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季,还未开学,我的教学工作却开始了。忙得像陀螺似的,偶然间翻看日历才发现,“哦, 立秋早已过去十几日了。”
秋日,容易使人产生幽情,诗人白居易就常常于立秋日怀念起远方的朋友,在长安忆元稹时写道:“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读罢诗句,不觉得我也想起了我的故人,我的,《新教育》。于是,题目便取《已与故人别,又见新教育》。
鲁迅先生曾在《这也是生活》里提到过:“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新教育》,就是我的远方和诗意。2015年的一个秋日,我在办公室里批阅作业,新发回的《新教育》还没来得及翻阅,便听见一声惊喜呼叫,原来我向《新教育》投的稿件被刊登在最后的“新故事”一栏。这对我而言是意外之喜,除了兴奋,更多的是感恩,和激励。因为投稿已经过去很久很久了,这样的回音,就是没有回音,我以为投出去的几篇稿件早已石沉大海,凶多吉少。然而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我的文章《因为,我和世界不一样》变成了铅字,赫然印刻在《新教育》里。我依然记得,那是初三最后一堂课。如果说这是上课,不如说是聊天。我跟孩子们聊了点人生的感悟,聊了点生命的选择。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点,这篇文章里记录的就是这样的教育的美好。在那堂课上,每个孩子的美好的样子,我依然清楚的记得。再次手捧着它,读到的每一个字,都仿佛在跳动着优美的舞姿,此刻的此刻,我更加确信,《新教育》就是我的出发点啊。
回首向来从教处,也有精彩也有瓶颈。2015年是我入行的第五年,有人说,职场中,每个人的第一个五年是极其重要的。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是不深谙“教育”一词的含义的。那么“新教育”何以理解?那时的我找不到一个可以诠释的词句。可我深深地明白,《新教育》是一本很厉害的教师杂志,在全国有很广泛的教育影响,在这里,有全国优秀的教师的文字,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教学经验,美好的教育姿态,深刻的教育思想足以给我汲取的养分,足以让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重新翻阅《新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简介。心有戚戚焉。《新教育》作为20世纪初期的重要教育理论刊物,刊登、传播教育着新的理论、新的思想、新的方法。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当时发表的《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一文率先对民国教育方针的整体构想从理论上进行了系统探讨,引起了关心教育人士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大家纷纷参与讨论。其于1922年3月在《新教育》上发表的《教育独立议》一文,阐明教育独立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教育的使命,成为教育独立思潮中的重要篇章。
是的,《新教育》做的是真的教育之事。接近它就接近了教育之曙光。然而,那时的我亦胆怯了,作为一个新教师,一个来自下面市县,教育教学资源落后地区的我可以吗?庆幸的是,我用坚信和写来一步步靠近《新教育》了。
如今重新回味我的文字,万千感慨。2018是我记录教育教学笔记的第五年,又是一个五年。新的五年。我记录的文字整理成一本书,包括孩子们的文字收集将近三十几万字。如今,我对”教育“有了新的理解。“新教育”在用一种新的,诚恳的方式唤醒教育,唤醒生命。砥砺生命的精彩,《新教育》做到了。借用来自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的话“我只教一件事,那就是观察你自己,深入探索你自己,然后加以超越。”我想说,《新教育》给足教师展示空间,给予思考,探究,发声的机会。每一次的新教育,都在自我教育中,实现教育他人。
有人说“好的教育,不能让人产生耻辱感。好的教育,不能让人失去尊严。好的教育,更不能让人习惯于自卑。人,都有自己可以抵达的远方,即便最初是以最卑微的姿态出发。”多么感恩,《新教育》能认可那时卑微的我表达对教育浅浅的认知。多么幸福,能与《新教育》遇见。
初见,是一件刻骨铭心的事。育人者必先育己。对教育的理解,不同人不同时期都有新的内容添加,它随着年纪的增长,生命的体验,时代的变更,不断丰富,不断更新,这种是新鲜的教育血液。唯有如此,我们才不会固守,停滞,迷失。我想《新教育》中的“新”的深意一定在于此。尝试与探索,永远是做“新”教育的一种态度。
我们读到老一辈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故事,会崇拜,甚至效仿。然而,不同的教育时代,复杂的教育对象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追求一样,可要求的新形势可能要有所改变。否则,师者传道受业解惑的道路会迷雾重重。所以,我愿意在《新教育》里,读读那些新时代下,与我一样有着相似相同的教育故事,在他们的故事里找寻教育的“新”的突破口。哪怕只是收获了突出自己的重围的启迪,也未尝不是好事。我曾经向朋友分享过两组图。一组叫“远方的梦”,是我到过的川藏之地;一组叫“心的旅行”,是我的阅读和写作。第一组是胝足,叫煮景养心;第二组是胼手,是煮字疗饥,。二者都是劳作,都是在丈量自己,都是为了抵达。而在万事速朽的流沙时代,唯有这两种方式可以抵达远方。
那么用什么方式来抵达我教育的远方,我愿用笔和文字。
2015年,已经远去。那一届的孩子也已背上行囊,光荣地走进了属于他们的象牙塔。我的孩子们,我的故人已离我而去,踏上他们的征程,我的教育也已重新出发。“已与故人别,又见新教育”。我与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故事一定会在《新教育》的那一页里散发芳香,久久的,久久的。
(写给杂志《新教育》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