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的幸福感终究来自于你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是付出还是索取,是利己还是利他,取得财富可能并不会让人有太多的幸福感,除非它让你和这个世界有更多的联系,这也是为什么那些混吃等死的老年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无力感而陷入抑郁。
刚毕业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想找一份这样的工作,可以旅游,又不用上班打卡,我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我终于找到了这份工作,但并没有让我觉得更加幸福。终归到底是因为,这份工作没有给我带来更多和世界的链接,缺乏成就感。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一个人去了一个地方,金钱,美女,美食,因有尽有,他所有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刚开始很高兴,但很快就厌倦了,要求做一些。事情,唯独这个事情不能得到满足。他说还不如去地狱,管家说,你以为这里是什么地方。我觉得人的开心是取得一个平衡,索求太多得不到容易得焦虑症,什么东西都很容易得到容易得抑郁症。人对世界的索取是无限的,而能力有限,所以索取的人不大幸福。人的付出可以无限,而能力有限,付出没有天花板,所以,如果可以有意义的付出,那么人的一生似乎会更加的幸福。
从小到大我就比较不擅长和人打交道,原因是我不知道怎么去回应别人的聊天,看见陌生人总是很紧张,一紧张就表现不好,表现不好就容易产生挫败感,一直恶性循环下去。按照李笑来的话,我应该并不孤独。
仔细想来,原因很多,可能我太敏感了,或者小时候父母总是以批评的态度对待我,让我产生了自卑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又在生活中自我暗示和自我实现。但其实这不是真相,从我和别人接触的记录来看,他人比我想象中要友善的多,我原来的担忧大部分都没有发生,或者即使发生了也没有想象中的那样严重。我带上了一个恐惧的有色眼镜,也许就像丘吉尔所说的,唯一值得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和客户同事打交道的焦虑,可能愿意对自己的不自信,不相信他人会喜欢真实的自己,伪装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诱惑,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如果他人喜欢伪装的你,就会感到孤独,因为那不是真的自己,如果他人不喜欢伪装,就会变得焦虑,本能是伪装的更加厉害,直到变得孤独。解药也许非常简单,那就是诚实的面对自己,接纳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做最真实的自己,如果你自己很怪,你就要表现的很怪,不要去模仿任何一个人或者任何一个你想象中完美形象,既然伪装是无解的,为什么不勇敢一回,做一回真实的自己。所以第一个诚实的面对自己,真诚,不装。
第二个引起我焦虑的原因可能是,和客户打交道是因为我需要拿他们的钱,所以自觉不自觉的就会动作变形,归根结底是因为对自己的服务,对自己的公司,对自己的产品没有自信。我觉得人和人的相处之道可以用一句最经典的英文来表达---what can i do for you
遇到任何一个陌生人头脑里首先想到的是,我可以为TA做一些什么样力所能及的事情?用家常话叫做“眼力见儿”,要培养这种把握细节的能力,这就要求自己不能那么功力,凡是不要老想着投入产出比,去做一些力所能及对别人有巨大帮助的事情,按照吴伯凡的说法就是,创造外部性,它有可能会给你带来意外的好运(呵呵,又是投入产出比的算计),总之,不能那么功利的去看待一段关系,只是想着为别人提供价值,把它当做一种乐趣来做。对待同事,对待客户,首先想到的是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我能为公司做些什么?我是否可以提供一些额外的帮助?史蒂芬柯维的七个习惯中第一个习惯叫做积极主动,就是除了原本你应该做的你还可以主动的为别人做一些额外的东西吗?把本分做好事60分,提供额外帮助是80分,天分是90分,大部分人连60分都达不到(包括我在内),我们能不能创造外部性,把这件东西做到80分,那么就可以超越百分之八十的人啊。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因为能做到60分的人太多了,资源不多放在每个人身上就少,做到80分是职场创造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之一,越是头部的资源,就越丰厚,就越可能走上财富自由之路。
由此可得,为了让自己更加幸福,我们应该勇敢的迈出去和世界创造连接,应该付出,对人要真诚和不装,接纳自己的缺点,做真实的自己,与人相处得时候,想着付出,把付出当做一种乐趣,这就要求不那么功利的去计算投入产出比,创造外部性。这个原理还可以用在职场,做的更多,就会得到更多的资源,就越接近财富自由,给自己打工,Do more Know more Be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