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未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红楼梦》探春的判词
贾探春,在大观园绝对是个另类,是不一样的存在,就是结局也与众姐妹的凄凉悲惨不一样。她是贾府的三小姐,与“二木头”迎春同为庶出,并且,按邢夫人说,迎春的娘比探春的娘强一百倍,但迎春却是懦弱无能,而探春,有远见,有抱负,有作为,连凤姐和王夫人都畏她几分,让她几分。贾家的仆人都知道:“这三姑娘是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刺戳手。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鸹窝里出凤凰”。
她才干出众。最显示她才干就是在凤姐患病时,治理大观园,兴利除弊,显示了高超的管理水平。她治理大观园时做了两件极具现代观念的事:第一,她把姑娘们置办头油和粉的二两银子蠲免了,这免掉的月钱是给买办的人买姑娘们的脂粉的,但买办的人不是拖延送货的时间就是买低劣的东西。免掉这部分银子,对姑娘们影响不大,却有力地打击了买办势力。第二,她将大观园的花园承包出去,派专人管理,每个月只需要管理的人负责姑娘们的头油、脂粉钱,其它的收益全属于她们。这可是一举两得的方法。颦儿称赞探春协管家事,“要这样才好,咱们也太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闲着,替他们一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凤姐也是对她赞赏有加:“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他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利害一层了。”知识就是力量,人家几百年前凤姐就提出来了。
她审时度势,敢于挺身而出。在贾赦要收鸳鸯为妾,贾母将一腔怒火撒向王夫人时:“你们都是来算计我的”。众人都当了缩头乌龟,只有探春挺身而出向贾母指出:“这事与太太何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为王夫人辩护。
她不自贱,富有个性,勇于维护自已的尊严利益。抄检大观园,被抄检的其他人除了顺从,无动于衷,就是恐惧,能够有反抗表示的只有三人,探春、晴雯、司棋。司棋的表现是“低头不语,也并无畏惧惭愧之意”,用沉默表达了蔑视和抗争。晴雯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上尽情一倒……”,体现了一贯的倔强暴烈性子。而探春则是命令丫头秉烛开门而待,而且只许别人搜自已的箱柜,不许动一下她丫头的,“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这是以毒攻毒啊,这才是有派的真主子呢!王善保家的不知道探春的厉害,看完了箱子以后还要过去搜身,探春毫不犹豫给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何等尊严!何等痛快!这一个巴掌响彻乾坤,穿透了几百年的时光还余音绕梁!
她情趣高雅。诗才虽不及黛玉、宝钗,但在元、迎、探、惜四姐妹中是最出色的一个,亦能写出《残菊》之类的雅诗。建立海棠诗社就是她的创意,为大观园的姐妹提供了一个吟诗作赋,抒发喜怒哀乐的平台。她喜欢阔朗、简单,就连她的闺房布置也保持了这样的风格:三间大屋连成一体,房中放一张桂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的法贴,笔墨纸砚一应倶全。
更可贵的是,她见识高人一筹,尤其在关乎家族命运的问题上,具有很强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迎春是懦弱无能的,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惜春是对贾府虚伪黑暗乃至整个人生的消极面看得深透,一心想着出家以求自保。而宝玉就纯粹是一个局外人了,当林黛玉罕见地为家族命运担忧时,他对林黛玉说:“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当大观园的众多姐妹还沉溺于诗情画意时,她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家族的危机。为什么她对于抄检大观园反应那么强烈?因为对于抄检大观园,她是放在一个家族前途命运的高度来看待的。她清醒意识到“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言之痛、怒之深、虑之远。的确,抄检大观园可说是一个分水岭,从此,贾府就由盛而衰,悲凉之雾,遍布华林了。
探春最为读者诟病的是她为了“攀高枝”对自已生母赵姨娘及同胞兄弟贾环的冷漠薄情。其实,与其说她要攀高枝,倒不如说她是哀其不争,怒其不堪!
