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关于看什么书这事儿,我也曾经到处寻求他人推荐,周围没有朋友能推荐,就去小红书上找。
那是漫无目的寻觅,因为方向不明,不知道自己需要哪一类书籍。所以就算app上有推荐,也很茫然,推荐的书很多,不知如何选择和取舍。
这些书籍,要么是排名在前的(人气、销量),要么是作者自己喜欢的。可是不管人气多旺,博主多喜欢,不适合你的,你怎么都喜欢不了!
就像那本《解忧杂货铺》,推荐的博主很多,人气也挺高,我买来看-结果,怎么都看不明白,看不进去。看到十几页还是几十页?我决定放弃了。
别人眼里再好的东西,不适合自己,它的“好”与自己而言,也是无益的。正如那些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羊脂球》《麦琪的礼物》《变形记》……任它再经典,我就是不愿意翻开,也没有兴趣,因为我目前对小说没有想法。
后来我慢慢发现,对心理学方面的书籍颇感兴趣,看了不少国外、国内的知名作家的作品。心理学这块,国外有更深的积累和底蕴,所以好多东西是要向他们去学习的,但在案例举证方面,国家之间还是有差异的。
所以我也会看国内的知名作家诸如武志红,曾奇峰,朱建军他们的书,因为能从他们的文字里学到实用的东西,而不是空泛的、枯燥的理论。
因为经常做梦,所以从最开始傻傻的翻看周公解梦到现在-从梦去了解自己的潜意识,走近自己,这才是最科学,最接地气的答疑解惑。释梦的书我也看了不少,偶尔能解自己做的一两个梦,已经开心得不得了!
除此之外,周国平老师的书对我也很有吸引力,看了他四、五本书,字里行间有一些哲理,把哲学的知识生活化,让人很容易理解。
本想了解一些哲学知识,可以帮助更好的看带哲学知识的这类书籍,看了几本,发现有些费劲,既然目前无此“慧根”,那就放一放,以后再去研究。
也喜欢看毕淑敏、张德芬、素黑,邓小芒……的书。
诗词类的,我更喜欢于丹和马未都老师的作品,喜欢著书的风格。于丹的书除了营养颇多,还有版面设计花了不少心思,合我心意。
虽然不少人对她颇有微词,但我不会去理会书以外的东西,是“好”书,看-就行了,能让自己有所得-就够了!
马老师的唐诗宋词,有诗词的释文,有生僻字的注音,我个人觉得这才是真正理解诗词的方式。只有背景的铺陈,单词的解释,并不能帮助读者更好的去理解,特别是“诗词小白”,走马观花完了,啥也没记住!
一本“专业”的唐诗宋词,我个人觉得应该有完整的释文,有单个词的注释,有生僻字的注音,有写诗的背景,还有作者当时所处的情形。
只有将各方面融合,才能帮助读者更好去理解:理解作者,理解诗词,去想象那个场面,去想象作诗的意境。毕竟,文字的记忆总也不如图片来的深刻!
我还会看一些旅行的书,因为我特别喜欢独自去旅行。一个人去过不少地方,但始终因为时间有限,金钱有限,也只能在国内小众城市去玩赏!
看别人的游记也是一种心的旅行,每个人的视觉不同,看到的风景也各不相同,从中也能了解一些异地风情、风俗。既然有些地方不能去,那跟着读者的笔️去赏玩一番,岂不快哉?
除了刚才说到的这些书籍,我也会看一些诸如记忆、写作、书法、国学……方面的书。这些书呢,带着看,做辅助,因为多方面的知识吸纳才是最好的。
也看过几位大师的书,如《星云大师讲心经》,一行禅师《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宽运大师《愿你在繁华世界修一颗清凉的心》……佛学的知识,更是博大精深,我仅是站在门边而已。
情感、情商方面我也未曾“毕业”,所以,以上种种,都是我该摄取的营养。经过这几年的学习、摸索,我更明白自己需要什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书才能坚持看下去,用心读进去。所以,此刻的你若问我,推荐你看什么书,我不会轻易回答。如果你的兴趣爱好跟我相近,我可以推荐一二。
不同的人,处在不同时期的人,所需要的书籍自是不同的。所以,只有当自己走进书里,才能慢慢发现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此一时,彼一时也。
以上仅表达我个人的想法,有相同兴趣的朋友,可以互相沟通一下。也可以在下方留言,给我一些好的建议。新的一年,祝大家万事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