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落叶松,学名:Larix kaempferi(Lamb.)Carr,是落叶松属下的一个物种,是中山地带造林的优良树种。因此其引种栽培,不仅对中国的森林木材的供应,城市绿化等方面有重大影响,而且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
日本落叶松是松科落叶松属的落叶针叶乔木,原产日本,分布在日本本州中部地方和关东地方,北纬35°20′~38°10′,东经136°45′~140°30′之间,垂直海拔1200~2500m。1909年前后引入山东,现河北、河南、江西以及北京、天津、西安等地均有栽培。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河北、河南、山东、湖北、江西、四川等省区也有栽培,河南在海拔800m以上地区生长良好。其树高可达30米,胸径1米,干皮暗褪色纵裂,鳞片状剥落,冬芽紫褐色,近球形,枝平展,有长枝、短枝之分,长枝上叶螺旋状散生,短枝上叶簇生。当年生长枝淡红褐色或紫褐色,被白粉和褐色柔毛,后转灰褐色,毛渐脱落,短枝环痕明显,叶扁平条形,长1.5-3.5厘米,背面中脉隆起,有明显的气孔线5-8条, 雌雄同株异花。球花均单生于短枝顶端,球果小,卵圆形,种鳞薄革质,种鳞上部边缘明显向外反曲, 鳞背有小疣状突起,密被腺毛。种子倒卵圆形,具膜质种翅,花期4-5月,球果10月成熟。
日本落叶松为喜光树种。其浅根系,抗风力差。对气候的适应性强,在年平均气温2.5℃~12℃,年降水量500~1400mm的气候条件下都能生长。有一定的耐寒性,但在冬季低温条件下,有梢部冻枯现象发生。而在气候凉爽、空气湿度大、降水量多的地方,生长速度变快。日本落叶松喜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在风大、土层浅薄、排水不良的黏质土上生长不良,呈现小老树状态。对土壤的肥力和水分比较敏感,在气候干旱、土层贫瘠的地方生长受限,在气候湿润、土层深厚肥沃的地方生长较快。对落叶松早期落叶病有较强抗性,生长速度中等偏快,枝条萌芽力较强。
日本落叶松主要须防治的是早期落针病。防治方法可采取营造针阔混交林的方式,对过密的林分,应清除被压木、病弱木,并适当修剪枝条以减少病源,对发病较重的林分,可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采用400~600倍的代森胺喷洒树冠1~2次。种子刚出土时,每2~3d喷1次0.5%高锰酸钾或退菌特溶液防治猝倒病,到苗木茎部变成红色半木质化时。生长前期用0.2%辛硫磷溶液或“3911”溶液喷雾防治食根害虫,以投放毒饵和放鼠夹的方式防治鼠害。
日本落叶松树干端直,姿态优美,叶色翠绿,适应范围广,生长初期较快,抗病性较强,是优良的园林树种,应用十分广泛。木材力学性能较高,有较好的耐腐性,可做建筑材料和工业用材的原料,并可从其木材中提取松节油、酒精、纤维素等化学物品,用途很广。
日本落叶松繁殖方式主要有嫁接、扦插和种子繁殖。嫁接和扦插两种方式一般只在品种改良和遗传育种上采用,而生产上往往采用播种繁殖,但播种繁殖后代变异系数大,繁育周期长,因此专家建议采用李长潇研究员发明的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采用日本落叶松的一叶一芽,繁殖的日本落叶松根系发达,繁殖系数高。而且该技术操作简单,适应性极广,完全抛弃组培的高成本条件,在普通的大田环境中,完成全周期的育苗工作。这样在大规模生产中成本低,不受季节限制,一年四季都可进行连续快繁,并按几何数量增长,快速供应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