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孩子不会开玩笑
老友吐槽她四岁的小女儿,最近出现了“叛变”行为。
当看到父母亲昵地坐在一起,她会着急地去坐在中间,防止父母距离太近。
睡觉的时候,她也希望睡在父母中间。
有时候,她会向大家宣布:我以后要和爸爸结婚!
当她和丈夫发生争执,小女儿坚定地站在爸爸那边,吼她:你不许骂爸爸!
她的丈夫得意洋洋,她心里就不好受了。明明去年上个厕所都要跟着的女儿,怎么突然就不亲自己了,难受,想哭。
我哈哈大笑,劝解她:恭喜你啊,姑娘成长得正常极了。
来,我们慢慢说。
很多时候,我们会见到三四岁左右的孩子,对同性父母表现出嫉妒和竞争之心。
我们觉得这是童言无忌,很可爱,很有童趣。
甚至羡慕这位爸爸,觉得他跟他的“小情人”关系真好。
至于听到的爸爸,心里更会美滋滋的:一方面感动于孩子对自己表达的无条件信任和依恋,另一方面,暗戳戳地惊喜于自己依然是有魅力的。
但在弗洛伊德看来,这个小女孩是在表达,她要从妈妈那里夺走爸爸。
她不是在开玩笑,她的这种想法是认真的。
小男孩也是同样。
我的儿子在三岁半左右的某一天,突然跟我说:妈妈,我想和你结婚。
我当时虽有心理准备,但仍然吃了一惊,同时也有点沾沾自喜,毕竟任何一个老母,都会发自内心地以为自己后代是世界第一等。得到这样的“求婚”是何其荣幸。
我问他:你觉得和妈妈结婚代表什么呢?
他说:就是永远不离开你。
我说:不用结婚,你也可以不离开妈妈的啊。
然后,我心里清楚,他的俄狄浦斯期来了。
02 什么是俄狄浦斯期?
我们先大概认识一下“俄狄浦斯”。
俄狄浦斯是欧洲文学史上典型的命运悲剧人物。他是忒拜国王的儿子。
国王深信“将被儿子所杀”的预言,在俄狄浦斯降生时,就下令将他扔到了荒山中。
但婴儿被牧羊人解救,并为他命名为俄狄浦斯。
随后,俄狄浦斯被送给邻国柯林斯国的国王和王后,成为他们的养子,并被定为王位继承人。
俄狄浦斯长大后,神殿的神谕说他将弑父娶母。他当时并不知道自己是柯林斯国王夫妇的养子,他感到惊恐,于是离开了柯林斯国,并发誓永不回来。
在流浪中,他偶遇了生父忒拜国王。道路狭窄,两人不互相让的争斗中,他杀死了忒拜国王。当然他并不知道杀死的就是自己的父亲。
当时忒拜国受到狮身人面女妖斯芬克斯的肆虐。女妖让过路人解答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的是什么动物”。解不开的人会被她吞食。
俄狄浦斯进入忒拜城后,解开了这个谜语。答案就是人。分别对应的是幼年,青年,老年。
拯救了忒拜城的俄狄浦斯被推选为国王。按照习俗他娶了此时守寡的王后。
不知不觉中,应验了他“弑父娶母”的神谕。
俄狄浦斯是一个好国王,他与王后生育了四个儿女。忒拜国在他的治理下一片繁荣。
但后来,瘟疫和饥荒横行。他去问先知,才知道他曾杀死的是自己的父亲,与之结婚的是母亲。
王后羞愧自杀。俄狄浦斯则戳瞎自己的双眼,交出王位,去流浪了。
俄狄浦斯的故事之所以打动人心,弗洛伊德认为是因为唤起了很多男人心中的恋母弑父情结。他也因此将恋母情结称为“俄狄浦斯情结”。到现在,这个词用来通指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
弗洛伊德认为,人天生有性本能,而快感中心的不同,导致了一个人的人格发展,(即性心理发展)有五个阶段:
口欲期,是1岁前,这期间婴儿的快感中心集中在口腔,吃东西和用嘴感知事物,都会给婴儿带来快感。这一时期婴儿发展的是信任。需要母亲或抚育者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
肛欲期,是1-3岁,快感中心转移到肛门部位,这一时期孩子发展的是自主能力。
