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宝今天中考结束,下个学期就该上高中了。我最近工作忙,也没太管他考试的事,毕竟中考和高考量级还是差得远,估计三年之后的6月份,我也要紧张一下了。
高考分数最近出来了,考生们进入填志愿阶段。胡小宝虽然还没到时候,但未雨绸缪嘛,我也思考了一下。如果有了大致的方向,未来三年我会试着去引导他。
说到填报志愿,大家首先想到的一般是专业,其次是学校,但我首先考虑的却是城市。当然有个前提啊,如果孩子有非常明确的兴趣点,就是瞄准了某个学校的某个专业,那真是非常非常好,相信他(她)未来的人生都会非常踏实,这种情况下其他因素就完全不用考虑了。但这样的孩子极少见,多数人在18岁的时候都是懵懂的,要在未来的人生中逐渐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
这就是我首先考虑城市的原因,你要寻找未来人生的道路,那么面前的资源和机会越多当然就越好。从目前情况以及未来的趋势看,中心城市汇聚资源的能力越来越强,你要学习,最好的师资都聚集在大城市,你要工作,最好的企业都聚集在大城市,就算文化休闲,大城市也有着无与伦比的资源优势。所以填志愿第一个定位,就是在一线和准一线城市,这个不要犹豫。
现在公认的一线城市是北上广深,其中深圳未来的发展潜力最大,但可惜没有太好的大学,所以就高考来说不列入城市名单。但广州深圳很近,在广州读书,未来愿意去深圳工作也挺好。
接下来要推荐的是南京、杭州。在未来的区域发展战略中,粤港澳大湾区和长江三角洲是无可置疑的经济领头雁,这两个区域现在已经是发达国家的水平,未来必将赶超欧美发达水平,广州深圳是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是长三角的核心城市,其实苏州经济是超过南京的,但要说到高校,那南京还是要更好。
然后是成都和武汉。成都重庆双城经济圈独占西南地区魁首,其中成都的产业布局和高校质量会更好。武汉和郑州属于中部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但郑州的高校比起武汉来说就差太多了。
再然后是西安,这是西北经济圈的核心城市,高校质量在全国来说也是很好的。从以上城市看,要说高校质量,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是第一阵营,杭州、西安、成都算第二阵营。要说区域优势,京津冀、大湾区、长三角是第一阵营,成渝经济圈和中部经济带是第二阵营,西北经济圈是第三阵营。
城市大致就是这样。接下来是专业和学校,这两个谁先谁后我也没有定论,不过总的来说感觉专业的选择更值得重视。学校有统一的排名,能上清华北大那是造化,争取能上985,然后是211,所以对学校来说可研究的不多。
专业之所以更值得重视,因为它关系到未来的趋势。如果你选择的是一个夕阳专业,未来肯定会很难,如果选中了未来的赛道,发展自然就更顺利。
判断夕阳朝阳不容易,但我觉得有一种相对更稳妥的选择,就是基础性的学科,不管夕阳朝阳,都离不了这些基础性学科,比如数学、物理、化学,这是永远不过时的学科,学这种专业,往哪里转型都会很有基础。再比如数据、电子、材料,这是基本工程,你可能现在看不准那些是朝阳产业,但任何朝阳产业都离不开这几门学问。
文史哲可能被大家视为冷门,因为未来就业成问题,确实是这样。但如果家庭条件较好,孩子又有兴趣,文史哲还是很值得学习的专业,它们与数理化一样都是这个世界上最基础的学问。
如果要说的更具体,我个人认为清洁能源、生物医学、人工智能会是较为确定的朝阳方向。从传统来看,法律、金融、外语是很热门的志愿,我就是学法律专业的,现在从事金融行业,但从人工智能的发展看,这几个方向被取代的概率比较大,当然不可能完全被取代,高端岗位应该没问题,但问题是金字塔底部如果都被人工智能取代了(现在已经开始),新人进去怎么发展呢?
以上的思考主要是趋势性的,对今年填志愿的学生不见得很有用,但对于未来的高考学生还是有参考价值的。既要学好课堂知识,也要发现自己的兴趣点,然后从以上的趋势中寻找未来大学学习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