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很困惑,我自己为什么在这样已经过了四十不惑的年纪,还有太多的为什么的时候,我们读书群里开始读《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
此时,我发现我喜欢的热闹让我有时想逃离。看到被讨厌的勇气对我有所触动。
我想,我拥有被讨厌的勇气吗?我真的舍得去逃离热闹的喧嚣吗?我可以面对孤独的自我成长吗?
今天,我带上我的无知和未知上路,去开启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
看到书的副标题我乐了,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这不是我此时最需要的吗?
看到本书用“青年与哲人的对话”这一故事形式总结了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心理 学三大巨头”的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思想(阿德勒心理学)。
风靡欧美的阿德勒心理学对于“人如何能够获得幸福”这个哲学问题给出了极其 简 单而又具体的“答案”。
了解了足以被称为“这个世界上的一个真理”的阿德勒 思想之 后,你的人生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又或者,什么都不会改变吗?我期待有所变化,我期待知道我的答案!
推荐序一,给我的是我又发问简单的对话,难道不是枯燥的罗列吗?能够引起他人的深度的思考,以对话的方式去叙述完成整本书,这样的西方作者对我是很少见的!
我模糊记得小时候看了几眼但丁的神曲,是自言自语的对话!最终我以看不懂告终,就分别在那几眼里,做了一个过客,过一眼的客人!
现在的印象是一定很好看!诗好长,虽然我当时看不懂,但是我知道是名作,知道是我喜欢的诗歌,如此罢了!
读推荐序二,自我枷锁的解放!我看到了自由的希望了,我对这本书的兴趣在逐渐加深!
生活给我们各种束缚,表面上看起来,这些束缚是时间的、金钱的、人际 关系的,但实际上,这些束缚是心灵的。
阿德勒的整个理论体系,都在试图把人从这种束缚中解脱出来,让人重获心灵自由。
那自由在哪里呢?挣脱的第一个束缚来自过去。从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开始,很多心理学家都相信人是过去、尤其是童年经历的产物。这些经历变成了潜意识,决定着我们的人生。可本书中的阿德勒却说,重要的不是过去, 而是你怎么看待过去,而我们对过去的看法,是可以改变的。
改变意味着什么,我想是松绑,有的人选择放弃,转身离开,背着包继续前行,即使背包越来越沉也愿意一直扛着,有的人选择把背包扔过墙,然后想尽办法,努力穿过,绕过,或者翻过这面墙。
第二个束缚来自人际关系。我们的很多心理困扰都来自社会和他人的期待 和评价。人们又经常借“爱”之 名,行支配和控制之实。
在阿德勒眼中,理想的人际关系大概是“我爱你,但与你无关”。他认为每个人的课题都是分离又独特的。我怎么爱你,这是我的课 题,而你要不要接受我的爱,这是你的课题。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张德芬老师的,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还有那本经典的亲密关系,也有这方面的阐述!这之间会有什么区别和相互的影响呢?
看似束缚是来自于身外之物,觉得改变他人才是改变问题。最终会走回到自我修行的路上。这样的理论我看似是回归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上了呢!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它的含义是:(如果)行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应该反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第三个束缚,来自未来。用未来的标准来看待当下,当下不算是什么,甚至成为束缚!那当下的力量呢?
我们古话成功之路中,天时地利人和为三要素,它涵盖了成功之路的一切,天时是成功之路的伯乐、机遇;地利是成功之路的环境、条件;人和是成功之路的综合实力(成功的关键)。我想这指的是当下的力量!结合好当下的力量是成功,结合不好就是机遇,甚至是我有时,以为的,很大的束缚!
推荐序三,人唯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时,才有勇气!
关系,似乎总是有着某种纵向的规律:我要高于你,或者你高于我。没有一种关系体验是“我不出众,但很平等”的合作式 关系。所以,她感觉孤独。在关系中一旦失去优越体验,她就会有“我没有价值”的感觉,就会有担心关系瞬间崩塌的恐惧产生!
此时我脑海里浮现的是《简爱》的那句话!
你以为我会无足轻重的留在这里吗?你以为我是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人吗?你以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缈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和你有一样多的灵魂,一样充实的心。如果上帝赐予我一点美,许多钱,我就要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以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准则和你说话,而是我的心灵同你的心灵讲话。
我以为的价值是不低看自己,而从自身去发现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感,阻断“自卑情结”,体会到“共同体感觉”,从良好的关系中发现自己的存在的价值!
自我价值: 在人之初是通过父母的接纳、肯定、承认、赞美、表扬、鼓励等方式逐渐建立起来的,其核心是自尊。当人的自我价值感很强的时候,人会表现出自我完善的欲望,表现出向上向善的本性;当自我价值为零的时候,人会启动自我毁灭程序。
自我价值来源于发现自己的价值!我想到的自我价值感最高的人,是孔夫子了!因为我看到的论语里,处处绽放着自尊的光辉!