这个期间有两个重大意义:一,大便是孩子的第一个创造物,对待这个创造物的态度,会严重影响以后如何对待自己的其他创造物。二,大便是人第一个学会由自己完全掌控的东西,这会给孩子巨大的掌控感。
俄狄浦斯期(即性器期),3-6岁,这个阶段孩子的快感中心转移到了生殖器部位上,会想占有父母中异性的一方,而对同性一方产生嫉妒和竞争。
潜伏期,6-12岁,这个阶段孩子注意力转向家外,更重视和同性的交往。
生殖期,12-20岁,即青春期。一个人的心理和生理都趋于成熟,最终做好了生殖的准备。
弗洛伊德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重点,集中在前三个阶段。他认为一个成年人的人格发展程度和各种复杂心理,可以在6岁前找到各种对应。
03 应当注意哪些不当的言行
婴儿出生后至六个月左右,认为自己和母亲及整个世界是一体的。此时处于一元关系世界。
随着自我意识发展,婴儿逐渐认识到母亲是和自己并存的独立存在,将一直给予他良好照料的妈妈内化到自己心中,“心中住下一个爱的人”,因此进入二元关系的世界。
三至六岁左右,孩子终于注意到了家里一直作为“背景”的爸爸的存在。此时孩子进入三元关系世界。
与此同时,孩子的性心理发展进入俄狄浦斯期。开始寻求性对象。
对于幼儿来说,这个对象首先是家庭内熟悉的双亲。
一般情况下,男孩更喜欢母亲,女孩更喜欢父亲。
同时,孩子会视同性父母为竞争对手,对同性父母排斥,嫉妒,就会出现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些情形。
现在你都明白了,那些童言,为什么都是认真的。
而对于孩子的俄狄浦斯期,我们常常见到这些不当应对方式:
一 嘲笑,打击
比如,当小男孩说:“我以后要和妈妈结婚。”
大人哈哈取笑:
“你有钱吗?你能养活谁?你拿什么娶妈妈?”
或者严厉打压:
“你懂什么是结婚吗,你能承担责任吗?”
“小屁孩乱说什么,你还小,结婚还早着呢。”
……
这些出自大人视角的粗暴的打击,会导致“俄狄浦斯冲突”:渴望成功,但不敢让自己舒服或过度成功,因为害怕会招致一个巨大的惩罚(类似于俄狄浦斯最终戳瞎双眼)。
被这样对待的孩子,很容易在长大后,遇到困难就退缩。
二 不避讳隐私,任其发展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性别意识。
如果异性父母仍像孩子小时候一样,对孩子毫无顾忌地拥抱,抚摸,亲吻,会加重孩子的依恋情绪。
或者,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当着孩子面更衣,一起洗澡……这些行为,都会加重孩子的依恋情结。
任由发展的话,孩子会分不清亲子依恋和爱情,继而很有可能产生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
在知乎上搜“恋母”,看见最严重的事例,是这样的:
三 夫妻关系退让于亲子关系
曾看到过这样的事例。
夫妻生孩子后,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妻子和孩子睡在一起,丈夫单独睡。
到孩子几岁时,夫妻感情也受到了严重影响,离婚了。
不论在社会关系还是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都应该排在首位。
在某一阶段,过度满足或严重匮乏都不好,容易导致心理固着在这一阶段。
如果夫妻关系让位于亲子关系,孩子很难顺利度过俄狄浦斯期,容易导致他们成年后的各种问题。
四 避而不提,绕道而行
有些家长,对孩子进入俄狄浦斯期很难接受。
明明单纯可爱的孩子,怎么就开始有乱七八糟不纯洁的想法?
