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起诉离婚了
这场“大战”持续了将近一年,而距离真正的结束,我知道至少还需要一年多。
即便我的律师对胜诉持积极态度,但内心的不安一直充斥在我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里。
或许因为我太害怕失去孩子,确切来说,哪怕是脑海中闪过“跟孩子分开”这样的字眼,都会让我的心像刀割一样的疼。
又或许是担心对方和他的律师用找“漏洞”的方式攻击我,比如我的经济能力,比如各种能证明我照顾不好孩子的例证,比如他会说孩子都是他的母亲在照顾,以及攻击我他不认可的生活方式……
即便是已经离开那两个人、那个让我感到窒息的环境一年了,但想起这些:他们对我的否定、攻击、指责、打压、贬低、冷漠、不尊重和极度地不信任…我仍然会控制不住的手发抖,这是一种被长期削弱后的无力感。
我曾经的自信、洒脱,还有那一点点的小骄傲,在这段婚烟里被消磨殆尽。
即便我完全不认可他们所认为的,但我完全找不到可以反击的出口和力量
这就是我在这段婚烟里的真实感受。
不可否认,这所有的感受,都与我自己有关,他人只是刺激源。
你可以选择不被刺激到,这是我学过心理学后能让我从泥潭里暂时出来的一种支持理论。
但是,当你自身能量很弱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先让自己好起来,离开那个环境,远离刺激源。
当一个人绝望的时候,你可以选择去死,但当一个人连死的资格都没有的时候,你会陷入到更深的绝望,然后触底反弹。
这是我作为一名女性,在婚烟里最深刻的领悟。
是的,我选择了离开,带着孩子,义无反顾的、身无分文的。
•起诉后的战斗
离开后的生活,让我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和轻松感,在这种放松的状态下,我才终于有了能够自由思考的空间,我知道接下来要面临的是什么,但我没有一丝的犹豫和恐惧。
我目标坚定的开始了接下来的计划:我要起诉离婚,并誓死拿到孩子的抚养权。
如果说不离婚是为了孩子,那么离婚,更是为了孩子,我不能让孩子成长过程中看到的是一个虽然陪伴在她身边,虽然学习了很多知识,却整日以泪洗面、没有力量,只知道跟她讲一堆大道理的妈妈。
我要让她看到,女性应该怎么活!
这一年的时间,很艰难,很累,但很充实,成长飞快。
第一次庭审如我所预料的,他不同意离婚,理由是还有感情。
听到他的律师说出那句话的一瞬间,我的胃里似乎有东西翻滚了一下。
我知道事情不会太顺利,也不会太简单,正如他在婚烟里对待我的方式一样:必须争一个输赢。
我常常跟我的学员说,永远不要跟人斗,因为没有赢家。
而我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现实拷打后,我知道了当有人非要跟你斗的时候,你要么认输,要么战斗。
我选择了战斗。
我承认,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现实层面跟对方的撕扯,我的内心也同样在自我撕扯。
我常常问自己:难道非要这样你死我活、两败俱伤吗?难道没有双赢的办法吗?
我也必须承认,我无数次陷入迷茫,看不清自己、看不清对方、看不清那段七年的关系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我也意识到,想要带着孩子离开的坚定目标,似乎变成了一种“执念“,如果是我的执念,真的对孩子好吗?
我陷入了反思,我问自己:到底怎样才是对孩子好,怎样才是真的爱孩子,如果孩子跟着她的父亲和奶奶,我到底在担心什么?
曾经学到的所有知识、理论、道理,此时都用不上了。
因为现在面对的是赤裸裸的现实和活生生的人,我不能轻易的把学来的东西简单粗暴的套用在我自己的孩子身上。
所以我依旧没有答案,我不知道怎样才是对孩子好,我也不知道怎样才是真的爱孩子。
但我担心的事情却很确定:我担心孩子跟着他们会受他们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影响,我担心他们会给孩子灌输不好的东西,总之我担心他们教坏我的孩子!
