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名,你就只有一支话筒而已
这个选题是关于全运会我看到的一篇报道心里突然产生的一些想法……
女乒单打的决赛中,未能释放最好状态的刘诗雯最终得到一枚银牌,我知道,她这样的一流选手对于金牌,对于大满贯的渴望有多强烈,赛后的新闻发布会,她独自坐在右边的亚军席位上表情失落,在中间的冠军面前摆满一堆话筒的映衬下,她面前唯一的一支可怜的话筒和黯淡的灯光(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拍照角度问题而显得灯光特别昏暗),和她一样,很落寞。那么季军就更是如此了。媒体的镜头和问题都是冲着冠军来的,从训练计划到日常生活,很关心冠军,很冷落了冠军身旁两位同样很厉害的选手。
其实这样的现象在竞技体育里从来都是老规矩,无论是比赛中还是发布会,各路记者、解说、电视台的目标永远是“群山之巅”,隔天新闻头条也几乎被冠军的名字占满,哪怕第二名可能只差了那么0.01秒,当然我知道记者出这种报道的时间很短,眼里只有冠军,只有那个最重要的人无可厚非,但对于事后的采访甚至发布会,个人认为真心不必维持着这种“我的心里只有第一名没有他”的极端表现。
所以现场主持人会常常出现来调和缓解,在媒体关心冠军乐此不疲的情况下提醒他们也可以另外两位提问,毕竟他们不是陪衬品,不是木头,待遇相差悬殊放谁心里都硌得慌,简直坐那全程沉默会尴尬死,第二名第三名甚至其他没能拿奖的选手犯错了吗?他们同样为了荣誉拼了命去争啊,同样一次次训练练到想死啊(网上大把的纪录片,看了就知道幕后的故事了),亚军就没有什么想说的了?等到风水轮流转他们什么时候再次登顶你们又是另一种态度,鲜花话筒往上捧,冷落的命运则又落到了那个第二名头上。
是的,从孙杨里约400自得银、世锦赛800自第五,傅园慧里约得铜、世锦赛摘银,观众对其宽容甚至更加喜爱的态度,可以看出素质都在提升,至少“唯金牌论”不再像刘翔时期那样甚嚣尘上,但也从未脱离我们的思想。天津全运会取消了奖牌榜,实质上更大的目的在于防止各省政治腐败贿赂这些问题,但冠亚季军之间的偏差更大,更大,我们看到国家队的运动员在国际已经数一数二,回归国内简直是独孤求败,战无不胜,尤其是游泳啊、田径啊、羽毛球这些大项,在第一名毫无悬念的情况下,或许摄影师早就找准了最佳机位,发布会早就安排好了提问的问题和带有各大媒体LOGO的话筒,而第二名,你除了银牌,也就一支话筒而已......
你们可以给教练准备金牌,给每一位幕后工作者最大的尊重,却不舍得在亚军和季军面前多摆几支哪怕只是流于形式的话筒或者多说一句体谅他们心情的话?
体制问题,像宁泽涛私接广告有错,可这种事情真的严重到触碰底线的地步了吗?国家队真的就舍得用这样的重罚打击一个还不是很懂人情世故的选手吗?何况他在短距离上的优秀让全世界都疯狂;还有乒乓球,实施所谓“扁平化”管理换掉总教练,不顾及运动员本身的想法,不知道这对他们的训练有多大冲击,他们半辈子扎在训练里,很单纯,从来不懂得什么叫勾心斗角。运动员就是一个拿金牌的机器?成绩好时给你们想要的一切,成绩差时无人理睬。
这是在知乎上看到关于张继科全运会的一段话
“这次全运会他依然是那个永远年轻,永远让人热泪盈眶,永远让人感动的少年!在对八一四分之一比赛之前又有多少人想到能把现在正值年轻力壮技术体力均为巅峰期的小胖逼到使尽全力才艰难获胜地步的居然是伤病缠身久疏战阵的张继科?但就算比赛累到全身被汗水浸湿,手肿了,拍子打烂了,他依旧顽强地一分一分追,为了他的团体,为了他的球迷,更为了他热爱的乒乓球。”
现在很多人把运动员输比赛归咎为参加太多综艺节目,不专注于赛场,你们平常工作学习累了都会想去娱乐休闲一把,更何况没日没夜训练的他们,不知道在冷眼瞧什么。
电影《3 idiots》中,校长说了这么一句话
“这种思想投射在生活各处,包括对成功人士的追捧,对出人头地近乎偏执的追求,对成绩与名次狂热的向往。当然,也包括对奥运冠军的赞美、对亚军季军的无视甚至指责。”
追求成绩不错,但下次,让冠亚季军的话筒平均一些似乎是对他们最好的安慰了。
PS:本文纯属个人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