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上海六年时间,我以每年搬一次家的速度,已经搬得快要把自己嫁出去了。是的,鉴于上海的限购政策,作为一个外地单身,我不结婚就没有资格在上海买房;当然,我不结婚肯定也买不起房,估计结了婚也不一定买得起。然而,就在前天搬完家,我却真的想嫁人了。
还记得,六年前那个刚刚从西安6人间的大学宿舍转入上海2人合租的小姐姐有多兴奋,淘宝了一堆好多人这辈子可能都见都没见过的家居利器。那时候知乎还不火,很多家居大号还没做起来,或者准确说还没有做,我就已经开始分享自己的个人经验了。
可现如今,当一星期前看到这间精装公寓,意识到自己什么都不用添的时候,我当即就交了定金。
因为,一个人在上海的这六年,纵有千般好;可一个人搬家,真的累了。累,不在于一个人夜里碰上坐地起价的搬家公司,不在于一个人收拾东西到成夜没法睡;而在于那些曾经满心欢喜买回来的物件因为要搬家要被“断舍离”,在于那些一个人打包的深夜依旧清醒地知道“这不是最后一次”,在于你总要被迫在整理物品的同时又整理一遍你的物是人非。
这是前男友送的手工本子,上面绣了我的名字,到今天都没有用过。那天,我还为他迟到了一个人在咖啡馆生气,可他一出现我就完全没缘由地笑了;
这是那次在曼谷蓝象餐厅要的纸巾和啤酒瓶盖,服务生一直在照顾我这样的一人食顾客,时不时陪我聊天,介绍菜品和做法;
这是三年前在老东家微电影大赛的的获奖证书,当时觉得应该没人看懂我想表达什么。直到离职的时候,有人和我说,那天那么多作品,你的最特别。
这些带着色彩的物品一方面见证了这几年一个人的跋山涉水,另一方面似乎还预言着下面一个人即将前往的社会万象。然而,从前你以为他们不过是来自四海八荒的过去,可是,捏在手里的时候,你知道舍不得扔。仿佛另一个时空有另一个你,在和当年分叉后依旧继续着一个不一样的人生。扔了,就再也没了联系。
而且,搬家这种时候,我还会不由自主地情绪低落,关键是自怜。
会觉得对不起微波炉,买的时候就没买多好的,格兰仕的基础款而已,现在还不顾它的感受,把它一个人丢在了这里;会觉得对不起面包机,买回来没用几次,发酵还是掌握得不太好,现在就这么送给了别人;会觉得对不起这两片窗帘,是因为那时候喜欢的人喜欢才买的,现在丢下是因为已经不喜欢他了;会觉得最对不起自己,每次别人问要不要帮忙的时候,你都笑着说不用的时候,心里想着,上下来回搬东西的时候有个人哪怕“帮忙”盯着也好呀!
同时,讨厌搬家,尤其在我发现搬家是性价比极低的事情之后。看着,我从合租到了单人间,房屋面积翻了倍,交通生活便利也远超从前,看似是一场全面的“消费品升级”。
咖啡器具有了专属角落;阳台稍稍收拾下,就绿意盎然,衣服再也不用换季真空压缩,全部挂起来等着我随时临幸;那个开放式厨房已经在幻想中那样被一套套宜家餐具装饰起来了;全透明的淋浴房哪怕是自己一个人住想起来都会有点羞涩。
如今,在这里的一天,可以这样的。
5点,我一般就会自然醒,开了灯,静静地躺两分钟,起床。打开音响,放的是莫文蔚的《境外》,“说她似曾相识的未来”。洗手间洗漱,喝一杯盐开水。换上运动服,下楼跑步。
6点,跑步回来洗澡。
7点,早餐时间。昨天,买了两个牛油,已经熟透;一整个,一个人可以两吃,牛油果金枪鱼三明治配牛油果奶昔。打开电视看新闻。
8点出门,9点到公司。
再一次打开家门,已经到了晚上8点。味增汤煮各种蔬菜,是最爱,好吃又省事。
报价合同和考勤制度,都还没搞定。今晚,又是加班的节奏;可这时候,有一杯咖啡就很好了!老同事香港带回来的咖啡胶囊口味特别喜欢,酸度苦度都正正好儿。
10点忙完,打开电视,调到某台综艺,一边洗漱收拾,一边“哈哈哈”。这是今天第一次在家里发出声音了。
11点关灯睡觉。
换做是六年前的那个小姑娘,应该早就幸福感爆棚了,这明明就是你曾经梦想中的样子。所有的一切都在向所有人证明,你一个人也过得健康又自律。
可事实上,累死累活两个星期搬完家,理想新生活的承载体新“家”所带来的新鲜感和刺激度,并不会持续多久。音响、投影、咖啡机虽不是来到上海之前你就已经“了解过的”,现在,有了就有;这样的生活也不是在上海的第一天你就知道这是“我想要的”,眼前的一切,是在上海的每一天不知不觉添加出来。