其实这是人正常的生理与心理发展,不要带着偏见去视为洪水猛兽。
避而不谈,容易让孩子固着在这个阶段,很难进行到下一阶段。
04 父母怎样引导
进入俄狄浦斯期的孩子,对于他们自己来说,是形成性别认同的关键时期。
心理学者武志红老师的建议是:流动而不成为。
意思是说,让孩子的本我、野性流动,不去压制它,但也不会让它获得成功。
具体说来,我们在孩子3-6岁左右的俄狄浦斯期,应该从以下方面注意引导。
一 可以亲近
在孩子说“妈妈我永远爱你”,“爸爸我要和你结婚”时,接纳孩子爱的表达。
让孩子自然表达对父母的爱,同时给予回应:爸爸妈妈也爱你哦小宝贝。
不要否定和拒绝,让孩子的爱受挫。
二 让孩子正确认识家庭关系
让孩子认识清楚家庭角色的序位:父母才是伴侣,两个大人组成家庭,一起化解生活中的难题,一起保护孩子。孩子自身,安心做好小宝贝就好了。
妈妈不能让儿子感觉:我爱你超过爱你的爸爸。
爸爸不能让女儿感觉:我爱你超过爱你的妈妈。
同时,父母对异性孩子,应当谨慎使用“小情人”之类的称呼。
三 分床睡
在孩子进入三岁前,应该和父母分床睡。
常见的情况,父亲让出自己的位置,让孩子跟母亲睡在一起。
如果是男孩子,他就会觉得自己“赢了”。这可能暂时满足了俄狄浦斯情结,但对今后人生的影响不可估量。
知乎上一位网友说,身边有两兄弟,三十出头了,还和母亲同床睡。绝不容忍谁对母亲有半点非议。三人自成一个小世界,彼此认为是时间最优秀最亲密的。
直到两兄弟都离婚了,还认为是媳妇的错,母亲受了莫大委屈。
四 竞争性的培养
《武志红的心理学课》里讲,“竞争性是一个人能否良好发展的关键,而俄狄浦斯期,孩子就是在家里发展他的竞争性。”
所以,孩子对同性父母表达竞争和嫉妒时,不必大惊小怪,更不要斥责。
这份竞争性,既需要鼓励,又需要控制,这样孩子的野性生命力才可以变得人性化,而不是失去它。
这个阶段,孩子能认识到三元关系世界的复杂,能同时看到“你我他”各自的独立意志,也学会竞争与合作。
五 有技巧的亲子互动
在与孩子的打闹嬉戏中,需要有意识地控制竞争的结果。
有时让孩子赢,让他们觉得自己更强。
有时平手,让他们认识到是平等的。
有时让孩子输,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大人是强大过孩子的。
这是竞争性完整的表达。孩子在俄狄浦斯期能建立这个基本感觉的话,就算顺利。
六 协助启动“认同”机制
如果孩子在三岁前得到了很好的照料,这个阶段对同性父母的嫉妒和恨会温和得多。
孩子想要占有异性父母,打败同性父母。但同时ta明白,父母比自己强大多了。
同时,ta还会为自己有打败父母的想法而感到罪恶。
弗洛伊德认为,接下来,ta会启动“认同“的心理机制,去解决这个难题。
“爸爸/妈妈是优秀的,我决定成为他/她那样的大人,那样的话,就能娶/嫁给像妈妈/爸爸一样的人。”
这样,孩子开始认同同性父母,并逐渐成为具有与同性父母相似特征的人。
(文图自网络,侵权请联删)
我是咖啡yin公园的菩桃。感谢读到这里的你。愿天下老幼皆有依托。
作者:菩桃,大龄非文艺猫宅青年。
长期读书写作者/心理学研修者/野保动保环保者。
信佛,喜肉,理性,欢实。做你的倾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