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上比较出名的帝王,莫过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明教教主,以及那位“向天再借五百年”的满清圣祖,人生轨迹皆可谓牛气冲天,到死之前都是绩优股。
可有牛股就有熊股,不幸站在反面的,是秦二世胡亥、隋炀帝杨广、宋徽宗赵佶、崇祯帝朱由检等等,他们并非都是昏君暴君,各自缺点不同,但始终保持了稳定的下滑趋势,最终身死国灭以垃圾股身份惨遭清盘。
不过,炒过股的朋友们都知道,股市如果都是这么牛熊分明,就不会有那么多人被套牢了。总有一种股票,我们看着它一路往上爬,爬呀爬呀,越爬越高,看得每位股民心痒难耐;蓦然,该死的令狐冲出现了,牛股秒变青城四秀,开启了一阵“屁股向后平沙落雁式”的暴跌,当我们还期待着它触底反弹时,却悲哀地发现,它被强制退市了……
五千年的历史大股市中,就有这么几只“股票”,上半场有多风光,下半场就有多凄惨,正所谓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作为堂堂帝王,如果他们在临死之前能够接受本台记者采访的话,一定会说出自己人生中最后也是最大的心愿:“为什么我不早点去死呢?”
下面,笔者就为大家盘点一下古代“不如早点去死”的五位帝王,排名根据历史顺序,年代越早,排名越高。需要注意的是,这五位有着同样的毛病,那就是:
No zuo no die!
第五名:李隆基
身份:唐玄宗
实际死亡时间:公元762年(78岁)
期望死亡时间:公元741年(57岁)
唐玄宗李隆基,一看名字就很土豪,而在中国历史上,他确实是壕到没朋友那种,亲手缔造的“开元盛世”,国力空前强盛,经济空前繁荣,人口空前增长,中国社会达到顶峰阶段,可谓贡献巨大。
作为“不如早点去死”的代表人物,李隆基的一生实在太可惜。就执政前期的作为而言,他发动“唐隆之变”,剿灭韦后集团,拨乱反正,励精图治,重用贤才,开创盛世,其功业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越了李世民。然而,志得意满之后,李隆基仿佛换了一个人,开始了“作死”的表演——他沉迷于杨贵妃的美色,宠信李林甫、杨国忠之流的奸臣,无心朝政,引狼入室,最终引发“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开启灭亡之路。前后反差之强烈,可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令人唏嘘不已。
相比其他几位入选者,李隆基相对幸运,属于正常死亡,算得上“寿终正寝”。可比起内心煎熬的持续时间,他却是最长的一位。如果可以选择,李隆基更愿意在“开元盛世”的巅峰时期死去,那样的话,他将成为唐朝又一位流芳百世的千古一帝。回眸人生最后二十年,特别是从亲自下令缢死杨贵妃的那一刻开始,对李隆基来说,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痛苦,与其这样,何不早死?
第四名:萧衍
身份:梁武帝
实际死亡时间:公元549年(86岁)
期望死亡时间:公元531年(68岁)
作为热播剧《琅琊榜》中的最大反派、残忍无情自私自利的典型代表,历史上真实的梁武帝萧衍却一度有着极好的名声。后世的乾隆皇帝一直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各方面都很优秀,故自称“十全老人”。可实际上,真正堪称全才的皇帝,非萧衍莫属。
在武功方面,萧衍一扫刘宋后期以来北马压倒南风的颓势,多次击败强敌北魏,手下将领韦睿、曹景宗、陈庆之等人,皆有大胜魏军的骄人战绩,陈庆之甚至一度攻占北魏都城洛阳,创下一段千古神话;在文治方面,萧衍在位48年,开创了南朝经济文化最繁荣昌盛的时代,被称为“天监之治”;个人能力方面,萧衍名列“竟陵八友”之一,文坛地位极高,无论经学、史学、书法、绘画、诗歌、音乐、佛学、棋弈等等,他不止是统统涉猎,更是造诣不凡,为后世留下了不少文化瑰宝;萧衍的个人道德修养无可指摘,倡导生活节俭,长年布衣素食,五十岁后就禁欲修身直到寿终,对于一名三宫六院的皇帝而言,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可想而知(不要胡乱猜测,萧衍共有八子五女,生育能力毫无问题)。
可就是这位堪称完美的人,下半生却昏招不断,越作越死。与李隆基相似,萧衍执政后期,刚愎自用,宠信奸佞,纵容亲属,败坏朝纲,同时沉溺佛教,怠于政事,对侯景的狼子野心毫无察觉,最终引狼入室,半世英名一朝尽丧,只留下一句“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的长叹。
萧衍的死法比李隆基惨得多,是被侯景幽禁于台城,断水断粮,最终活活饿死。对于萧衍来说,这样的下场实在太过残酷。假如能重新选择,他宁愿在公元531年,用自己的命换回太子萧统的命(萧统于这一年因病去世),这样他得以寿终正寝,既能延续国祚,又可保全声名,比多活那十八年,岂非好上太多?
