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之所以有时候会抵制变革,根本原因在于学习新行为时需要他们丢弃一些已有的东西,而这可能是他们不愿意或者做不到的事情”
“变革成功的2个原则:1、生存焦虑或内疚感必须要大于学习焦虑;2、应该减少学习焦虑而不是增加生存焦虑”
今天读书碰到了这2个点,感触比较强烈,于个体而言,我们总是说要从0开始,尝试作为一张白纸去接纳新鲜事物,但是这真的很难做到,尤其对于成年人而言。我们的原生家庭灌输了价值底层逻辑,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太多人情世故的洗礼后养成了自我安全惯性,都让自己的内在积累了太多的固我,这些固我不管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已经进入到某种舒适区,也就很难发生变化。我们往往会觉得自律的人可敬,原因也在于此,反人性的东西可能不会拥有市场,但是反人性的“自虐”终可塑造强大。于组织而言,这个难度会更加夸张,人与人交织的网,会让群体的惯性呈指数级别增长,组织想要改变的动机会非常依靠一号位的决心、以及整个系统的机制、工具配套支撑,但即便如此,功成之后也不可毫无牺牲,商鞅之于秦国奠定了万世功业,但最终依然逃不过五马分尸
当生存焦虑大于学习焦虑时,会让我们有意愿和动机去做出改变。但是如果只是盲目的增加生存焦虑,会让我们陷入到极大的自我消耗和怀疑中,最终还未起步就已终止的概率很高。回溯曾经读过的福格行为模型,“微习惯”养成的节奏就是设置一个又一个低成本好实现的小目标,逐步建立起习惯后便塑造出改变的惯性。这个跟刻意练习的方法也有关联性,在舒适区边缘不断地打磨,才有助于我们在不放弃、不灰心的情况下,做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