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的第一个技能被称为“捕捉思维”。即在你感受最难过的时候,尝试捕捉脑海里闪过的那些想法,这些想法会严重影响到你的情绪与行为。
乐观的第二个技能就是,对这些自动思维进行“评估”。也就是要明白自己对自己所说的话是否是正确的客观的。
乐观的第三个技能是,能在坏事件发生时找出“更正确的解释”,来挑战自己的自动思维。
乐观的第四个技能是,化解灾难性的思维。
从以上四点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孩子乐观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孩子的解释风格。解释风格的三个重要维度:永久的、普遍的和个人化。与之对应即暂时的、特定的、非个人的。
永久的:事情的起因会继续下去;
暂时的:起因是可以改变的或是过渡性的;
普遍的:起因会影响许多情况;
特定的:起因只会影响特定情况;
个人的:起因就是我;
非个人的:起因其他人或是其他情况。
《教出乐观的孩子》中介绍了一种“ABC”模式,A代表不好的事,也就是任何负面的事件,例如不愉快的假期、与要好的朋友吵架、心爱的人离去等。B想法,即对不幸事件的看法与解释,才会引起某种特定的后果。C代表后果,不愉快的事件之后的感受与行为。
不同的人遇到同样不愉快的事,但是结果却完全不一样。
我们可以看这么个例子:
不好的事件:小a和小b是很好的闺蜜,约好了一起出去露营,她们开了三天的车到达目的地,可是,刚到当地就发生了暴风雨,她们只好赶紧找了个旅馆避难,这个旅馆设施环境简陋,到处都是蟑螂。等暴风雨过后,她们立马赶往营地,发现帐篷、她们借的别人的东西全都被毁坏了,只好回去了。
对于这件事两个人的想法如下:
小a:我真不敢相信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真是倒霉,可能我们一开始有这个露营的念头就很蠢,因为我俩都没有什么户外经验。还不如带孩子去自然博物馆,也当亲近大自然了,我想我们可真笨。可是后来我继续想这次是个大玩笑,每件可能不顺利的事都发生了,我们真该成“墨菲法则”的吉祥物了。也不是因为我们对露营没有经验,而是那场暴风雨,我们只是点背了而已。
小b:我实在不愿意说,我早就该知道,我都不敢相信我有这么笨。我对暴风雨一点办法也没有,但是我让情况变得更糟。我应该把东西收拾好再离开,但我却把它们留在那,不是被偷就是被损坏,我应该提前做好工作,我应该提前了解下每年这个时候的天气状况。我总是这样,每件事情都是一知半解,我就是这样的人,又懒又草率,这一次我的偷懒可让我们破财了。
造成的后果:
小a:刚开始觉得很糟糕,可是后来觉得很搞笑,想把这次难忘的经历写下来发去报纸上“反度假与休闲”专栏,可是报纸上没有这个专栏。
小b:觉得好糟糕,事后的几天都觉得好抑郁,不想跟小a说话,因为好难过、好内疚。不知道为什么小a觉得好笑,可能在她看来这不是什么大事,可是依旧觉得自己好蠢,只希望把这件事忘掉,当作从没发生一样。
同样的一件事,结果却完全不一样,不同点产生于她们对事情所做的不同解释。不同的想法会带来不同的感受和结果。
1、比如你与你的好朋友吵架
你的想法:
我现在没有任何朋友了 对应的感受是, 悲哀。
我的朋友故意对我很凶 对应的感受会是, 生气
我们很快就会和好,又再做好朋友 那对应的感受便是 , 没事
2、再比如
你去商场去逛,正好碰到你正直青少年的儿子和他的朋友们,他假装没看到你。
你的想法:
他看到我竟然装作不认识我,太不尊重我
你的感受会是:
很气愤,想冲到他面前告诉这么做不礼貌
如果你的想法是:
看来我的儿子已经成年了,不好意思了
那对应的感受便是:
暗暗偷笑,想去开一下他玩笑
在平时生活中,当孩子发生不好的事情,我们就可以教孩子做这样的练习
① 当发生了不好的事情的时候,先学会捕捉自己的想法
② 除了这种想法,还有可能有哪些情况?也就是我们还可以怎么想?
③ 不同的想法对应着不同的感受和后果是什么?
如下:
不好的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者可以让孩子去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如下,(这样好像会比较有趣一些)让孩子了解到不同的想法会导致不同的后果,从而去引导孩子选择一些乐观积极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