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大学生论文写作自导书籍。本书共分为十篇:分野,风格,提问,阅读,文献,论证,结构,流动,故事,视角。每篇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并配有习题。
我把文章的重点内容分为五部分:既问题意识,选题,阅读,结构,理智和情感。
第一部分谈论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文章的引擎。没有问题做导引,写作就变成无趣又无用的无病呻吟。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问题意识决定了写作的靶心,决定了写作者看问题的角度和回答问题的方式。好的研究者都有出众的问题意识。一个好问题可以启发新研究,启迪新思潮,引导我们关注新动向和趋势。甚至可以说,好问题启发的问题比回答的问题更多。
重点一:问题的分类?
一,议题。议题更接近于一个研究领域,通常属于“大问题”。
二,难题。实实在在的困境和麻烦,往往是指一种令人难以接受的状况、一种需要解决和改善的情境。
三,疑问,最接近咱们所称的研究类问题。疑问更加聚焦,令人心里产生问号。
重点二:议题,难题和疑问之间如何转化?
1,描述性问题。谁、什么、何时、哪里属于描述性问题,主要回答事实性问题。
2,分析性问题。为什么和怎样,前者涉及因果关系,后者是作用机制,它们可以突破纯粹的事实层面,把点点滴滴连接成线,从而在混乱中找到秩序。
3,通过三步提问法进行转化。
第一步,我要研究(在此处填上一个宽泛的议题)。
第二步,具体而言,我想聚焦于以下疑问:(1)为什么有的……,有的……却……?(此处比较现实中的差异和奇怪现象)·为什么(why):敏锐观察,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趣的对比、悖论、差异。(2)什么因素影响了这一结果?·什么因素(what):大胆假设、追根溯源,寻找影响结果的可能因素。(3)这些因素和结果之间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怎么样(how):小心求证,讲清楚原因与结果之间的作用机理。
第三步,回答上述疑问,有助于帮助……解决现实难题或者理论
重点三:如何把大问题缩为小问题?
通常很多的问题都太宽泛,我们写作的时候很难下手。所以把大问题缩小为小问题,就能够减少写作难度。作者分享了五个方法。
1,通过沙漏写作法缩小问。①,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提炼出一个聚焦而具体的疑问,从广泛的背景收口到一个问号,这是从大到小的过程。②,问题回答完毕后,你不能仅仅就事论事,而是要再度跟重大的问题关联起来,这是从小到大的过程。问题涉及六个要素:谁、什么、何时、哪里、为什么和怎样。其中,我们可以从谁、哪里、何时、什么这四个问题入手,不断收口,实现有效聚焦
2,通过研究对象(who)的范围缩小。例如中国大学生--本科生-某专业。多个侧面,择其一二。·多个部分,择其一二。·多个阶段,择其一二。·多个类型,择其一二。
3,通过时间缩小范围比如:近半年。
4,通过地域缩小范围如:某地区某大学。某城市某街道
5,通过研究主题缩小范围。何问题,聚焦一到两种使问题变的可控。
重点四,什么是谜题以及谜题的转化?
文章的救星常常并不在于作者的风格,而是在于某些作者能够发现的奇异的事实。”写作当以回答谜题为导向,文章才会勾住没有耐心的读者。
谜题的作用:好的谜题应当“在理论和经验上都很有趣。首先,谜题能激起好奇心,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其次,回答谜题可以建立新的知识联结。最后,解答谜题有助于廓清偏见
·如何把谜题转化为研究问题?有的……有的……”句型
如何思考:变量思维。变量思维概括为八个字:比较差异、寻找机制。科学推理建立在两个最核心的思维环节上:控制和比较。
·控制部分,比较对象之间越相似越好,越可比越好。·变异部分,差异越大越好,无论是结果还是原因。
可以从三个维度找出差异:时间维度、空间维度、类别维度。
解释部分,能讲清楚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有无关系、何种关系(相关还是因果),以及它们具体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如何提高判断力?首先,广泛的阅读以及从糟糕的文章中学习。其次,不断地判断并建立反馈回路。任何技能的培养都需要大量练习,而且是有反馈回路的练习。最后,我建议你开始收藏问题
第二部分是选题部分。
应该怎样选题?什么样的选题有意义?应该对应什么样的写作方式?
重点一:问题分堆的四象限法。
第一象限是大问题、大意义。第二象限是大问题、小意义。第三象限是小问题、小意义。第四象限是小问题、大意义。
重点二,问题可控与否?有没有结果?
