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年初四走进电影院,看了贾玲导演并主演的《你好,李焕英》。果然没有失望。这部电影之所以让人笑得开心,哭的伤心,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真情:这个故事是根据贾玲的亲身经历改编的。贾玲19岁那年,深爱的妈妈意外身亡。这是她心中巨大的伤痛,时至今日,每每提及,还是眼泪一串串地掉。今年是贾玲妈离世20周年。大年初一,《你好,李焕英》上映了。李焕英,是贾玲妈的名字。贾玲以这种方式向妈妈致敬。妈妈为儿女操劳半生,不求回报。然而意外发生,“子欲养而亲不待”。等到失去的时候才知道拥有的可贵。“我长这么大,就没让妈妈高兴过一回”这句台词在电影中反复出现。这既是贾晓玲的忏悔,也是影片中花花公子冷特在妈妈做手术的时候发自肺腑的一种自责。这又何尝不是屏幕前某些子女的心声呢?因此贾晓玲才会化身为妈妈的表妹,想尽一切办法让妈妈高兴,以弥补自己的遗憾。在失去妈妈的时候,贾晓玲痛哭奔跑的过程里,满是对妈妈的思念,自责与悔恨。观众被深深打动。泪水既留在影片主人公的脸上,也留在了观众的脸上。用情的作品最能打动人。
想想自己何尝不是这样呢?小时候不懂事,不懂得体贴大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对长辈的付出视为理所应当。成绩不好,工作不稳定,只想着等自己混好了,有条件了再去孝敬长辈。但自己成长的速度赶不上长辈老去的速度。等我有条件孝敬的时候,却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痛彻心扉。
在这一点上,我老公林的做法就让我深感佩服。老爸老妈在世时,不管自己条件如何,他总能尽心尽力照顾好爸妈的起居饮食,爸妈爱吃的食品总能适时地送到老人面前,一年四季总有新衣服让老人穿出去让人羡慕。不仅关注到老人的物质生活,还关注到老人的心理和情绪。他总说:“在世时孝敬爸妈,去世了不后悔”。人要活在当下,孝敬父母也要趁早啊。
二是互动。影片勾起了观众的回忆,影片和观众充分进行了互动。影片中所出现的场景、音乐都是经历过80年代的人熟悉的场景:二八自行车,排队买电视机,全院人一起看电视,看女排打球,穿不拉几的裙子,相亲划船看电影……这都是我们熟悉的场景。包括使用的杯子和我家曾用过的都是一样的。影片和观众的距离近了,仿佛不是在看电影,而是发生在身边的故事。这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观众和剧中人共同在线,经历喜怒哀乐。
三是喜剧:影片中喜剧因素突出,包袱抖得恰到好处,让观众在开怀大笑时体会到亲情、友情。影片的可视性强。
很多家庭都是父母和儿女一起来观影的。这也是一部让人反思的影片。作为父母,我们能接受孩子的优秀,但能否坦然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孩子的不优秀?作为儿女,是否视父母的付出为理所应当?是否想过如何回报父母的爱?每个人都能够从影片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引起内心的波动。能够引起共鸣的作品是最好的作品。
世间所有爱,都是为了相聚。唯有父母之爱,是为了分离。“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请用自己的方式去爱父母,爱长辈,让心中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