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一个《红楼梦》爱好者,我一直在为后八十回曹雪芹原稿的迷失怅惋不已,你说这个借阅者什么人啊!借别人的东西还会给弄丢,真够缺德的哈!这还不是一般的东西,是别人呕心沥血十年的作品啊!
我不知道,书稿丢失之时曹公是否还在世,如果还活着,在获悉自己的心血之作居然不见了时,当时他会是什么样反应,我简直不敢想像。这是多么大的打击,连我们这些后来的阅读者都感到痛心疾首,更别说作者本人了。
这份书稿的迷失是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的一大损失,就像那尊“断臂维纳斯”的塑像,只能留给后人一副残缺的身躯,虽美其名曰“残缺美”,但每每想起时还是禁不住要捶胸顿足,扼腕叹息!
真的好想好想知道曹公本人后半部分是如何创作的,我们所喜欢的这些书中人物将面临怎样的生命结局?可是这个愿望注定无法实现,只能成为每个《红楼梦》爱好者心中永远无法弥合的创痛。
年少时看《红楼梦》,虽然也知道后部分为高鹗所续,与曹公无关,但当时只把这部巨著当作一部“爱情小说”去读,倒没有体会到那种遗憾,觉得宝黛爱情也足够凄美;二宝虽如宝钗所愿结为夫妻,但最终都没能赢得宝玉的爱情,这也让我心中颇觉解恨。还有书中很多人物的结局,在我看来也都还圆满,譬如平儿,譬如香菱也都算是善终,让我那颗小小的柔软的心得到一丝丝安慰。
年事渐长,慢慢知道世事原本就不圆满,皆大欢喜的局面只在浅显的文学作品中呈现,真正有思想深度的文字就是沉重且引人深思的,而不只是让人简单获得一种感官上的阅读快感。
带着深深的遗憾,又陆续接触到“红学”研究中的一个支派——“探佚学”。知道有一批“红楼梦研究者”,正在通过各种途径与方法,来探讨红楼梦八十回后的写作内容,其中不乏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的观点,而我也凭着个人的喜好,对其中有些专家的论证深信不疑,希望曹公那部分迷失的文字就是这样的,起码,相去不远。
八十回后据说还有二十八回,全书总共是一百零八回,而不是高鹗所续的一百二十回。
在后面的二十八回中,我最想知道的就是“黛玉之死”,黛玉究竟是如何死的?我不能接受黛玉是在所有人背叛之后凄惨死去的结果,特别是那么疼爱她的“外祖母”,居然也会弃她而不顾,转身去选择“薛宝钗”做宝玉的妻子,怎么可能!贾母可一直是“宝黛爱情”的护航者,不可能没来由的突然转变态度。
黛玉是仙界的绛珠仙子,下凡来报答神瑛侍者的甘露灌溉之恩,等到眼泪流尽之日,便是她将要离开人世之时。因此,黛玉和宝玉的恋情,只能停留在精神层面,决不会像普通人一般结成婚姻,然后生儿育女,过那种凡夫俗子的生活,那种画面简直不可相像。
所以黛玉肯定会死,毋庸置疑,但是怎样一种死法,才能符合她这高洁的品行与人格呢,这很值得推敲一番。
宝玉与宝钗最终结成了俗世的夫妻,王夫人与薛姨妈两姊妹终于如愿。宝钗做为一个谨遵封建礼教的闺中女子,很难说她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与宝玉完婚的,聪明如她,肯定知道宝玉心中爱的人就是黛玉,难道她就甘心拥有一份没有爱情的婚姻?
当然不是,她只是太过于遵守那种封建道德,相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没想到的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是如此的铜墙铁壁,没有一丝空子好钻,最后,宝玉终于悬崖撒手,勘破红尘遁入空门,只留她一人,一辈子独守空房,最后也只能抑郁而终。
宝钗与宝玉有了夫妻之名,却从未行夫妻之实,也是一个大悲剧。王家两老姊妹的机关算尽,也没算到这样的结局,不知道她们是死在宝钗之前还是之后,如果看到这些不堪的后果,她们又会作何感想?
《红楼梦》全篇都围绕着一个“金玉姻缘”在做文章,老姊妹俩就是借口这个而竭力促成二宝的婚姻,谁知道,其实真正的“金玉”所指并不是宝玉的“通灵宝玉”和宝钗的“金锁”,而是暗伏宝玉和湘云。而彼时的宝湘二人已是贫贱不堪,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日子,生活根本难以为继,最后也是没个好结果。
至此,整部《红楼梦》以大悲剧结束,“好一似食尽各投林,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书中所有女子都结局悲惨,所以,这部“红楼梦”绝不仅仅是一部单纯描写“宝黛爱情悲剧”的小说,曹雪芹想表达的思想内涵,远远要比这个宽泛得多。
无戒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 第(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