首先,问题是否清晰?自己研究的是什么?其次,问题是否有解?再次,条件是否具备?你是否掌握相关技术?你是否能够收集到数据?还有,时间是否充足?最后,是否符合伦理?
重点三,如何判断问题的价值?
问题跟多少人有关系?相关人数越多越有意义·问题跟多少钱有关系?金钱花费越多越有研究意义。问题有多紧急?问题持续多久?
重点四:四种写作方式.
1,片面而肤浅的。2,片面而深刻。3,全面而肤浅。4全面而深刻
选题重要,把问题做完的能力更重要,普通题目挖深了可能会变成重要题目,或者借此发现了不一般的题目
第三部分是关于阅读。
读什么?·阅读跟写作有什么关系?·怎么选择阅读材料?怎样读?你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是消遣寻找素材素材或者期望得到启发?
重点一:如何阅读?
分类阅读。消遣类书籍,碎片化时间阅读。寻找素材,快速扫读。期望得到启发,慢慢渗入、仔细体会。不仅要解故事的A面还要了解B面呢。题材相近的放在一起,比较它们的差异。
溯源阅读·情境化阅读。
[if !supportLists]1,[endif]先看文献。会先列出一个问题清单,这个问题清单创造出一个心理架构,能将各种细节置于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探究史源能将阅读行为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热切的质问。谁写了这份文献?什么时候写的?它是一则日记吗?是一份符合〈自由资讯法案〉规定下所取得的备忘录吗?一封泄露而出的电子邮件?作者是第一手知道这个讯息,还是基于听闻而得?
2,提问。作者的观点是否有证据支持,是信口胡诌还是严密论证?什么类型的证据,是道听途说还是依据科学手段收集的数据?面对没有根据的观点和不可靠的证据,我们要心存质疑。
3,情境中了解作者的真实意图。任何观点都发生在一定的情境里: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对准特定的群体,要起到特定的效果。我们尽可能将阅读材料还原到当时的情境:他在跟谁对话?他要影响谁,说服谁?为此,他做了什么?通过回答这样的话题,我们可以逼近作者的真实目的。
重点二:阅读的时候如何做笔记。
电子笔记·语音输入·康奈尔笔记法。首先,尽量做成电子版笔记。其次,做笔记时要区分原著观点和自己的评点。我用语音输入法:看书时用荧光笔和便签把精彩的、可用的部分标记下来。看完后,我再用语音录入法把这些引文和批注录入电脑
纸质笔记,推荐使用康奈尔笔记法。在一张纸上,你横竖各画一条线,就可以分为三个区域:左上区主要记录核心观点,右上区则记录细节、案例,最下的横栏则是本页的总结等。这样的区分非常实用,非常有条理。读者可自行在网上查找攻略。
第四部分结构组织。
写东西随心所欲还是规规矩矩?应该形式主义还是浪漫主义?文章是不是应该有个框架和结构?怎样遣词造句?怎样连接每一个段落?怎么给文章布局?观点和案例之间应该怎么支撑?
重点一:结构是什么?有哪些类别?
结构分类:1,范畴结构,将事物分为几类,逐一说明。2,评价结构,将一个事物或观点的正反两面分别来谈。一般先讨论正面。3,时间结构,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排列,一般按照时间先后顺序。4,比较结构,按照几个维度比较事物,一般先讲最重要的差别,以此类推。5,线性结构按照流程顺序进行阐述。6,因果结构,按照成因—结果的结构来组织。
组织文章有哪些结构?微观结构和中观结构。
1,微观结构,遣词造句。
如何用句子讲故事?主谓分明·用词具体·快速衔接。要想句子表达清晰,主语和谓语要做到
首先,主语要具体,且不能太长对名词和动词进行追问下沉。凡是遇到非常笼统的名词,可以问:何种?对于动词则问:怎样……(how)?例如提升治理绩效,你可以追问:(1)什么样的治理绩效?(2)怎样提升?这样提问有助于把问题具体化,也就是下沉一层。
其次,谓语是一个动词,而不能用抽象的动词,也尽量不用“是……的”,例如,“她是一个有礼数的人”,就不如“她礼数周到”。
最后,主谓宾之间要快速衔接,不能有复杂的插入语。尽量通过调整结构,把主谓之间的文字挪到后面去。例如,“女王在经历了若干次波折和形形色色的谣言之后,怀孕了”,就不如“女王怀孕了,在若干次波折和形形色色的谣言之后”。
如何衔接上句和下句?首先,句子接龙。上句句尾和下句句首应当是同义词或近义词。例如:“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其次,信息铺陈符合人脑规律。旧的信息放在前,新信息放在后;具体的放前,抽象的放后;熟悉的放前,陌生的放后。最后,如果想让句子显得有趣,前后部分之间可以形成转折。例如:“大闹一场,悄然离去”(金庸语);
如何处理句子长度?长短结合。如何选择被动语态和主动语态?克制表达·提前强调·前后衔接
2. 中观结构,处理的是段落内部以及段落之间的关系。这段话要表达什么意思?它和我们的中心主旨有什么关系?为了表达这个意思,这一段如何去组织?在段落之间,它们之间如何配合?如何有序地呈现复杂的观点?