第三名:苻坚
身份:前秦天王
实际死亡时间:公元385年(48岁)
期望死亡时间:公元375年(38岁)
苻坚是幸运的。身为一名少数民族君主,他热爱汉族文化,重用汉族人才,仿佛三国时曹操、刘备一般的人物,求贤若渴,知人善任,励精图治,又真的碰上了属于自己的诸葛孔明——王猛,真正做到了君臣之间如鱼得水。他推动改革,奉行法治,发展生产,壮大国力,而后东征西讨,统一北方,南占巴蜀,兵临荆襄,自西晋亡国、天下大乱之后,华夏首度出现统一的契机。从这一角度看,苻坚堪称“大帝”。
苻坚又是不幸的。公元375年,王猛去世,临终遗言,提醒苻坚注意稳固北方,消弭内患,不要轻易去打东晋的主意,因为条件尚未成熟,需徐徐图之。听了王猛一辈子的建议,唯独临终的肺腑之言听不进去,而偏偏就是这唯一一次的“不听话”,就将苻坚一脚从天堂踹到了地狱。这位大帝级别的英雄人物,一意孤行,南伐东晋,却兵败淝水,丧师失地,只给后人留下了几个带有极强讽刺意味的成语:“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前秦帝国因此分崩离析,各族争先恐后起兵作乱,苻坚奋力抵抗却应接不暇,最终被羌族的姚苌生擒,旋即杀害。
如果可以重来,苻坚宁愿在那一年与王猛一同死去,尚能成就一段君臣佳话,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何至于日后,“空余魂魄望长安”的凄凉结局?
第二名:赵雍
身份:赵武灵王
实际死亡时间:公元前295年(46岁)
期望死亡时间:公元前299年(42岁)
赵武灵王在军事圈名气极大,是战国中后期最牛的军事强人之一,堪称“打遍天下无敌手”,被普遍认为是唯一有可能阻止秦国统一大业的男人。
他力推“胡服骑射”,改革军事装备和作战方法,令赵国的军事力量一跃提升为战国第一,而后身先士卒,每战必胜,灭中山国,败林胡、楼烦,威淩匈奴,势压秦楚,一时间,赵国之锋芒,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大咖,却在政治上犯下了极为幼稚的错误。连老百姓都知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的道理,赵武灵王却为了所谓的“集中精力去打仗”,突发奇想实行军政分离,主动将王位传给了次子赵何,自己当上了太上皇,一夕之间由威风凛凛的“赵武灵王”变成了怎么读怎么别扭的“赵主父”。
OMG!中国历史上几位著名的“太上皇”,如唐高祖李渊、唐玄宗李隆基、清高宗乾隆等等,对于摊上这个身份都是不情不愿的。赵雍倒好,自己主动就位,硬生生把一个国家的集权体制换成了“二元”体制,真可谓民主进步的先驱啊!
成为“赵主父”后,赵雍很快又后悔了,面对着逐渐成长起来的儿子赵惠文王,他又想把权力收回,于是利用长子赵章去对付次子赵何,自己居中调停妄图坐收渔翁之利。最终“沙丘之变”爆发,赵雍硬生生把自己给玩坏了,被赵惠文王的手下围困长达三个月,也是断水断粮,最终活活饿死。可想而知,赵雍临死前的那一刻,会是多么的后悔。比起另外几位的“谦受益,满招损”,赵雍实在是“不作死就不会死”,这么作,何必呢?
第一名:姜小白
身份:齐桓公
实际死亡时间:公元前643年(74岁)
期望死亡时间:公元前651年(66岁)
姜小白这个名字,看上去如清纯少女,人畜无害,可放在两千多年前,那可是小孩都会被吓哭的恐怖存在;换个叫法,他是齐桓公,在威名赫赫的“春秋五霸”之中,无论哪种版本,他都是公认的“第一霸”,开创了乱世称霸的先河。
与前秦天王苻坚相似,齐桓公姜小白任用诸葛亮的偶像管仲为相,大力推动政治经济军事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令齐国迅速强盛起来。而后尊王攘夷,会盟天下,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强楚,受到周天子赏赐,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功业达到了顶峰。
同样是在贤相去世后,齐桓公开始堕落之旅。他晚年昏庸无道,崇信奸佞,任用了易牙、竖刁等等一看名字就知道不是什么好鸟的小人,以至于国政荒废,内乱不休。齐桓公重病后,他的五个儿子为了王位激烈争斗,无人理会他。更过分的是,他所宠信的易牙、竖刁等人,为了假借他的名义攫取政治利益,就命人将王宫用高墙围起,只留下一个小洞,一开始还送点饭菜,后来就不管不顾了,堂堂一代霸主齐桓公,最后居然在病痛与饥渴的双重折磨之下,活活饿死(看来皇帝真的是高风险职业,好多饿死的)。他的尸体停放在房中整整67天,待收尸时,早已腐烂不堪,恶臭冲天,连蛆虫都从窗户门缝中爬得到处都是,仿佛恐怖电影中炼狱一般的场景。
要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坚决不选姜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