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看到许多所谓“心理大师”煲的心理鸡汤,觉得很“有意思”。并不高深的鸡汤文字稍加包装,人人都能成为“心理大师”,——请在评论区留言,有否遇到一些让自己感到自卑的人。有人会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自卑”的成因吗?居然有!于是一本浅俗电子版的心理书,人际交往课,情商课,口才课可以卖到好几十块。女明星去世的相关新闻,已经持续播报两周,网友关注度仍然不减。还有人对网红直播的带货视频移不开眼睛,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星舟不得不怀疑人生。
星舟从来不是人群中一眼就引人注意的人,也会与人适当保持距离。一直以来,身边的朋友不太多。但一旦结交,便真诚相待,不具备太高明复杂的交际能力。
到什么地步呢?自微信诞生使用之初,包括家人,工作上必须接触的同事,老同学,朋友,总共不超过100人。其实还能控制得更少。会做非常细致的标签管理,知道哪些话哪些内容不应该给哪些人看。那些能看见细枝末节和“活跃”的部分的,是内心认为值得的人。
而这个鉴定“值得”的标准就显得格外重要,也会随事态变化所改变。
曾对先生说,每个人都会有模糊,有瑕疵的地方,学着去接受一些不完美,因为不完美的人才最真实。《大戴礼记》里有一句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则对人对物不可太挑剔。
与微信里,或者现实中,交友的原则和数量是否有冲突?又有一句话:友不论多,得一人可胜百人。友不论久,得一日可喻千古。朋友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贵,也不在于天长地久。亦如焰火一瞬,闪一闪,照亮你的眼睛,却在心里留下永恒的光华。
是这样的,越上年纪越做减法。有人一瞬间的市侩,一瞬间的骄矜,仍然掩盖不了自身的光彩。有人让你向若而叹,望尘莫及,仍然愿意邀你同行。会每隔一段时间整理微信,按照上述规则自行校对。请进生命里的人,不见得各个春风得意,大有作为,但请允许我们都只是凡人。
星舟以前不太能够接受年轻孩子们玩Cosplay,现在看汉服古风在年轻一代中流行,也表示偶能欣赏,是年轻人对古文化的一种理解和表现。星舟以前不太能够接受纹身,染奇怪颜色的头发,现在很敬佩林生斌纹满整个后背表达对逝去妻女的思念和寄托。
最后星舟想说什么呢?
不随意定义“朋友”,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称作朋友甚或知己。知己难求。而真正喜欢且欣赏你的人会闻着你的花香而来。所有心理上的形容词也都是相对的。我们之所以接纳不完美,并不是没有底线没有原则,而是同等价值的交换。那才是最真实的人与人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