怎样写好一个段落?1. 一段话只说一个意思2. 第一句话是主题句总结句前置的写法被称为“BLOT”(bottom line on top)或倒三角结构。每段只说一件事,尽量第一句话就交代主旨。先总结、后分析的结构有助于提升读者的理解和记忆。3. 用主语串联起来。时刻留心每句话的主语是否跟这段话有关系,是否跟上下句能够贯通起来4. 每段尽量不超过十行
重点二,段落与章节布局。
1. 段落之间的三种关系:第一种为平行关系,它们并列作为理由或者支持材料来去论证一件事情。第二种为递进关系,它们之间环环相扣,一起推导出一个结论。第三个是对比关系,观点之间形成差别
2. 以主题句串联。连接性要求(1)用词简洁,令人一目了然。(2)有相类似的句式,甚至是排比句。3)有路标词,例如“首先”“其次”“最后”,或者“其一”“其二”“其三”
3. 小标题概括若干段意思。小标题作用。将文章分割为有序的部分,充当文章的纲目,减少过渡性段落,帮读者预测下文内容,帮读者定位感兴趣的部分。
如何设计版面?字体·配色·行距·段距。
字体:(1)重点内容用粗体,其他内容用平常字体,但粗体内容不宜过多,否则黑压压一片。(2)重点内容用一种不同于主体文字的字体,以制造出对比的效果。
配色:把关键词、主题句用特殊颜色表现出来,可以引导读者关注这些信息,防止他们忽略重要信息
行距:1.25倍行距,段距:2。
重点三:影响写作的四个因素。
首先是遣词造句,你是否找到了恰当的书面表达。其次是动机。作者需要时时刻刻把自己的写作目标放在心上,思考每一句话与主旨的关系,不应该让读者去猜测。
写作最重要的并不是选择字和词,而是文章的组织和结构。为什么要写这句话,它所服务的目的是什么?这段话目的是什么?和主旨又有什么关系?这种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章节与章节之间的关联,以及它们所服务的目标是写作者最应该考虑的问题。
在你写一句话,组织一个段落,布局一个章节时,请问自己几个问题:·我到底要表达什么?·现在写的东西跟这个动机有什么关系?关系是否紧密?·我有没有偏离主线?现在写得是否多余?
再次,你需要提供背景信息。需要解释那些过于专业的概念、高度技术化的术语、解释问题的背景等,便于读者理解
最后,如有必要,你要做进一步阐释。观点就像一棵树。问题—树根,·观点—树干,理由—树枝,证据—树叶。提出观点要注意四点:1,清晰表达2,追问下沉3,杜绝废话4,适度表达。因此,好的写作是观点先行,然后有条理地呈现论点与论据。
第五部分理智与情感
你能区分什么是好故事,什么是坏故事吗?怎么检验?读者和作者的视角有什么区别?怎样看法写作障碍?怎样建立学术档案?
重点一:故事的要素,分类,套路。
故事的要素:首先是人物,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狼外婆、蝎子精等。然后是故事的相关事情或者细节。后面的事件会解释前面的事件,事件之间编织成情节和线索,它们一起吸引和维持读者的注意力。最后,讲故事的人很少直接抖露意图,而是通过事件去展现。
坎贝尔故事结构·冲突·对比·矛盾
故事的元素1. 故事的构成与张力,因果关系、冲突、多样性和角色。2. 故事的结构与类型。
乔伊故事套路。起源故事:白手起家故事,重生故事,战胜怪兽故事,探索故事。
凯普顿把故事分为三种:类型故事,主流故事,文学故事。
重点二:什么是好故事?如何检验
坏故事。故事进展过程的缺乏、动机的虚假、人物的累赘、潜文本的空洞、情节的漏洞以及其他类似的故事问题,才是文笔平淡乏味的根本原因。
故事最重要的是回答这些问题:这些人物是谁?他们想要什么?为什么想要?他们将会采用怎样的方法去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什么将阻止他们?其后果是什么?
