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有棵灰色的树种在这里。风,微微吹过,那样才有宁静的感觉。或者还应该有挂脆生生的风铃,起风时,可以在那些寂寞的晨昏,悄然歌唱 ” ——北岛
1985年港台、外国歌曲风靡大陆,导演常彦的电影《路边吉他队》热映。
十二岁,刚上初中的李健迷上了吉他。1988年,母亲用两个多月的工资给他买了一把红棉吉他。港台音乐的盛行,罗大佑、李宗盛、齐秦进入了李健的音乐世界。
1993年,读高三的李健参加了清华大学面向全国文艺爱好者举办的冬令营,在活动中他以一首《说句心里话》获得全国第一名,为高考加了50分,最终被保送进入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清华,对于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相当于一份很大的荣誉,而这份因我而得的家庭荣誉让我觉得更有责任去守护它。
强手如云的清华,功课繁重,他所在的电子系更是以压力大著称。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优异的李健,在清华里,基本没有了任何的优势。
那时,他才渐渐地发现,很多事得靠天赋的,仅仅靠勤奋是不够的。
1994年,进入清华电子系的李健在班级担任班长。期间他与同班同学缪杰,在清华大学办的《第一届校园歌曲大赛》上获得第一名。因弹得一手好琴,李健还为校园内的九支乐队担任伴奏。
清华大学毕业后,李健进入国家广电总局,成为一名网络工程师。
校园里参加过的各类歌唱比赛上,他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带着唱歌带给他的鼓励,步入社会,憧憬着未来的工作。
被称为天之骄子的清华学子,步入社会才发现,往日所有的荣誉、鼓励全都烟消云散。
不停地追赶,理想忽隐又忽现,为生活来不及疲倦,阳光下世界多鲜艳,怎么能视而不见,我是为你而来···
2000年年底,李健辞去了广电总局的工作,开始了自己的音乐之路。同是清华的卢庚戌问李健:“你还喜欢音乐吗?”
凭着对音乐的热爱,李健毅然辞去工作,与清华校友卢庚戌成立“水木年华”组合。
对于李健来说,音乐是梦想的承载,音乐是烦恼时候的宁静。可是对于从事音乐,想成为歌手的人来说,刚开始一切都很难。
排演各种音乐的节目,参加各种的比赛。
2002年水木年华发行第一张专辑——《一生有你》。10月,歌曲《一生有你》获得中国好歌曲排行榜第三季度十大金曲奖。
第二张专辑《青春正传》发行,收获无数的鲜花和掌声。
种种取得的优异成绩并未让李健快乐的满足,“当时我发现我不会表演,不知道怎么面对镜头,一上台就紧张,一紧张就影响发挥,所以每次演完都有一种挫败感。”
在飞机上聊天时,李健与卢庚戌在歌路和音乐理念上产生差异,2002年夏天,李健在专辑发行不久主动退出水木年华。
组合的成员可能需要妥协,或者彼此欣赏,就像找男女朋友一样。音乐是一件纯粹的事。离开水木年华,很多建议他拆走两个字,“水木年华”这四个字他和卢庚戌各占一半。
李健没有这样做,“我觉得,我对自己的音乐是很有自信的,尽管我离开水木年华之后,还没有一首歌属于自己,未来会怎么样也没有考虑过,但我知道,我要写我最愿意写的东西,它可能不一定是流行的,也可能是没有什么商业价值,但我只是愿意写我想写的东西。”
同年冬天,李健创作了《传奇》。
2013年春晚,李健与孙俪合唱歌曲《风吹麦浪》,2014年春晚,天后王菲演唱《传奇》。
这个时代不容易让真正出类拔萃的人湮没掉,反而是可上可下的人,机遇对他们很重要。李健刻意的保持着惊醒,他依旧保有着对音乐最初的热爱,大红之后,他选择出国旅游。
【多少年后,往事随云走。
那纷飞的冰雪容不下那温柔;这一生一世,这时间太少。】