阿德勒与弗洛伊德、荣格被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他是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同时也堪称为思想家和哲学家。作为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阿德勒有“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之称。
我最敬佩有思想的人,何况是如此伟大的哲人,我知道理论的背后有更多深入的思考,我也思考这样的理论和我们传统文化的关联在哪里?
阿德勒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竞争和完美的愿望,并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一种奋力拼搏、追求优越以适应环境,从而达到自我完善的能力。
由此我想到佛家的六祖慧能法师说何其自性,本自具足!指何其自性,可以生万物!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开启对话模式的引言,带我深入去探寻我是谁,带着我也是这位年轻人的困惑和思考我希望清清楚楚的知晓答案。我有多迷茫我就有多少问题发问,从我是谁,到我要去哪里?
为什么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哲人的说的简单,怎么和稻盛和夫的,生活是一根绳子穿起来的线一样呢?
世界是简单的,人生也是简单的。简单在哪里呢?
现在,你眼中的世界呈现出复杂怪异的一片混沌。但是,如果你自身发生 了变化,世界就会恢复其简单姿态。因为,问题不在于世界如何,而在于你自己怎样。
这样的简单和稻盛和夫遵循的质朴的原理原则是不可动摇的指针,在我的思考之下是不谋而合的。
稻盛和夫说不许撒谎,不许给他人添麻烦,要正直,不得贪得无 厌,不许只考虑自己私人的利益等等,这些任何人在孩童时期曾经受 到过父母、老师的教导----但随着长大成人逐渐遗忘----的单纯的规 范,我们可以把它们作为经营的指针,作为必须遵守的判断标准。
稻盛和夫说这质朴的原理原则是不可动摇的指针。难道这不是简单的做法吗?我想是的!
哲人和年轻人开启另一种的哲学是什么,需要慢慢长夜里畅聊呢?
第一夜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我眼前瞬间浮现出我那手指着他人的样子,是他的错,还是我以为的错呢?
弗洛伊德的心理创伤学说的确很有趣。他认为心灵过去所受的伤害(心理创 伤)是引起目前不幸的罪魁祸首。
阿德勒在否定心理创伤学说的时候说了下面这段话:“任何经历本身 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 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 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找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的以为就是找寻我内心真实的需求在哪里,我从过去的伤痛里留下的感觉获得了什么,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去满足吗?过去的伤痛是个暗室,是个小黑屋,让我看不清方向甚至会放弃,当我是带着探寻的目的进入小黑屋,我或许会摸索到一根蜡烛,一盏煤油灯,被点燃之下,屋子亮了,我走到门口,我走出屋子,又看到了久违的蓝天白云,真好!
但关键是经历本身不会决定什么。我们给过去的经历“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这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
此时,我想到论语,孔子教导下的弟子一言一行都有和自己赋予的意义,都活出了自己的价值!
但是,就是的伤痛除了有我们主观的看待以外,我想还需要去理解他人,他人当时的处境,心境,情境!理解了就接纳了,接纳了也就成长了!我并不以为全然的去找寻意义,是万全之策,当然,这是我的想法,你的以为呢?
对,我此时也感受到作者对人性的不信任!
人并不受过去的原因所左右,而是朝着自己定下的目标前进,这就是哲人的主张。这又引到了吸引力法则或者可以说稻盛和夫活法的理论上去了!我看到现在已经在探讨生命的意义了,是什么呢?
即使你再想变成Y,也不可能成为Y,你不是Y。你是“你”就可 以了。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 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子的东西。”你之所以想要变成Y或者其他什么人,就是因为你只一味关注着“被给予了什么”。我看到作者在引领找寻意义,也就是出路在哪里?
NLP理论里事情总有三种以上的方法,我想放在此处适用。年轻人看似无路可走,哲人一直在说改变,改变就是不止一条路可以走!
不改变是为什么?我看到自己缺乏面对改变的勇气和承担。选择了就要承担,我担不起,所以我放弃去选择!我选择去抱怨,我找寻一个依靠,不用我一个人扛这个包,两个人扛,哪怕被压趴下我也可以说不怪我喽,看吧,我有证据可以证明的,真的是吗,真的是这样吗?
改变是我选择,我承担,我拥有!即使失败了,我也会享受这个挑战的过程,我从中找到了我的价值,我活着的意义!
选择改变,是向上而生,带着自己的勇气和力量!
2020.12.14第❶天
【阅读计划】引言+第一章
【阅读思考】
1、启发内容:摘抄/概括你最有启发的内容(1处以上)
2、我的感悟:结合自己的亲身/名人/书上的故事进行分析
3、行动感悟:写下后续行动目标和计划
《被讨厌的勇气》共读计划
第❶部分:书籍介绍
书名:《被讨厌的勇气》
作者:岸健一郎,古贺史健
页数:183页(引言+5章+后记)
【推荐理由】
1、这本书是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的哲学精华,能够给你勇气,让你笑对人生
2、你对人际关系烦恼吗?你有讨好性人格吗?想要知道解决的方法吗?
3、群内小伙伴读过,很受益,极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