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住老房子,和玩伴四处去玩,走到哪里,人家都看得出我是谁家的孩子。那时候的我很疑惑,也以为只是长得很像爸妈,所以被认出来。
再大一些的时候,某一天和妈妈出去做客,主人家人多嘈杂,我又生分,只好坐在角落里,由于无聊,便开始观察每一个人。当我把目光定在妈妈身上的时候,我吃了一惊。那个站姿,那个点头微笑的神态,跟我在学校和同学聊天的样子极其相似。
我不理解,也不明白,我一直都没有学爸妈说话走路吃饭的样子,可是越长大,我做的任何事情,人际交往,喜恶,是非对错,简直像直接从他们身上copy下来。难以接受的事实是,我爸妈并不优秀,但我并不想成为他们!
去年,和男朋友一度闹掰分手。我又开始陷入思考人生的状态,像小时候观察大人一样,我观察感情顺利的人,观察快乐富足的人。然而,以自己的阅历,很多还是看不懂,身边也没有人可以教我。于是我放弃观察他人,直接看书,接受智者的观点。此时,《亲密关系》这本书,出现了。
我了解到,书中的主人公,即作者克里斯多福孟与他妻子之间,也有很多的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都可以追溯回童年时期的记忆对自己的影响,每当他意识到这一点,并解除它,他们就通关了。为什么幼儿时期的家庭影响如此强大呢,不需要父母去教,他们的一言一行早已印入正在模仿大人说话,走路的孩子心中。也许孩子们并不需要刻意去模仿,但由于他们在幼儿时期,接触最多的人就是自己爸爸妈妈,所以,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便出自于这里。如何有效的解除幼儿的不良记忆对目前生活的影响呢?爱与宽容。我找到我所易怒的点,并回忆原生家庭中有那一幕可以追溯回去。我想到我爸妈的关系并不和谐,我的母亲传统且自强,而我的父亲反而吊儿郎当,所以在我心里,女人就应该自立自强,导致我与男朋友相处时,总是过于强势,每当他不认同我我便不开心,生闷气。长年累月下来,形成负面影响,越积越大,以至于后面爆发。其实一段感情的告终通常并不是没有感情了,而是我们情绪化,自私,不愿意改变自我破旧的观念,不愿意用爱和宽容化解和对方的矛盾。每当问题来了,先不追究谁是谁非,问自己一句,还爱吗?很多人说,不要为了一个人而轻易改变自己,要做自己,有些人不值得你为他改变。这样的想法也曾是我自认为的真理,但这个世界是相对动态公平的,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不会对你哭。改变,并不是为了别人,也是为了更好的自己,更对的人。
通过仔细的阅读,对照自己,我变得柔和,我也明白自己的内心依然爱着他。所以我打破僵局,不再惦念着坏的记忆,回忆美好的,且憧憬未来。在这本书看完后,我们也在复合了。我知道灵魂一直在不断的考验我,我也知道运用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其实不是解决,是直接跳出问题的框框)。生活中那些令自己不开心的人事物,不过是自己的内心在作怪,安全感,自卑,不知足等等。在这本书里,认识了灵魂的导师,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