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下
【原典179】
【先生曰:“人若知这良知诀窍,随他多少邪思枉念,这里一觉,都自消融。真个是灵丹一粒,点铁成金。”】
【译文】
先生说:“人如果掌握了这良知的诀窍,随他多少邪思枉念,这良知以觉察,都自然就消融了,真是灵丹一粒,点铁成金。”
【原典180】
【崇一曰:“先生致知之旨发尽精蕴,看来这里再去不得。”
先生曰:“何言之易也!再用功半年看如何?又用功一年看如何?功夫愈久,愈觉不同。此难口说。”】
【译文】
欧阳崇一说:“先生把致良知的宗旨阐释得如此淋漓尽致,在这个问题上实在已经没有再深入的余地了。”
王阳明批评他:“你不要说得太轻易了!再下半年功夫,看看如何?再用一年功夫,又如何?功夫越久,越觉得不同,不要轻易讲这样的话!”
【原典181】
【先生问:“九川于‘致知’之说体验如何?”
九川曰:“自觉不同。往时操持常不得个恰好处,此乃是恰好处。”
先生曰:“可知是体来与听讲不同。我初与讲时,知尔只是忽易,未有滋味。只这个要妙,再体到深处,日见不同,是无穷尽的。”
又曰:“此‘致知’二字,真是个千古圣传之秘,见到一这里,‘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译文】
先生问:“九川对‘致知’之说体会得怎么样?”
九川回答说:“感觉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操持时常常不能恰到好处,现在可以了。”
先生说:“这你就知道,自己笃行体会得来的,和听讲得来的是不一样的。我刚跟你讲的时候,知道你也是稀里糊涂,没有得到个中滋味。这其中的要妙,你再往下体会,越到深处,每一天感受都不一样,是没有止境的。”
又说:“这‘致知’两个字,真是千古圣传之秘,能认识到这一层,就算百世之后,再有圣人复出,也不会有疑问。”
【原典182】
【九川问曰:“伊川说到‘体用一原,显微无间’处,门人已说是泄天机。先生‘致知’之说,莫亦泄天机太甚否?”
先生曰:“圣人已指以示人,只为后人掩匿,我发明耳,何故说泄?此是人人自有的,觉来甚不打紧一般。然与不用实功人说,亦甚轻忽,可惜彼此无益。与实用功而不得其要者提撕之,甚沛然得力。”
又曰:“知来本无知,觉来本无觉。然不知则遂沦埋。”】
【译文】
九川问到:“程颐先生说:‘体用一原,显微无间’时,他的门生都说他泄露了天机。那先生您的‘致知’之说,莫不是泄露了更多天机了?”
先生说:“圣人已经指给大家看了,只是被后人掩盖了,我把它重新说清楚而已,谈何泄露?良知也本是人人都有的,只是人们自己不在意罢了。但是,如果给那些不去切实下功夫的人说,他们对此肯定十分轻视,对彼此都没有益处。给那些求上进,下笃行功夫,却又不得要领的人说呢,一提就起,一撕就开,如决江河,沛然有力,势不可挡!”
又说:“知道了才知道自己本来无所谓知道,觉悟了才知道自己本来无所谓觉悟。但是如果不知道,自己的良知便会沦陷、埋没。”
【原典183】
【先生曰:“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
后又戒九川云:“与朋友论学,须委曲谦下,宽以居之。”】
【译文】
先生说:“对朋友,应当少一些批评指责,多一些劝导鼓励为好!”
后来又告诫九川说:“和朋友讨论学问,应该委屈谦卑,宽以待人。”
【原典184】
【九川卧病虔州。
先生云:“病物亦难格,觉得如何?”
对曰:“功夫甚难。”
先生曰:“常快活便是功夫。”】
【译文】
九川卧病赣州。
先生问:“生病这个事物也很难格啊!你格得怎么样?”
九川说:“这功夫可不好下呀!”
先生说:“时常保持快活,便是功夫。”
【心得】
良知本自具有,只是被私欲蒙蔽,格去私欲便是圣人。
致良知是功夫,不是理论,需时时用功,才会日日新,又日新。
参考资料:《传习录集评·梁启超点校》(九州出版社)、《传习录》(中国画报出版社)《传习录(明隆庆六年刻板)》
m��T�*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