李健离开水木年华,像个低吟浅唱的诗人,不骄不躁,他默默写着自己喜欢的歌曲 。对于每一个音乐人来说,成名后的也不再是纯粹的音乐。音乐是商品,可它始终不能偏离艺术的属性,如果只将音乐视为商品,那终将会走向毁灭。
音乐如同文学,对艺术的追求往往要避开世事。喧嚣的浮华之下,高晓松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的田野。”在名利的面前不被冲昏头脑,坚守初心,是一件比较难的事。
有人问李健,什么样的生活算是好生活,李健这样说道:“好的生活就应该是平静的生活。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地生活。这样一个时代我更强调个人的生活,个人生活至高无上,个人价值得崇尚,这才真正是好的社会,文明的社会就是尊重每一个人的生活。”
生活是孤独的。孤独导致幻想,幻想导致创作。
【几年后的一个寒冬,我常常在夜半醒来,发现父亲在写东西,有时还捂着胸口。我感到很奇怪。原来单位给许多演员都涨了工资,却没有父亲,据说是一个给领导送礼的人占了本属于父亲的名额,父亲在给上级部门写信投诉。由于心情不好,他的胃病犯了。我想,父亲在乎的不仅仅是几级工资的钱,还有一个演员对于职称的认可和艺术的尊重。那是我第一次感到他的忧郁,至今还能记得他的表情。】
2015年,作为首位补位歌手的李健参加《我是歌手》,一首《当你老了》获得第八期的冠军。
这是我父亲 日记里的文字
这是他的生命 留下 留下来的散文诗
几十年后 我看着泪流不止
可我的父亲已经老得像一张旧报纸
《歌手》中,李健一首《父亲的散文诗》,使很多人潸然泪下。歌词没有华丽的辞藻,他像个诗人,又像一串浅浅的微澜;歌声涤荡着我们心底搁浅着不曾说出口的话语。
那是我们的情感,那是我们放飞翅膀,心绪牵念的情感。
淡然内敛,有着傲人的才华,又和这个世界保持距离的创作者。坚持远走,坚持旅行和阅读,不断补充对这个世界的体会。
在《歌手》的舞台上,李健诙谐幽默,插科打诨抖包袱;他的歌声就是他的说话之道。无论是点评,还是“吐槽”,无不给人一种待人处事的分寸感。
对于社交媒体,作为一个艺术的创作者,分寸感是一种取舍。他对很多东西都维持着适当的距离感。在信息资讯的时代,碎片化的叠杂之下,多少人被喧嚣而蒙蔽,而他在保护着自己的时间,专注是一件不容易坚持的事。
就像几十年前,独创美国的木心一样。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成名后的李健少有绯闻,在娱乐至死的时代,在人人为媒的时代,李健刻意的保持着距离,在闲暇之余,默默的读书创作,不骄不躁。
父亲的后背曾是我最熟悉的地方,是童年的我常常在此睡觉的温暖天堂。
十多年前,李健考上大学离开哈尔滨去清华读书的时候,作为京剧演员的父亲在火车站当着同事的面得意的称赞自己的儿子。多年后,长大成人的儿子,在文章中这样回忆自己的父亲:火车上,他已经很虚弱了,每次去洗手间都要我搀扶或者背着他,我一宿没怎么睡觉。记得当我背着他时,他说了句,原谅爸爸。那一瞬间,我强忍住了泪水。他太客气了,竟然对自己从小背到大的儿子客气,而我只是背了他几次而已。
《歌手》上,一首《父亲的散文诗》让很多人潸然,在情感的深处,李健诗人般的叙述着生活的感悟。
在如此繁华的当下,坚守自己,坚守自己热爱的东西,本就是一件不易的事情。
诗与远方是什么?
我想,它没有答案。在过分浅薄,过分喧嚣、娱乐化的当下,我们把时间留给自己。
静读一本书,感悟一个世界。
且听风吟,做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
我想,那也许就是我们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