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从仰望天空开始的。而哲学家是从一颗孤寂,睿智的心灵中诞生的。
(1)
曾经的我也同大多数理科学生一样,对于哲学的态度嗤之以鼻。从小就受身边环境的熏陶,专注于理科的学习,一心认为学好数理化才是王道,而那些学习文科的孩子,都是接受不了数学的人。学习上的认知有缺陷,生活上更是糟糕。那时的我,总是会抓住一切机会,瞧不起身边的同学,即使是朋友也少不了我的冷眼奚落,极端的思想造就了我岌岌可危的朋友圈,身边尽是鄙夷和戏谑的眼光。一个平庸的人,对话几句便知平庸,我无法否认,当年的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人。
高考过后,我引以为傲的数理化,没能发挥特长,自己也不得不进去一个相对普通的学校。进了大学,由于之前生活和交友经验的缺失,我屡屡受挫。直到后来的某一天,我重新正视了文学和书籍的力量,自己的生活才渐入佳境。
偏执的思维需要文学进行陶冶,它教会了我如何正确的思考和生活。
(2)
对于一个思想待启蒙的人来说,每一句哲理的话语,都是那么的铿锵有力。在随后书籍的阅读中,我结识了人生的第一位哲学老师——曾仕强老师。在老师的书籍中,我看到了相对圆通的处事态度,一些有趣现象的背后有着如此深刻的中国文化,让我由衷的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哲理,带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中国。而我,就如同一个四处游荡的孩子,找了心灵的安详住所。从此养成了阅读和写作的爱好。
我因书而认识曾老师,直到现在,自己还记得那本书的名字——《说不尽的中国人》。之后的日子里,每一次打开它,层层叠叠的记忆便宣泄而至,让我五味杂陈。我希望在今后的每个人生阶段,都可以再一次将它细细品读。作为我思想的启蒙书,它承载了一个少年的痛和不断追求梦想的决心,在我眼里它显得如此的庄严。
(3)
随后的阅读时光里,自己的阅读品味和需求,一直在不知不觉的变化,求索的决心也在一点一点的增长。自己的目光从当代中国文学变为中国古代文化。久别课堂之后,儒家孔孟之道再次回到了我的视线。我对于孟子的浩然之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查阅了种种书籍,也走遍了图书馆的各个角落,终于在傅佩荣老师《解读孟子》一书中,找到了答案。而傅佩荣老师也因此成为了,影响我一生的第二个哲学大师。
社会上复杂的人际关系,背后无一不充斥着金钱和利益。处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环境当中,一颗颗平庸而世俗的心灵悄然诞生。这是一种贫乏的复杂,正是缺少浩然之气的一种体现。而孟子口中的浩然之气是一种天地正气,它充斥于天地之间,应当摒除一切勾心斗角,由心出发自然而生。这也是我现在一直回避人际的复杂,追寻人性本真的原因。
(4)
如今的我,大学毕业一年多了,回想起当初一边看书,一边在图书馆求索的日子,满是怀念。在书籍的帮助下,彻底告别了高中的思维模式,人际关系也处在自己的认可范围之内。然而在面对物欲横流,人才济济的社会大环境时,自己不免心生困惑。比如,自己参加的365日更营,总人数将近1000,日更的每个人心底都有一个信念,但离想要的未来却差之甚远。
这个社会永远不少优秀的人才,又有很多优秀的人挡在你的前面,有时候自己看到了他们的无奈,却比他们更加的落寞。因为在现实面前,自己比他们更加的无能为力。而周国平老师在书中给出的,一种豁达,真性情的人生态度,使我豁然开朗。物质主义下的社会,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却丢失了生活本身的意义,在自己喜爱的行业尽职尽责,满足于过比较简单的生活才是人生真谛。虽然做不到书中真正的超脱于世,却无意之间改变了思考一些问题的方式。于是,周国平老师当之无愧的成为了,我人生的第三位哲学导师。
在我思想深邃和精神升华的道路上,遇到的每个导师,看过的每本书籍,都随滚滚岁月长河成为记忆。在未来,我将会遇到更多的良师益友。或许在以后的日子里,自己也会成为别人的人生导师,这谁能说得准呢?
无戒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 写作训练第10天
文/龙眠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