客观上,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可是50平米终究容不下我想要的跑步机。那些我在脑海中不断构建的“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在这间狭小的出租屋里显得拥挤不堪,如同我的经济能力在上海这样的城市里显得惨白无力一样。
之前,我一个创业的朋友和我聊过他的一个员工。有一天他诧异地发现,这位大姐竟然是一个单亲妈妈,独自抚养着一个8岁的孩子;有一天还请假说要去做手术。在他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因为,在成都这个大姐一个月的工资是1800元。
我的第一反应和他一模一样。我一直刻意保持单身,因为,我对自己在上海这样的城市,时刻有着一种无法言说的恐慌感,充满着对自己以外的所有人与事都有无力控制的焦虑。这个城市太庞大了,无形中增加了一个人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同时,还在吞噬着一个人精力以及消磨着一个人的意志。所以,我只敢,一个人。而抚养孩子,看病就医这些事情都被我们过度妖魔化,甚至成了源于不自信的不安全感。
记得,我妈曾经问过我,为什么你刚工作的时候一个月5000块,还能存下钱;现在翻了翻,反而一点都不剩。我清楚地记得,自己是这么回答的,因为那时候,不知道东西怎么这么好吃,衣服怎么这么好看,外面的世界怎么这么好玩。
那些我从同事群里、朋友圈里、电视剧里,对生活膨胀起来的欲望,在深夜一次次击打着我。好在,也正在一次次冲动消费后的刺激下,筛选了最适合我的酸奶机,一步裙和拉面口味。
现在的我,物质消费已经不再是我的G点,这些容在生活里的日常已经趋于平稳。我找到了自己习惯的牙膏品牌,固定买这家的餐具。有了相熟的咖啡店老板,知道你工作日中午会散步过来,一杯美式就够了,他会给你选曼特宁。
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就像6年前的我对那时候初到上海的一切很满意一样。只是少了些“主动出击”,更多地是“知道会变”,而且清楚地知道“一定更好”。
然而,我要告诉你,写这一篇的时候,我有断断续续在哭。即使现在外面阳光好看得不像话,就是这么多年我对理想生活的样子。因为,我突然特别舍不得在那些“家”里发生的一切。
我最喜欢的一个电影角色是《和莎莫的500天》里的莎莫。莎莫是个什么样子的女孩子呢?是,喜欢自己一头美丽的长发,却更喜欢一剪刀剪掉也毫不心痛,还庆幸着对自身没有任何影响的,那种女孩子。我一直以为自己和她一样,一直在追求每一个Just do it 当下的快感;而每次搬家时不得不整理过去时不禁萌生的“瞬间不舍”,让我会前后“痛苦”好一阵子。
而直到今天写下来,才好像卸下了什么。对于记忆里的过往,想想起就想起,想忘记就忘记,想调整就调整,想感慨就感慨,就在也不会再搬家这种时候才“瞬间”。
而我现在想通了,以上所谈及的关于搬家的痛苦,也许就是在这样一座城市,你这样的性格所必须承担的代价。我想,现在承担这样的代价,终归是好事。至少,你愿意开始承担这些看似不得已的选择,这应该就是承担所有一切的第一步吧!
所以,我要说,在那些过往的“家”里,那些看似属于我其实又没有真正属于我的一切,我都清楚地记得。
在那里,我把《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三个版本各看了2遍,还都是在夏天睡不着的早晨;
在那里,第一次做了凉皮、千层饼、菠菜面、戚风蛋糕、燕麦曲奇、辣子鸡、北非蛋、山寨脆脆皮烤肉;
在那里,把一个简易衣架的木条改造成了两块画板、一个梯子书架以及一副装饰画框,竟然全部用上了,一块不多一块不少;
在那里,和前男友吵过架,哭过一整晚;在知乎勾搭过大V,现在成了soulmate;为迎接妈妈自己插了好看的花,她还给我点了赞;
在那里,满桌子堆着外卖和完全没有思路的策划案初稿,脖子都不能动了除了叫自己忍着,发誓有家了一定要买适合自己的椅子。
最后想说,那些我头也不回离开的“家”,那些被我无情抛弃的器具,那些我刻意不去想起的过往,请你们原谅我,原谅我曾经的决绝和偏执,自私和功利,冷漠和无情。即使,我知道在接下来的每一天,我还是会做梦更加理想的生活。
但我有一天会想起,你们;也有一天会忘记,你们。今天算是一次正式而礼貌的告别,我不希望我们本来就不分你我,又怎么能有什么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