界人类的智慧。如果你觉得长篇大论太耗费时间,还有拆解成一小篇一小篇的文稿可以挤满你的每个空闲。
除了文学读物,现在还有各种影视、音频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它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
总的来说,文章要赢得读者,就需要我们关心读者,了解读者,也就是要有“用户思维”。
首先,写作者要选择自己的读者
读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作者也利用这个特点来选择自己的读者。
有的人喜欢读小说,有的人喜欢看散文;有的人喜欢情感故事,有的人喜欢哲理思考;有的人喜欢深入阅读,有的人喜欢八卦娱乐……
就像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用户群一样,写作者也都有自己的读者群。我们不可能,也没有精力让每一位读者都喜欢自己的作品,但我们可以在某一个领域深耕细作,写出极具风格特色的作品,“圈粉”一部分读者就足够了。
安徒生是举世闻名的童话作家,他的读者群主要是未成年人;泰戈尔是伟大的诗人和哲学家,他的读者群是在文字中寻求精神力量的人。
不仅仅是安徒生和泰戈尔,很多杰出的作家都形成了自己的读者群。除了作家,还有很多文学工作者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新媒体文章盛行的年代,有的大V只写情感文,有的商业顾问只写职场文,有的科技爱好者专注于科普文,有的“有趣之人”专门运营趣味短文……每一位成功的写作者都能找准自己的写作方向。
所以,我们要先了解自己以后,再了解读者。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我们要问问自己:
我最擅长写什么样的文章?我要写什么样的文体?我的文章要聚焦于哪个领域?
我的文章是写给谁看的?读者是10岁左右的小孩子还是步入职场的成年人?以读者的文化水平能看懂我的文章吗?
通过这些问题,或者更多的问题来了解自己和读者,然后选择自己的读者,才是比较好的选择。
其次,要关心读者,持续地为读者创造价值
读者打开我们的文章,肯定是希望解决自己某方面的问题。或许是方法上的学习,或许是情感上的抚慰,不管从哪个角度讲,读者肯定是希望从我们的文章里获取价值。
文章很多很多,价值有高有低,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宝贵的,时间会帮读者筛选出最具有价值的东西。
十几年前,人们买一瓶水只能去超市。互联网普及的今天,人们买一瓶水可以去网上。对消费者来说,其价值是一样的,或者可以说,去网上买水价值更高,因为后者帮助消费者节省了购物的时间。从这里可以看出,竞争不只体现在物种的变化,也表现为生活方式的进步。
写作也是一样,如果我们能多一点站在读者的角度想问题,为读者创造价值,同时也为读者多提供一些方便。比如更有趣的表达方式,更容易看的文字排版,更方便读者获取信息的标题等等。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持续地为读者创造价值,说不定哪天他就“变心”了呢?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一个有缘人,可并不那么容易,所以,还是要想办法让文章更有价值,以此拴住读者的心吧!
二、场景思维:设身处地为读者着想,你会得到更多回报
互联网普及,4G网络走入了每个人的生活,世界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更多的人习惯于在文字产品中汲取精神养料,从书籍里发掘知识的力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在影视剧、音频里寻找替代品。
这种变化不全是文明的倒退,它也是时代革新的象征。
影视剧让文学作品更直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易看易懂易学是影视作品最大的特点,这对工作日益繁忙的上班族来说是很好的补充。音频的兴起也是当今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开车或坐地铁时,你愿意拿着一本书看密密麻麻的文字,还是戴着耳机听优美的语音?我想,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
作为写作者,我们也要设身处地为读者着想,为不同场景的读者写出不同风格的作品。
我们写一篇文章,它是否足够口语化,是否能把深刻的道理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读者在音频里听得舒服,听到入迷。当读者工作一天后回到家,偶然之间点开你的文章。你的文字是否能化解他疲倦的心神,是否能让他焦躁的心情得到些许缓解。
所有的这些细节,我们都可以多为读者多考虑一点。
另外,文学属于艺术范畴。既然是艺术,它肯定是源于生活的,只有扎根于生活的艺术,才能赢得更多读者。我们写的文章必须要紧扣四个字:“与读者相关,对读者有用”。
对读者有用,前面已经提到。如何与读者相关呢?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写过日记。日记本里的文字是写给自己的,它不需要其他读者。而我们写文章发表在网上,都是希望被更多人看到的。读者为什么要看,又为什么要喜欢看,并且愿意给我们点赞呢?
答案应该是读者从你的文章中看到了他自己的生活,读者喜欢这样的文章。所以,多观察观察生活,永葆对生活的好奇心,让我们的文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当我们真正体验到读者的生活,在写作时,就能把相关的场景和感觉写进文章里。读者看到与自己生活相关度非常高的文字,就可能会产生情绪共鸣,这样的文章才会走进读者心里,文章的价值才会真正凸显。
当我们真心地为读者服务时,我们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三、迭代思维:跟上时代潮流,让文章与时俱进
19世纪以前的人不知手机为何物,现在的人如果再不知道手机,恐怕就会被说成怪物了。
第一部手机有两个砖头那么大,不仅功能少,携带也极不方便。
随后,技术不断发展,产品不断更新,诺基亚手机盛极一时。而今,人们已经很少见到它的踪影了。
以广为人知的智能手机来说,iPhone从最初的第一代,发展到今天的iPhone 12,这一次次新产品的发布,都是产品更迭最好的例证。
社会在发展,物种在进化,产品在迭代,文学作品也在顺应时代的需要不断更新。
《道德经》集结了老子的思想精华,也是我国古圣先贤智慧的代表之作。一部《道德经》能流传两千余年,至今为众多人喜爱,可见其魅力。
《道德经》不仅深奥难懂,而且语言风格与现代人的知识结构完全不符。如果没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历史底蕴,估计是很难看懂的了。
为了方便阅读和理解,后人们不断地为《道德经》做译注。据说,注解老子智慧的人数以万计,不胜枚举。比较受欢迎的解读版本一般都是结合当今社会现象,用生活化的语言,解读《道德经》做到了深入浅出,这样的作品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人们做这些事情,其实也是有着产品的迭代思维,我们写文章同样可以这样做。
初稿肯定不会尽善尽美。如果想要文章内容更完整,情感更丰富,知识更立体,读者更喜欢,那就需要一遍又一遍地打磨,不断修改后的文稿才会更完美。
这种修改,不只是文学技巧的提高,更多是生活智慧的精进。
人们大多不喜欢听老生常谈的论调,但是又不可能每个写作者都像老子一样写出一部《道德经》。那怎么办呢?与时俱进才是最好的出路。
用新时代的方法,做新时代的事情,说新时代的人和事,这样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新闻性质,还能让作者更乐于接受。
只要我们的发心是好的,传达的智慧是有利于社会大众的,这样的作品就有可取之处。
比如央视网评,不仅很好地向社会传达了良善的价值观,寓教于乐,皆大欢喜。还有很多文章,它们是科普文,是理财知识,是医疗常识,却用非常有趣的表达方式完成了文章的使命。
所以,我们写文章还要有做产品的迭代思维,要跟上时代潮流,让文章与时俱进。
十几年前,中国市场是一片蓝海,更多的是增量的竞争。十几年后的今天,互联网成了市场存量的竞争,往精细化方向运营。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文学作品,写作者也要根据市场的变化,时刻调整思维。
如果我们的文章不被大众接受,可能需要向内求索,去探寻更好的写作方法,比如:写作要有产品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