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于1987年发行首张福利彩票,1996年发行首张体育彩票,2000年首次发行电脑彩票。三十年来,彩票业发展迅猛,2014年,彩票总销量超过3800亿元。据保守统计,目前全国彩民人数超过两亿人,甚至有人估计,这个数字可能达到三亿人以上。北京师范大学彩票研究中心报告称,在中国彩民中,购买彩票上瘾的"问题彩民”达到700万人,极重度者估计超过43万人。
众所周知,彩票是小概率中奖事件,其基本属性就是机会游戏。据网友计算,福彩3D单选中奖概率是1/1000,体彩排列三单选中奖概率是1/1000,体彩排列五的中奖概率是1/100000,22选5的中奖概率是1/26334,36选7一等奖的中奖概率是1/8347680,双色球一等奖的中奖概率是1/17720000,超级大乐透的中奖概率是1/21425712。低得如此可怜的中奖摡率,彩民们为什么会如此疯狂?
与此形成显明对照的是保险,尤其是人寿保险。中国保险业的重新起步,始于1978年,比彩票业早了九年,但人均人寿保险保单只有0.09张,考虑到这些保单只是集中在一小部分家庭的实际情况,我国拥有人寿保单的家庭绝对是少数。人寿保险是以人的寿命为保险标的,是以被保险人的生存或死亡为给付条件的。它是一种人人都需要的特殊商品。
2017年,全国死亡人口数量为986万人,在导致死亡的原因中,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意外事故、心脏病、糖尿病。其实98%以上的人都是因病或者因意外死亡的,真正老死的人古今中外少之又少。也就是说,疾病和意外风险概率是98%以上。死亡原因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癌症)为例,2015年,中国人口预期癌症新发病例429.2万人,预期因癌症死亡281.4万人,按照2015年的速率,每分钟有8人被确诊为癌症,有5人因癌症死亡。到85岁,患癌症的风险是36%。在这种高概率的风险面前,人寿保险是转移风险最科学、最有效的手段和工具。但是,许多人在购买保险时,尤其是在购买健康险和意外险时,却犹豫不决、徘徊、徬徨、回避,寻找借口、甚至断然拒绝。
买彩票和买保险,同样是家庭和个人的经济决策行为,同样是面对某一种随机事件的选择,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强烈的反差?
这其中,固然有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各种复杂的原因,本文仅从行为经济学角度加以简单分析。
首先,这是因为,人们在对某一事件们概率判断,往往受到事件结果"效价“的影响。所谓事件结果效价,就是这个事情的结果在多大程度上被认为是正性的还是负性的,筒单地说,对于个人是好事还是坏事,是希望这个事件发生还是不希望这个事件的发生。一般说来,人们都喜欢"打如意算盘”,往往会高估自己认为是好事、自己希望发生事件、正性事件发生的概率,同时也今低估自己认为是坏事、自己不希望发生事件、负性事件发生的概率。所以,购买彩票时,会高估中大奖的概率,总是在想,中大奖的事情下一次可能就发生在我身上。而在购买保险时,会低估疾病和意外风险的概率,总是在想,这样的事情绝对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其次,人们往往高估低概率事件的发生概率,而往往低估高概率事件的发生概率。在进行决策时,往往给低概率事件一个大的心理权重,给高概率事件一个小的心理权重。比如,当得知一次飞机坠机事故后,人们就非常担心飞机的安全性,有的人甚至不敢乘坐飞机,但事实上,与其他交道工具相比,毫无疑问,飞机是现有所有交通工具中最为安全的。之所以担心,是人们高估了飞机坠机事故这种低概率事件的发生概率。购买彩票也是如此,人们之所以疯狂,是高估了彩票大奖这种低概率事件的发生概率,與论的炒作,更是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2016年,北京一彩民独揽双色球5.7亿元大奖的消息一出,更是引燃了彩民的狂热,更加坚定了彩民购买彩票一夜暴富的想法。与此相反,购买保险时,人们却低估了疾病和意外风险这种高概率事件的发生概率,因而给这种高概率事件一个小的心理权重,总是认为是命运的幸运儿,倒霉的事情不会落在自己头上,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所谓"侥幸心理”。
买彩票的疯狂与买保险的徬徨,无疑是一种错位的、非理性经济决策行为,要把这种错位的行为矫正过来,使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决策行为科学、理性,必须警惕和纠正以上两种经济行为和心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