好故事检查清单:你的故事有趣吗?·故事有教育意义吗?·故事能带来惊喜吗?·故事能得到认同吗?·故事能激起情感吗?·故事能提出挑战吗?·故事能带来力量吗?
如何用论文来讲故事?论文结构:主角·目标·冲突·结局
怎样提炼学术故事?重要性·挑战性·创新性
如何讲好学术版故事?马奇三原则·激起兴趣·易于理解·足够可信
如何激起读者多重感受?焦虑·兴奋·心满意足·大开眼界。首先,学术研究应当聚焦于人们的焦虑。其次,好的学术故事应当把令人兴奋的发现告诉读者。再次,好的学术故事应当让读者心满意足。最后,好的学术故事会挑战常识,扭转读者的观念,用惊异的结局让读者大开眼界。
重点三:读者和作者的视角
作者写作要关注读者的兴趣点,要思考:读者到底是哪些人?写到什么程度才能被他们顺畅理解、顺利接受?面对不同受众,作者需要调整写作风格。读者是一种什么视角?读者定位:(1)谁会是你的读者?(2)他们是否对你写的内容感兴趣?(3)他们是否可以理解你写的内容?(4)他们是否同意你的观点?
重点四:怎样克服写作障碍?
1,尽早动手,积累素材2,不打腹稿、先有后好。文章开头可以随意一点。标题先随便起一个,第一句可以写一句套话,第一段可以先总结一篇文献,或者引用一个案例。或者想到哪写到哪
写作的四个阶段:1,天马行空、放飞思路、头脑风暴。2,把想法组织为提纲。3,以提纲为基础,用段落和句子搭建结构。4,做出判断,增删修改,决定哪些留、哪些不留。
3. 不动点法则。凡是相关或者阻碍的都是写作点
4. 以说带写。(1)下载语音输入法到手机上;
(2)打开一个文本编辑器,例如便签、电子信箱的空白邮件;
(3)把大概想法记在纸上,它们往往是一些零散的词
(4)张开嘴,把你的想法口授下来
(5)口授完后,你可以用正式的表述替换过于口语化的表达,调整一下语句、段落顺序,把格式调整齐
5. 模仿。6. 管理自己的注意力。
7. 如何应对写作卡壳?①,阅读。写不出来就去读,这会刺激你产生想法。②,跟别人聊聊。别人的视角会给你提供新的启发。③出去转转。你还可以跑出去,做做调研和访谈。④放空式写作(free writing)。放空所有条条框框,愿意写啥就写啥。
8. 管理好高点与低点。写作过程有时候顺,有时候卡顿。顺的时候一定要排除干扰,努力写作;卡的时候,要积蓄力量、调整状态
9. 截止日期,防止拖延。
10. 写作小组。你还可以成立写作小组,相互督促
重点五:怎样建立学术档案?
1,素材库:随意浏览的网页,只要有可取之处,也要注意收集保存。甚至你在看电影的时候,遇到巧妙的对白,也可以截屏保存。
2,文献库:遇到好书、有用的文章和观点,都要留心保存,注意记录作者、时间和出处等信息,以便需要时迅速查找。
3,数据库:要注意搜罗可用的数据,无论是统计年鉴还是其他或大或小的数据库。这在实证研究、政策分析类写作中非常有用,数据可以帮助你判断大致趋势、幅度和背景。根据数据做成丰富的图表,会让文章显得充实。
先写最想写的部分,先设计你最愿意设计的部分。写作的日常事务就是寻找、排列和使用证据。学会判断证据的好坏并恰当使用,是写作的必备技能。
写作的时候定位接地气。和读者要有高度的共情能力,能站在读者角度考虑问题。其次,目标群体的兴趣点、话语体系和思维模式需要频繁、密集地观察和体会才能掌握。还要能提炼故事的主旨。
写文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反复大量的练习。如果你爱好写作,想找到自己的写作风格,唯有两件事情:第一是写,持续不断的写下去,第二是做大量的研究,尝试,找到自己的写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