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书献给生我养我的父亲母亲。
泡桐篇
小院
疫情过后的这个春天比往年的春天都来得更早一些。这个春节仿佛都没有经历什么寒冷的感觉,就把年过了。正月初五的下午,春光明媚,成都的太阳光一改前几日的冬日暖阳,直照在身上居然还有点夏日烈烈的火辣劲头。我坐在我家公寓一楼后面向西的小院中,静静的坐着,磕一回瓜子,看一会手机,再静静的揉一揉眼睛。空气里面时不时的弥漫着一股类似猫屎尿气味的樱桃花臭。这个小院其实并不算是个院子,只是为了方便晾衣服已经存放一些杂物简单修葺整理出来的一块空地而已,平常几乎非常少来这里闲坐,因为并不向阳,冬春冷僻,夏秋又热蚊虫又多。但路过的本小区邻居们每每路过,看到里面辟有一方小院,总是带着艳羡的眼光掠过,大抵因为人们多半喜欢拿别人的境遇跟自己比较,并且特别喜欢去关注什么东西别人有而我却没有,而往往自动的忽略什么东西我有而别人其实并没有。
小院的左边一棵轮廓乱长的香樟树,树下种了一些杂乱的花草,沿着小院院门的两侧以前种了几株木槿花,但是因为阳光不好,每次到了木槿花该开的季节,我去看木槿花的时候,总发现它孤零零且艰难的就开着那么两三朵,又不是喜洋洋的怒放。用来作小院围墙的植物除了木槿花外,还有一些其他 的杂树。在楼房的拐角处矗立着一棵巨大的皂角树。在这个时节,能看到去年结了很多的皂角,沉甸甸的还挂在树上,树枝的尖端隐约已经能看到一些春天的嫩芽在萌动。再过两个月,整个树又要将下方这些杂树杂草都笼罩在它的下面,见不到足够的阳光。一段拐弯的围挡,将小院中的污水井盖圈了出去,弧形拐弯和侧边的直线围挡正好在地面构成一个奇特的5字。
以前我曾经写了一篇文章叫《城市里的房子能叫家吗》——就那么一个长方体水泥建筑当中、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就有五个方向与别人家共用墙壁的一个“格子”(或者也可以叫“笼子”)就是我的“家”吗?印象当中的家应当是不但有卧室、客厅、厨房,还有自家独立的围墙,自家独立的双扇大门,还有一块敞亮平坦的院坝,院坝里有花有草有树的这么一个地方。从出生到上大学之间,在农村里的生活的18年留给我的印象就是这样子的。“家”虽然很破,但是“家”很大。那时的叫法也和现在的叫法不一样,卧室叫睡房,客厅叫堂屋,厨房叫灶房,还有猪圈和堆柴禾的柴房。但是,城市里几乎再也找不到类似的这么大的房子给我住了,有的话都改叫“别墅”了,甚至貌似有些“别墅”也没达到这样的标准。“家”严重缩水和变味了。
就在这样一个温暖、酷热、无聊而又无趣的一个下午,我的思绪慢慢回到了过去。儿时经历的一幕幕的出现在我的眼前。
大院
出生 (居民点描写)
学走路
烫伤
触电事故
打狗
灭鼠
看电视
春游
唱歌
看猴戏
清明馍馍
流鼻血
头痛
写作文
泉荡
打手板
滚铁环
帽子
摔伤
婆婆
舅爷
桂花篇
木槿花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