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农村,从小没吃过什么苦,饭在家里都没有做过,是在爷爷奶奶保护伞下长大的,这份安全感是爷爷奶奶给的,小时候的世界是大人给的,我不知道世界上有思考这个东西,【“思考”是什么?你做的什么,你为什么去做,你怎样去做,没有这样反思的能力】小学、中学、高中12年都没有触发这种能力,可怕呀!
生活中大数人总是时时刻刻关注身边所有可以关注的东西,而且生怕自己会漏掉什么“蛛丝马迹”。
这有点像什么呢?
我们知道,几乎所有低级动物的双眼都是长在两侧的,这样一来,它们可以同时看到上下左右前后的各个方向,没有视觉盲区,这确实是一种极为安全的配置,可这样的配置有什么局限呢?
这样配置的副作用就在于它们没有办法吧自己的目光集中在某一处,也没有办法仔细、长期地观察任何一处,于是它们也不可能有深入思考和长期思考。也就是说,它们的注意力只能时时刻刻消耗在身边发生的一切东西上面,所以它们实际上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也不知道可以有过去和将来,它们只有现在,一个没有前后对比的现在。
于是,它们也就等于被困在永恒的当下。这对人来说,简直是不敢想象的噩梦。我们的人生不该背上这样的枷锁,所以今天我就来跟大家说说如何卸掉人生的这个枷锁,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放弃部分安全感,才能获得进步。刚才我们聊到几乎所有低级动物的双眼都长在两侧,这里有个小细节--最终有些物种的双眼是进化到了正面的,于是它们终于有机会可以深入长期地观察,终于有机会进化出了大脑皮层,想想看吧,几乎所有整个人类文明实际上是建造在大脑皮层之上的。
可问题在于,这有个前提啊,那就是进化后的它们放弃了全视角,接受了视野中有盲区存在。所以,不夸张的说,从这个角度来看呢,几乎所有的进步,都是放弃了部分安全感才可能获得的。
我们从这个层面观察生物,实际上有了很大的启发。现在我们一起观察一下自己身边的人,你有没有发现绝大数人其实都是想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的,他们时时刻刻被身边发生的一切吸引,或者说其实应该叫作“分神”,他们不可能在任何事情上深入长期观察、深入长期思考。当然了,这不一定是他们的本性,这只不过是他们自己没有意识到追求百分之百安全感的生存模式有什么局限。于是呢,他们就像那些动物一样,就那样被困在了永恒的当下。
这只不过是过分追求安全感的下场,并不是什么“造化弄人”和“命运捉弄”。所以,请注意我的措辞:【1】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肯定会把自己困在永恒的当下;【2】我们必须放弃一部分安全感,才能深入长期地观察、思考。
第二,通过有效社交,补全主动放弃的安全感。深入来看实际上那些勇于放弃部分安全感的人,不断用他们的脑力推动了这个社会的进步,而历史上常常出现聚众屠杀那些对人类有巨大贡献着的情况,本质上来看,都是因为一些不肯放弃一点点安全感的家伙们感到了害怕。其实啊动物都是这样的,有时候狗咬人不是因为它们凶狠,而是因为它们恐惧。
所以,我们要深刻理解安全感的本质,这真的很重要,因为它决定了很多其它在社会中生存的基本观念。关于这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的话题很多,需要更新的观念同样很多。在这里我们只讨论合作和信任的本质,这将有助于实现有效社交,从而补全你主动放弃的那部分安全感。
合作是什么?合作的本质其实是大家各自放弃一小部分安全感,并把那一部分安全感交由合作方来保障。
信任又是什么?信任就是相信对方不会利用自己主动放弃的那一部分安全感。
所谓的缺乏安全感,其实就是不相信别人竟然可以不利用自己放弃的那一部分安全感,所以只能自己去搞定百分之百的安全,这真是让人心力交瘁啊!太心累了。
上面内容摘抄自李笑来老师在得到课程里传递给我们的,帮助更新我们自己大脑的系统概念。
在我看来所谓的安全感=心理舒适区,什么是心理舒适区呢!真正的心理舒适区,说的不是熟悉的环境,而是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方式,走出心理舒适区,说的不是我们走出熟悉的环境,而是改变我们的应对方式。
只有改变我们的应对方式,才算真正走出了心里舒适区。那么,什么是应对方式呢?其实,所谓的应对方式,就是指我们怎么处理生活中那些困难的事情。
心理学有一个常用量表,叫应对方式量表,归纳了六种常用的应对方式;
【1】解决问题;
【2】自责;
【3】求助;
【4】幻想;
【5】退避;
【6】合理化;
对我们来说,应对方式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行为上的应对,也就是具体事情的应对。比如:遇到危险时,选择战斗还是逃跑;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的任务,选择解决问题,还是拖延。
第二层,对内心的情绪应对。举个例子:妈妈带小孩去动物园看狮子,孩子看见狮子都是会害怕的。
A小孩哭着说:“我要回家”。
B小孩一言不发,但是腿在瑟瑟发抖。
C小孩呢,看了一会,问妈妈:“我能不能冲它吐唾沫?”
你看,三个孩子都害怕狮子,但他们应对这种害怕的方式并不一样。这是对情绪的应对方式。
那么这个舒适区到底有什么好处,让我们想要不停用它,明明想要改变,却总也改不了呢?简单来说,它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控制感。“控制感”是每个人的基本需要,也是人安全感的来源。我们大部分的应对方式,最初是用来应对焦虑的。
我们越是感到自己受到了威胁,感到焦虑,就越需要控制感,会越抓着已有的应对方式不放。而走出心理舒适区则意味着,你放下原来所使用的应对焦虑的武器,重新去面对焦虑,寻找新的适应方式,这是我们大脑中情感无法忍受的。
所以,对焦虑的回避和对控制感的需要,经常会让我们重新回到它熟悉的应对方式上来,这就是为什么改变这么难。
思考与行动
在生活中找几个小领域试试“放弃全视角”,体验几天?比如,关掉微信朋友圈{或者只看几个朋友的朋友圈;把手机上的微博停用若干天,把手机完全静音若干天;不出门独处若干天;不看大家都看的电视剧、节目、赛事若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