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大学的第一个寒假已经接近尾声。除了小时候,或许这是我第一次可以不用考虑堆积如山的寒假作业,也不用应付频繁的走亲访友,可以悠哉的好好感受家乡的春节。
无锡的春节传统习俗除了贴桃符、门补、春联外,还有在新年挂钟馗象,以避一年鬼祟。传说钟馗善于捉鬼。这个风俗大概始于唐代。无锡民间很多人家还有在门楣上张挂吉庆语句的红单联和剪纸门笺挂络的习俗。大年初一,无锡人都会去茶楼喝一次传统的无锡早茶。无锡地区在元旦早晨盛行吃糕丝圆子,取团圆高升的意思,另还要吃面,取长寿、长春之意。
在无锡的春节习俗中有一个是春节期间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就得拿茶点糖果招待馈赠。亲友中有孩子前来拜年都要赏给压岁钱。我已经成年了,从今年起就收不到压岁钱了,而且我要开始给妹妹压岁钱了,虽然不会和长辈们的一样多,但也意味着我要开始担起家的一份责任。无锡还有一个风俗与别处略异,即凡有六十、七十、八十祝寿,都在春节举行,而不是在生日祝贺。
春节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不能扫地的风俗,无锡也是这样。认为一扫地要把财气扫掉。年初二即使扫地,也不能把垃圾倒出门,而是堆在屋角边,一直要到正月半,称为“聚财”。岁朝风俗忌向人家乞火、汲水,也不动刀剪,又禁止倾倒污水、粪便。元旦临睡时,又要放二声或三声关门爆仗。无锡这一天晚上睡得都较早,如有孩童贪玩不肯睡时,父母常哄孩子说:“早些睡,今晚听老虫做亲”。无锡旧俗对元旦这一天的气候十分重视,常以这天的天气占卜今后一年的收成。但是无锡也有“掸檐尘”的习俗,俗话说“十七十八,越掸越发”。一年里人们难免会碰到一些烦恼,因此在岁末迎新之际,就借助“掸檐尘”来扫除身上的晦气,以全新面貌盼新年有好运降临;这一习俗也净化了家中的环境,可谓一举两得。适逢我家刚搬入新屋,全家一起大扫除,愿我们的生活在新的一年、新的家中,和和美美,平平安安。
祭祀类的习俗主要有两个,“送灶”和“祭祖”。民间习俗是在腊月二十四“送灶”。这天,家人要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贡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送灶糖”,意为让“灶王爷”甜甜嘴,上天后只说好话,灶龛下还贴一副对联:“上天行好事,下界保平安。”旧时人们会赶在立春前先祭祀祖宗,一来是不忘祖宗,二来是求祖宗保佑来年吉祥如意。现在无锡人大都是聚在辈分最高的长辈家中,将这两件事同时进行。各个小家庭的人们在这一天聚在一起,回到那个家族最初的地方。有时会发现比起上次少了几位老人,感叹岁月的不可抗力;有时会发现家族中又添了新鲜血液,期待着他们的成长。日月轮回更替,家族却会滚动前行,不断发展。
对于喜好吃甜的无锡人来说,“蒸年糕”可是一件必须执行的习俗。前一天家里就把米淘好,并用石磨磨成粉。从石磨里牵出的粉,成一小薄片,叫“桃花瓣”,这种粉的质量最好。蒸糕的那天,一般先蒸糖年糕,赤水糕(加色素的)和白水糕(不加色素的)放到后面蒸。蒸糕时,先在灶前、堂屋正中及客堂前点上香烛,关上门。第一笼糕出炉,准备加工前,先用手掰下一大块,放进盅子摆到以上三个地方,这时家里烛光闪闪,香烟缭绕、热气腾腾,此时,家里所有老小都要尝一块年糕。特别在小孩吃糕时,大人嘴里还会念叨着让小孩快点长高的吉利话。等第一笼糕加工好后,还会分赠左邻右舍品尝。现在城市中很少会有人家自己做年糕了,但这个习俗是不会变的。我家会在无锡最有名的糕团店“穆桂英糕团店”买各种年糕,米团,自家吃一些,再送给亲朋好友一些。
过去的年夜饭没有如今那么丰盛,但也十分考究。有几样菜必不可少,一种是由萝卜丝与菠菜、黄豆芽烹制的菜肴;一种称为“长梗菜”的菜肴则是由整条青菜与百叶丝烧制而成;还有一种叫做“响堂片”,由切成三角形的香干、笋干及金针菇组成。菜肴准备的目的,大多是从食品谐音和形象取意。如黄豆芽称为“如意菜”,鲤鱼称为“顺顺利利”,百页叫做“百事顺利”,花生叫做“长生果”,菠菜寓意健壮,年糕寓意“步步高”,团子、圆子意为“团团圆圆”,而大年夜剩下饭菜则称为“年年有余”。每人还要咬一口生萝卜,叫“咬春”,以祈祷来年远离疾病。年初一,一家老小要吃“春盘”(原料为芹菜、韭菜和竹笋),意为勤劳、长寿、蓬勃。现在国家实力提升,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每年无锡快要过年的时候,会在南禅寺还会举行“年夜饭”展览,各个酒家使尽浑身功夫,摆出一桌桌既满足习俗要求,又有自家特色的年夜饭。有的人家会选择在外面的饭店吃年夜饭,我家依然选择在家里做饭,每个大人来几个拿手菜,小孩子帮着包饺子,一家其乐融融,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
期待了很久,准备了很久的春节,就这样在欢声笑语中过去了。这个春节,我和家人们一起“掸檐尘”,一起写春联,一起做年夜饭,一起守岁看春晚。通过这次寒假实践,我懂得了,外面的世界是精彩的,但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家人,永远是温馨的,不可忘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