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都在追《人民的名义》,看到达康书记跟妻子离婚那一集,我一直思考,为什么事业成功的达康书记,偏偏输了婚姻。
表面上来看,是达康书记对妻子和女儿关心甚少,夫妻感情不和,分居了八年,最终离婚。但实际上,达康书记办事雷厉风行,是一个极其有政治抱负的人,为了人民一心扑在了GDP上,在家也是动不动就谈“党性”。而他的妻子欧阳菁,上班时间去做美容,甚至出逃之前,都要刷卡购物。
一个整天煲韩剧幻想爱情的中年女人,一个作风严厉的老干部,两个三观在打架的人,又如何能长久在一起呢?
还有澳洲的一档叫做《Married at first sight》(《一眼定终身》)的真人秀节目最近也很火 。一些对自主恋爱不再抱希望的男男女女,由心理学家牵线搭桥,在不知道另一半的姓名样貌职业家庭背景时,于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举行婚礼,许下誓言,与子携手,走入已婚生活,他们婚后近2个月的生活,以直播的形式,在电视上播出。
这个“冒尽一生风险”的节目迅速吸引了年轻男女,尤其当这些“夫妻”的婚后生活真真切切地呈现在观众的眼前——第一次见面时对另一半的满意程度,度蜜月时的状态,同住一个屋檐下的磨合,与对方父母亲的相处……
激情过后,撕x大戏也接踵而来,包括大多在第一眼就爱上对方的夫妻也有了矛盾,
“你为什么不能为了我搬到这个城市?!”
“你父母怎么是那么古怪的人呢?”
“我的天哪,你的有些习惯我真的不能忍受!”
“我不是很喜欢你的工作啊!”
这些节目和热剧,无疑是一个个现实婚姻的缩影,里面的很多问题,也恰恰是观众的情感生活的折射。如双方各自原生家庭背景,个人职业目标,生活习惯等等,它们在夫妻间设置的障碍,竟然使很多年轻人所不齿的“门当户对”,展现了它的重要性。
如果爱情有一道公式,可以帮我们省去很多难题,那“门当户对”就是一条经过推理认证的定律。但是,老一辈所定义的“门当户对”已经落伍,对于80末,90后而言,“门当户对”不再是一个局限于“个人条件”的概念。
我们更理智地把它适度剥离了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这些现实条件,我们还会衡量:双方原生家庭相处方式是怎样的,两个人的三观相似吗?两个人对于个人发展的期待一致吗,个人爱好和生活习惯是怎样的……这些,才是决定婚姻是否长久幸福的关键。
我的一位女性朋友和相恋5年的男友结婚,婚前两个人一直是模范情侣,婚后两个月后两人因如何花钱大打出手。朋友来自工人家庭,崇尚节俭主义,“我这么努力赚钱,最大的梦想就是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她的老公生长于小康家庭,一路被娇惯成享乐主义,随便一顿晚饭就花掉几百块,“今朝有酒今朝醉,这一刻的快乐很重要啊!”
朋友和老公分居1个月,最后被亲戚朋友劝回到婚姻中。在之后每次聚会中,她都告诫没结婚的姑娘,“一定记住,恋爱时颜值和浪漫可以弥补的缺陷,结婚后都不可以了,不同的三观就是婚姻的坟墓。”
人常说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就是耍流氓,可是据报道,中国离婚率连续10年上涨:大城市离结比约30%。是否不擦亮眼睛地去恋爱结婚也是一种不负责任?
结婚前确定哪些事情很重要?我从已婚朋友的悲喜故事中总结出一些经验,也许这会使我们开始重新审视恋爱这道程序的重要性。
*了解对方原生家庭
心理学家说过,一个人就是其原生家庭的延伸。能够在婚前充分了解对方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就能从源头真正了解一个人。已婚人士常说,“婚姻是两个家庭的结合”,这句话有着绝对的道理,如果你能看清楚对方的成长轨迹,也许就能避免婚后夫妻争吵,婆媳不合等悲剧。
*了解对方的生活习惯
两个人和谐的婚后生活,是要建立在相似的生活习惯之上。婚姻中类似挤牙膏的消失,或许也会成为决定婚姻幸福与否的细节。一个喜欢早起,运动,吃健康食物的人,和一个热爱熬夜,拒绝运动,吃垃圾食品的人相结合,这样的婚姻,很容易充满孤独。
*了解对方的个人追求
我所认识的已婚朋友中,对于婚姻,聪明的女人,最怕的不是小三,而是停止进步的脚步。在热恋期也要擦亮眼睛,确保两个人在个人追求上有着一致的频率,一个努力上进的人和一个消极懈怠的人是无法拥有一段长久的关系的,婚姻中最怕的是,有一个人停下了脚步,两个人失去了共同进步的决心。
*了解对方的三观
千万不要尝试和一个三观不合的人共度余生,这会是一件非常耗费精力,损耗人生的事。在恋爱期间,颜值和浪漫可以弥补对方的缺陷,但是在婚姻中,颜值和浪漫的作用都会发生淡化,两个人的价值观则会涉及到方方面面,发挥出愈来愈大的影响。
我遇到的来自未婚姑娘最多的一个问题是,“我自己去相亲了几次,父母也在催婚,但是感觉现在很难从短期辨别一个人的好坏,我很怕自己遇见了错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