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结束了暑假里两项很重要的活动,一项是去广东惠州的教育行走,一项是去北京的为华而教。秀贞在朋友圈里说她的暑假从今天才开始,我也想这么说,暑假真的开始了,没有压力,以一种放松的状态全然的地享受暑假时光。同时,也对前期的活动做一个总结和沉淀。
我不喜欢发朋友圈,刷屏太多,大家给你点赞的欲望也会降低。每次活动开始或者结束的时候总要发一条,以作留念。7月26日,在从惠州回程的那天我发朋友圈,配的文字是:
教育教育行走带给我的是什么?
一颗律动火热的心
一份不断前行的气
一群尺码相通的人
一颗律动火热的心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样的体会,不论当初自己有着怎样的热情,觉得自己这一辈子就要做这件事了,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兴致也会像燃烧的火焰一样慢慢熄灭、冷却。
我是在2023年4月7日看到晓霞院长和妮妮老师发出全国第八届教育行走的招募令的。2019年的第五届教育行走是疫情之前的最后一届线下活动,那时,我刚刚认识明霞老师,兴致勃勃地写了申请,却没有申请成功。看到朋友圈里展示的教育行走中的精彩故事的时候,倍感遗憾。
2020年,因为改成了线上活动,所以没有门槛,大家进群随意听。我被朋友拉进群,却因为机会来的太容易而没有真正重视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错过了很多场次专家讲座,甚至听着听着就睡着了。幸运的是,活动结束后,小尘老师发出“教育行走,挑战300天”的日更打卡活动时,我像个在追赶已经开动的列车,最后一个跳上列车的幸运儿一样,这纵身一跃,就开启了自己1057天的打卡历程。小尘老师连续三年发起挑战,我跟随她写了三年。
三年来,一百多万文字中一定有很多美好的回忆。可是,我从来没有把它们认真梳理、投稿和发表。每天的打卡成了习惯,一个每天必须完成的如同刷牙洗脸一样的习惯。
因为是“一起写吧,挑战300天”活动的挑战成功者,所以,招募令一发布,我就知道自己是有资格去的。可是,这一次的教育行走要在广东举行,我查了一下地图,有1800多公里。这么远,可以不去吗?
我自己在给自己打退堂鼓,有意思的是家人和同事在推着我前行。首先是老公,他竟然特别支持我,说好不容易得来的机会,出去走走看看吧。要不是他工作忙走不开,一定会陪我一起去。其次有两位同事,秀贞和梁姐姐,她俩明知道这是一趟食宿自理的远行,却兴致盎然地报名,录取成功的时候竟然很是兴奋。她们的样子让我仿佛看到了四年前的自己,对未来和远方充满好奇,无比憧憬。
临行前,父母相继住院,我心里默默盘算,倘若给自己找个借口不去,这应该没有问题吧。安顿好一切,父亲出院的这一天,我踏上了南下的火车。
一路上,两位同伴兴奋地拍照、录像,想把沿途的风景都收入相册,我坐在靠近过道的座位上,非常平静地看着她们。非常羡慕她们的这种感觉,但是,我喜欢做一个默默的旁观者。
我本想在这次教育行走的会场中,也做一个默默的旁观者。可是,整个教育行走活动下来,我竟然收获了四张奖状:预热活动参与者、论坛主持人、诵读活动的发起人、本届行走的志愿者。
或偶然、或必然、或主动、或被动,总之,因为参与活动,让自己有了沉浸其中的体验感和成就感,我平静的心在一点一点被唤醒。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很幸运,我把三分钟热度的自己放在了一个不断前行的洪流之中。这样,即使我想躺平,周围也有一股力量在推着我前行。
晓霞院长和妮妮老师在招募令发布时配的文字是:
行走不易,背后的故事你不一定知道[悠闲]行走很美妙,只要身处其中,你便一定能感受得到[玫瑰]非常幸运,三年之后,我们又走起来了,你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参与其中呢[拥抱]
如今再来看这段文字,别有滋味在心头。多幸运,我没有错过这次美妙的行走;多幸福,我身边又多了那么多的他和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