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培养阅读习惯,发现读书乐趣;小学前认识1500左右汉字,日常生活阅读覆盖率九成以上,有能力自主阅读。
主讲人:周育如,台湾清华大学幼教系主任,长期从事儿童发展研究。
1、发刊词,你真的会给孩子读绘本吗?
儿童阅读包含听觉、视觉、语言、认知、情绪五个方面的能力,亲子共读不是父母给孩子讲故事;阅读牵涉图像的处理、文字的解码、语意的提取、背景知识的提取、情绪的投入等,亲子共读以提升孩子能力为核心,尽量让说的人是孩子,读的人是孩子,反应的人是孩子。
课程安排,前四节基础篇,介绍按孩子阅读能力和表现的发展划分四阶段,翻书期、图片期、故事期、文字期;后三节升级篇,介绍通过阅读发展孩子的能力,语言能力、认知能力、人际关系、情绪管理能力。
2、翻书期,让孩子认识书并爱上它
目的:帮助孩子发展书的概念,培养对书的兴趣。
孩子表现,当孩子可以坐得稳,一般6-8个月左右,就可以开始阅读;在父母温柔的共读中,孩子把书上的东西与真实世界的东西联系,书的概念就开始萌芽了;当孩子表现看到书兴奋、会把书拿给父母时,父母就认真与孩子共读,给他讲、让他翻看、让他玩,把书中的图和生活中的东西指给孩子看。
选书原则,(1)与孩子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书(书上的东西与生活的东西建立联系),(2)有互动性的书(设计有小机关),(3)安全无毒、结实耐撕(纸板书、布书)。
共读技巧,(1)多感官投入(读几句后,让孩子玩看,让孩子可以做到的方式进入阅读),(2)有互动(通过动作、手势、拟声词等,让孩子作为一个参与者,保持阅读乐趣),(3)多次重复(孩子阅读特点是一本书不停重复,只有这样重复中孩子才渐渐熟悉语句、概念等,然后才会理解、讨论)。父母开始做就是了,但因为孩子注意力短暂,所以当孩子不专心也不要勉强,不要有过度期待。
尽早养成阅读习惯,坚持每天读一点,最好可以固定时间阅读(晚饭后、睡前),让阅读的习惯构建在孩子大脑里。
增加内容:感官中的触觉,孩子摸到时可以描述正在感受到的触觉,这不仅是语言启蒙,也是认知的启蒙,把孩子在外界接收到的信息形成符号记录在脑中,再遇到相似情况,从记忆库调用,而此是一种学习方法。
3、图片期,把主动权交给孩子
孩子表现,孩子拿到书先挑他觉得有趣的画面,观察很多与故事线无关的细节。
共读技巧,1、指物命名、丰富形容、口语延展;举例:先引导孩子观察画面,然后带着孩子指出画面上所有东西的名称,再加上大小、颜色、性状、数量等等形容,最好把刚刚讲的所有词汇和形容,用自己的话串成完整的句子给孩子复述,期间孩子每说出一点都要称赞他;第一天后做游戏轮流说,一次次的孩子观察点增多,孩子为了赢,对画面做细致的描述(为以后写作文打基础)。2、图片期的讲故事,第一遍讲逐字念(让孩子熟悉故事大概内容),之后一天天重复讲,在重复中变化启发观察,同时讲的内容渐渐变少,最后只讲连接词(然后呢等)或让孩子讲给自己听,主动权逐渐交给孩子。
增加内容:1、对于小月龄的孩子看一页花花绿绿的图片时,“信息过载”造成根本不知道看什么,只是看而不是看到时,可以用手指引导孩子看局部进行信息筛选,针对性的看细节,学会如何观察和筛选信息。2、根据孩子图片中感兴趣的点,进行延伸而引导关注页面其它点,最后慢慢可以关注整页图片。3、孩子熟悉内容后,家长读时可以稍作停顿待孩子补充词汇内容。
4、故事期,进行有讨论的阅读
孩子表现,家长念故事时,孩子开始关注与故事轴线有关的画面。
共读技巧,延续图片期的指物命名、丰富形容、口语延展,引导孩子用完整的语句讲下去,提高孩子叙事能力(记忆);以上基础上,跟孩子口语讨论内容(启发式提问),确认理解(理解)(问孩子刚讲的知道什么意思吗或是孩子听故事中提问后就再解释故事内容,或者孩子伸出1根手指表示听懂而伸出2根手指表示没有听懂,而孩子表示不懂时可以一起重新读出声的读一遍或看插图是否可以帮助理解,或者换孩子讲故事给家长听,或者家长不打开书而故意讲错待孩子指正,故事中难的字不替换为简单的口语可以增加词汇量)、预测和回想(理解、应用)(预测是孩子根据之前的阅读经验和故事线索,揣测接下来的情节,当孩子不熟悉情节而重复讲时,每次都可以问预测问题同时相当于复习,当孩子熟悉情节后,把简单故事情节的预测提升为多角度思考、沙盘推演的试想不同结局和可能性的预测,家长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推演预测;回想是故事讲完后问孩子还记得故事讲什么,留意孩子回想故事中反馈的信息)、延伸讨论(应用、分析、评估、创作)(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问孩子对故事的想法和感受、让孩子练习发表个人评价或重新编写故事结局,同时父母也可以点到为止的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增加内容:启发式提问技巧,1、记忆(复述基本信息、回答基本问题,关键词是谁、哪里、什么、多少、什么时候、怎样等澄清信息内容问题),2、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故事,关键词是复述、主要观点、为什么、有什么区别等,理解基础上回答问题),3、应用(初步将类似的知识联系起来,举一反三,关键词是存在其它什么情况是一样的,如果……会发生……,还有……方式等),4、分析(收集证据信息支撑自己观点,跳出故事情节本身而对自己已掌握的重新组合,得出自己的结论,关键词是我的观点有什么不同或一致,我自己从中发现什么),5、评估(孩子对自己结论评估或维护自己观点,关键词是你认为是对或错的,有无更好建议,孩子回答后再追问,为什么她觉得对或错,或者作者描述故事是否有错误或前后矛盾的情况),6、创作(重新创作结尾或改编故事)。孩子有自主阅读绘本意识后,新老绘本结合阅读,孩子熟悉的绘本,可以让孩子自己阅读,新绘本可以继续亲子阅读。