在封建宗法制度下,庶出是探春心中永远的痛,尤其是对于有抱负想有一番作为的她而言,庶出更是她的硬伤。而生母赵姨娘卑劣的品行,阴暗的心理,在贾府中的恶名更给探春造成极大的压抑,是她的一块心病。“因素日赵姨娘每生诽谤,结果使得探春在王夫人跟前也为赵姨娘所累。”要知道,探春要在贾府生存并且施展她的抱负,是必须要得到王夫人庇护的。更让探春痛心的是,赵姨娘唯恐天下不知道探春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地表白表白。”
赵姨娘在贾府是不待见的,但凡有一点脸面的都可以骑到她头上,在贾府不能出入大场面,没有话语权。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因这多半来自于她的不自重,兼之生性糊涂,心术不正。每件事都能被她神经质地联想到了自己所受的歧视,一有机会就表达这种不满、怨气、愤慨,甚至仇恨,来凸现她的存在感。
赵姨娘不自重到何种程度。她可以为了一包香粉与芳官大战,导致藕官、蕊官、葵官、豆官一起围攻她,把她弄得狼狈不堪。芳官何许人也?是贾府从外头买来的小戏子,而赵姨娘再不济也是贾府当权派贾政的妾,是贾府正经主子贾环的娘!
最体现探春对赵姨娘无情的一件事就是探春的亲舅舅赵国基死了,探春分发赏银的决定。彼时,探春刚代理家事,吴新登家的来替赵国基讨赏银,一干奴才做好了专门等着看探春的笑话呢。所以,探春没有顾及死者与自己的关系和赵姨娘的哭闹,不询私情,照例赏了二十两银子,并且无情地说:“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了一个舅舅来。”惹得赵姨娘大怒。赵姨娘只一味顾及自已的面子,却完全体谅不到女儿在贾府当家是如何如履薄冰生怕出一点差错。她如果询私情多给了银子,就落下了办事不公的把柄,失去王夫人的信任,被风姐看低,遭奴才笑话,无疑会削弱自已的威信,而这是探春不愿看到的。
在满府都是势利眼的贾府,探春夹在赵姨娘的卑劣愚蠢和贾环的无赖委琐之间,你叫生性好强的她情何以堪?!难怪气得探春:“不过是阴微鄙贱的见识,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就是姐妹弟兄跟前,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什么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但这终究是一个女孩子的一时激愤而已。如果说,一部《红楼梦》,黛玉的泪是为了宝玉而流,那么探春的几次流泪则实实在在是为了赵姨娘和贾环,能说这里面没有真情的流露?!
探春果真对赵姨娘那么无情吗?其实也不是,明里她不敢也不能去维护自已的母亲,那等于跟赵姨娘的情敌王夫人决裂了。暗中的维护却是有的。
还是说赵姨娘与芳官拉扯的事。首先,她找了一个借口将母亲从那个尴尬的场合支开,“这是什么大事,姨娘太肯动气了。我正有一句话,要请姨娘商议,原来在这里生气呢。姨娘快同我来。”其次,她明着在说赵姨娘,实际是为母亲开脱:“耳朵又软,心里又没有算计,这又是那起没脸面的奴才们调唆的,作弄出个呆人,替他们出气。”最后,也是最实际的行动,命人“查是谁调唆的!”她这是在暗示别人,再挑唆赵姨娘惹事,她三姑娘是不会客气的。
陈寅恪说过:“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对于文学创造的人物又何曾不是如此。只有你了解了探春的处境,心境,你才能深深同情她的无奈和不甘。
探春是深得曹公偏爱的。在众多《红楼梦》女子中,探春的结局是较没有争议的,在我认为也是最好的。她最终是远嫁海外成了王妃。《红楼梦曲.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金陵十二钗正册探春的判词:“才自精明志高,生于未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以及第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回,探春掣签,签注:得此签者,必得贵婿 。众人笑道:“我们家已有一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都做了明显的暗示。
她的出嫁是在贾府事败之前,对于探春,这可能是大观园众姐妹中最好的结局,甚至也是探春愿意接受的结局。
在封建的宗法制度下,庶出是没办法觅得门当户对的如意郞君的,凤姐曾感叹探春:“女儿却比不得男人,将来攀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的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庶出,多为庶出的不要。将来不知那个没造化的挑庶正误了事呢,也不知那个有造化的不挑庶正的得了去。”而探春是如此心高气傲,她岂肯委曲自已下嫁呢。
探春对贾府面临大厦将倾的危机是有预见的,而家族的黑暗龌龊使她早怀有退步抽身的戒心,只想远走高飞。她是有抱负的,不甘于困守大观园,“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的一番道理。”她是按王妃级别远嫁海外的,是有“和番”性质的,这给了她一个较高的起点,按她的才干抱负,在他乡定会有一番作为。
而且,对于如此一个精明能干的智慧女人,她也会很好地经营她的婚姻,获得幸福。
不过,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即使再怎样的幸福,总是美中不足吧,所以也只能归入《薄命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