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如一日”,有时候并不是一个好词,尤其是面对职场。
在某些程度上来说,它可能代表着一成不变,代表着原地踏步,而这样的状态,是一个优秀的职场人最害怕的状态。
两年前,朋友Lucy决定跳槽,所有人都觉得她疯了。高大上的工作环境,轻松愉悦的职场氛围,各种妥帖的福利休假,以及在三线小城市将近20W的年薪,怎么说,这也是一份许多人都挤破了脑袋想拥有的职业。尽管身边人都劝她留下,但她依然不为所动:“在这个公司,我差不多已经不能再突破了。太稳定不是什么好事,我期待改变。”
前段时间再见Lucy,是在她最新的朋友圈动态。照片中的她,被一群下属簇拥在正中间,穿着合体的职业装,意气风发、自信满满。听说,她现在的职位已经是大公司的总监级别,年薪50W左右,但依然还在业余时间不断上课充电,只为让自己更上一层楼。
想着自己两年前也是劝说她不要跳槽的其中一员,不禁感觉有点惭愧。我总觉得,这些年自己追求的岁月静好是不错的状态,一份还可以的工作,足以养活自己,兢兢业业,认真努力,虽然也因为薪资增幅太慢而抱怨过,但终究却没有勇气走出最后的那一步。只有等到Lucy这样原本差不多起点的朋友,突然间让自己刮目相看,才恍然大悟原来差距已经这么大。
我选择公司,她选择行业
从学校毕业的那一年,我们一起开始找工作。最终,我凭借着自己不错的专业优势,进入了一家本地不错的广告传媒公司,开启了我的采编和文案生涯。她呢,因为不喜欢本专业的岗位,索性发挥自己的数学优势,考了一张会计资格证,然后“曲线救国”去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做财务部秘书。
我在稳定中前行,她规划着突破性增长
刚开始那两年,看起来我比她的环境要好得多。我天天在办公室坐着,写着领导和客户要求的稿子,常常还能得到表扬,就觉得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体现。尤其是年终发现奖金比预计的多了大几千时,更是开心地不得了。
而她呢,在财务部秘书的岗位上,除了完成手头应有的工作,还经常跟部门同事聊天,知晓他们的工作内容,并且适时请教专业问题。后来,恰好有个做出纳的同事辞职,她便主动去跟领导申请岗位,因为一时之间没找到合适的人选,领导便决定让她试一试,没想到居然做得不错。
有次一起吃饭,她跟我们说,自己的目标是未来的财务总监,我们谁都觉得有点眼高手低,财会专业的人才那么多,她一个“半路出家”的想要逆袭,实在是太难,所以也都没当回事。
我看自己感兴趣的书,她读和职业相关的书
我一直觉得,工作只是谋生的工具,既然每个月都有稳稳定定的收入到账,那就不用再多想其他。于是,每当下班后,我就会刷刷剧啊,上上网啊,买一些自己喜欢的文学类书籍来看,就已经算是“爱学习”的状态。
她下班后呢,一方面继续去上培训班,进阶自己的专业等级;另一方面会买一些专业内的大咖写的书籍自己补充“营养”,有看不明白的地方,就虚心向部门同事请教,慢慢地,她在部门内的专业能力变得越来越好,后来又瞅准机会,从一个小出纳继续慢慢升级,适应了财务这个行业。
我喜欢舒适的环境,她喜欢竞争的“战场”
一直以来,我都不怎么喜欢竞争。在经过最初几年的努力后,我做到公司在本岗位上的前列,并且升职成为内容主管,就觉得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样不用每天都把自己绷得很紧,也不太会感受到来自同事之间的竞争,心里压力就小得多。
而她就喜欢有竞争的环境,觉得这样可以逼着自己前进。所以,才会在两年前把原公司几乎所有的财务岗位都轮过一遍,当上财务主管之后,依然义无反顾地选择离职,进入现在这家竞争更激烈的公司,最终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阶段性成功,按照当年的目标,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财务总监。
回顾这一系列的过程,虽然如今我并没有真的在原地踏步,但在这个城市,在这个行业,我跳槽的就业面非常窄,再加上这些年并不是积极进取,所以没有更加拿得出手的职业底牌。而她的职业自由度却比我高很多,因为不论公司制作的产品是什么,每个大企业都需要优秀的财务总监。
所以今年,我决定调整策略,不再满足于现状,而是开始好好努力,从摆脱拖延症不断练习写作开始,期待可以预见更好的自己。
最后,有一句话和大家共勉——
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