当然,这也源于我同样对他们的不认可,正如他们对我的不认可一样。
我能做什么?我什么都做不了,我只能一边让孩子在我身边,用尽我几乎全部的力气照顾好她,然后一遍一遍地问她“爱不爱妈妈”。
我很清楚这样的方式只是出于我对失去孩子的恐惧,我承认孩子需要我,但我更需要孩子。
直到每当我刚说出:妈妈问你一个问题,我话还没说完,她立马抢过我的话:妈妈,我非常非常爱你,超级无敌爱你,一千一万一亿地爱你,我爱爸爸只有三个爱。
我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揪心,我意识到我已经伤害了孩子,我让她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如果撕扯避免不了,如何更好地爱孩子
到底怎样才是真的对孩子好,到底怎样才是真的爱孩子?我又开始在茫然中一遍一遍的问自己,我知道这个答案在书本中找不到,再厉害的老师也不能代替我去爱我的孩子。
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以牺牲自己围绕孩子转的妈妈,即便我很努力的做,但结果却事与愿违。
我能感受到她的“不舒服”,她的眼神,她的语气,以及我还没开口她就想让我闭嘴的行为,都透露着我让她不舒服。
她爱妈妈,也知道妈妈爱她,但她就是“不舒服”。
对方不舒服,就代表我们为对方做的不是她想要的,那一个人到底怎样才能舒服呢?
当我静下心来去感受的时候,想到我从那个家搬出来,我的那种“舒服”的感觉,尽管我从来不认为那是我的家。
我瞬间明白了,不是因为我爱她,她不舒服,而是我想要用尽全力爱她的那种力量,在无形中给了孩子压力。
爱一个人最好的方式,难道不是让她做自己,成为自己吗?正如你爱一个人只是为了爱他,而不是为了让他知道你爱他。
我开始让自己闭嘴,不再跟她讲道理,灌输任何的思想,哪怕我认为是正确的道理。
我不再跟她说我爱她,我爱她,这只是个事实,
如果让孩子不舒服的事情我就不要做,什么都不做,孩子也会长大,甚至会长得更好。
就像一个小树苗,成长过程中,唯一需要的是养分,对孩子来说,同样是。
我要给到她的不是告诉她应该怎么做,而是引导她去思考,她应该怎么做。
所以我除了辅导她自己照顾自己的日常起居,更重要的是,引导她用更加本质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以帮助她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在遇到任何问题,我都会让她都先停下来先思考一下:我可以有哪些选择?都有哪些利和弊,最后我要选择哪一种?
比如我们家的猫跳上她的桌子把玩具弄了一地,在她还没有做出反应前,我会让她思考此时她应该怎么做,有哪几种选择。
然后她会把这件事情当游戏一样,非常积极的转动小脑袋瓜子,就像做抢答题一样,迫不及待的跟我分享:第一,我可以生气打它把它赶下去,第二,我可以让妈妈帮我,第三,我可以摸摸它,然后自己收拾好地上的玩具。
接着我会问她:每一种选择的后果是什么呢?
她会接着想想,回答我:第一种我会不开心,因为我伤害了它,第二种要是妈妈不愿意帮我怎么办,第三种我会很开心,大不了自己收拾累一点呗,有什么大不了的。(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也是我教她用来鼓励自己的话)
最后,她非常开心而且很肯定的选择了第三种。
而这个选择,也正体现了她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也相对正确,因为这是她基于自己真实的感受形成的。
她已经基本养成了这样的思维方式和处事习惯:第一,我有选择,第二,我要自己选择,第三,我的选择一定是建立在我思考过的基础上。
看到她越来越自信的样子,我有一种发自心底的喜悦感,这个感觉里透露着希望。
虽然她才4岁半。
•我的思考
离开的这一年时间,细细品味,五味杂陈。
我并没有觉得我脱胎换骨,人生从此变得不一样。
即便是此刻,写这篇文章的当下,我仍然处在迷茫中,我不知道未来还会发生什么,判决结果会怎样,我心里时不时还会有各种担忧。
但我允许这种担忧一直存在,我也允许自己有时会悲伤,会难受,会痛恨,会哭,我允许一切,关于孩子和我的。
作为我自己,我能做的就是成长,并好好活着。
作为妈妈,我能做的仍然是自我成长,并好好活着。
因为你活得好,孩子就会活得好,你成长了,才有能力帮助孩子活得好。
我爱喜爱的心理学家曾奇峰老师曾说过一句话:每个人的第一专业,就是活着,且专业的活着。
而专业活着的标准就是:能愉悦自己,也能够愉悦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