5、文字期,帮孩子高效认字
孩子表现,孩子发现他看图,而家长念字或家长反复照字念故事后,某天念的与原文不同,孩子会反应出念的不对。赶快支持,把孩子注意力引导到文字上。
共读技巧,逐字指读(给孩子念书,手指指着文字,按文字照念,固定内容重复念),留意部件(通过留意积累文字的部件,只要具备1500字的识字量也就是约300多个部件组成,就可以自己日常阅读了),多给孩子提供主题丰富多元的书(当孩子可以独立阅读了,家长先提供文图比例1:1的桥梁书,然后可以换孩子给家长讲书里的内容)。
文字部件就是组成字的零件,虽然中文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种,但是高比例的是形声字,部首表“意”、偏旁表“音”。认字小游戏,指读机(先孩子指家长读,按照孩子指的字及速度家长读,孩子熟悉后,换家长指孩子读,先逐字指增强孩子信心,然后再增加难度),让孩子把报纸杂志上认识的字圈出来,比赛认路边招牌上的字等。
增加内容:1、印刷品认知,有意识引导孩子看食品包装袋等除书以外等印刷品上等名称,并示范给孩子看大人如何指读;2、认识字母,学习写字母前,会认识字母并对字母进行排列组合(微信公众号大J小D回复字母牌);3、听力理解能力,和孩子一起大声读出绘本内容;4、语音或拼读意识,和孩子多唱或多读押韵的绘本或童谣。
6、阅读中发展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包括语音、语意、语法、语用。通过绘本的阅读,语音、语意已讲解,而语法、语用不易教导的语言能力,接下来详解。
共读技巧,多听重复句型,培养语法能力(一本绘本反复讲或选择有重复句法设计的绘本,孩子非常熟悉后会产生新的创造,中英文绘本都适用);多体会绘本情境,培养语用能力(同样一句话在不同语言情境中表达了不同的意思,通过绘本情境和生活中人际互动,体会话语背后的真正含义)。
7、阅读中发展认知能力
认知包括大脑的一切感知、思维、想象等过程,表现的基础能力包括观察力、思考能力、推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共读技巧,用绘本培养观察力,用绘本培养观点取替能力(从别人角度来了解、思考事情,有视觉观点取替、认知观点取替、情感观点取替),用绘本培养创造力(可分为流畅性、变换性、独特性等不同维度,通过多读有变化的书、多玩有很多玩法的玩具,孩子就会有更多想法而变得有创造力)。
8、阅读中提高孩子情商
本节讲述的情商提高侧重于促进孩子对各种人际关系的理解和提高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促进孩子对各种人际关系的理解方面,现代家庭对于孩子的全面关爱和立刻响应,导致孩子不是很懂怎么与自己相处、与别人相处,对人的敏感度变迟钝了,然后对人的尊重、同情心、同理心都需要通过阅读和讨论一些微妙的小事去体会思考。阅读帮助孩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和促进学校(幼儿园)中人际关系发展的书,可以帮助孩子解决人际关系上的困扰,找到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方面,通过阅读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绪感受及发现情绪到来时身心状态的变化,最后找到处理各种情绪的方法;阅读后结合孩子的亲身经历讨论,帮助孩子认识并管理自己的情绪。
孩子从小的时候,能对人际关系和情绪有很好的理解,学会与自己相处、与人相处,学会协商并找出解决办法,可以减少很多成长过程中的困扰。
主讲人答疑摘录
1、孩子已到故事期,可通过游戏方式弥补图片期的缺憾,(1)读完故事,玩猜猜看的游戏,形容一个角色后让对方猜,形容可以从具体到抽象,先描述外表,随着孩子能力的提升,再进展到描述角色个性、情节转折和细节;(2)随后把猜猜看的游戏推广到生活中。
2、孩子已上小学,家长可以针对“文本理解能力”和“文本识读能力”了解孩子状况后补强。孩子对阅读排斥,应先建立兴趣,再提升能力,找孩子有兴趣、故事性强的桥梁书籍,通过指读、轮读(先家长读,过几天一人读一句,再过几天一人读一段,慢慢过渡到孩子自己读)等小方法引导孩子阅读兴趣的提升,并进行分享或讨论。
关键词记录
了解孩子阅读能力和表现发展划分的四阶段,家长科学且有技巧的引导并坚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并享受美好的亲子时光,最后目的是孩子有能力自主阅读。
自问,监控大脑阅读是否真的懂了而非为了读而读,问自己,为什么而读,记住了吗,读懂了吗,能举一反三应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