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和技术,就像广告商和客户,婆婆和媳妇……以及其他世界上最复杂双边关系。
传统深度垂直的行业,会把专业的事给专业的人做。
例如建筑设计师负责依照力学和建筑学来设计,监工依照工期和资金流负责监管,包工头负责人员管理和施工质量,施工人员负责按照要求实施……
一个产品也差不多就是一栋建筑物。
缺德就缺在,这栋建筑物几乎没有一项法则是『必须遵守』的,先后顺序也可以随意调换。
于是,产品、运营、技术、市场等各大门派互相争斗,特别是产品和技术两大门派,几乎水火不容。
1
没有定式的互联网
模式是长期摸索的,体验是日积月累的,性能是时间和质量平衡的产物,甚至必须做的功能清单中,删除或增加任何『一个』模块都其他可能性存在。即使是微信这个『近乎百分百对』的模范产品,其他团队用同样模式和时间线,也可能做成一个百分百没前途的产品。
有用单一功能打天下的——instagram、锤子笔记、脸萌…
有只靠内容赢取千万用户的——今日头条、秒拍、微博
有依赖运营,产品技术不出色甚至很差的——知乎、小红书、优步、人人美剧
有体验非常不顺但口碑极好的——keep、优步、airbnb
有靠广告、补贴和销售改变行业的——滴滴、唯品会、人人车、58同城
在这样的背景下,产品、技术、运营、销售,很难站在同一个方向上。甚至各自内部的意见也各不相同。
2
团队属性天差地别
中小型互联网公司的创新团队中,往往人员配置有偏重。
例如:
CEO或合伙人是产品——产品角色强
技术服务型公司,2B大型解决方案型公司,CTO背景极强,或很多没有专业产品的公司——技术团队是核心
营销型/乙方公司——客户经理(销售型)话语权大
团队合作型公司——产品运营和技术相互平衡
可以无视的Tips
强调个人的话语权,技术人员应加入深度技术型公司,或CTO能力背景非常强的公司;而产品则相反,应考虑创业公司、产品为主导的团队、交互和模式深度创新型公司;
强调配合和合作,技术人员和产品都应选择产品和技术均衡的公司,剩下的就看你个人的合作能力了(滥竽充数的产品和精于挖坑的技术,弹劾他们啊,不要拉低行业智商)
如果技术希望专心研究代码、积累经验——只要尽量不去CEO负责产品设计的公司就可以了。产品如果不想担心用户增长和技术实现,只能去大型成熟平台,或者打一枪换一炮的乙方公司了。(然而这又有什么乐趣呢)
3
适应就是改变,合作就是主导
互联网的团队正是因为这种强力的角力和合作,才会有高的薪酬和快速上升的体系。才能快速前进。
我们必须认清的前提是:行业日新月异。个人必须有强大的适应能力。
有2种不可抗的原因,使得我们最终可能会放弃沟通:
1、产品/技术/其他需求提出者同时是CEO,且专制;
2、合作的人脾气极差、工作漏洞百出、无职业操守。
这两种不在我们讨论范围内。
合作和适应的前提起码是可沟通的,有基础和基本的能力的。
而这个基础上,合作精神越强,主导效应越大!合作就是领导力!
需求随随便便添加修改?——可以用好的流程和优先级来控制
需求不合理?——参与需求评审,但提供解决方案和依据
需求太庞大或不适合公司方向?——发起讨论,提供脑图或关键数据说服大家
开发时间太长?——不是直接要求缩短时间,而是调动其他资源,或者把需求拆到足够细来找出占时间太多的部分,选择砍需求和拆分小版本迭代。
性能太差?——找出团队短板,进行培训和提升。
公开抱怨是幼稚的。对团队很难有帮助。
不是pk赢产品就能减少需求的,也不是让技术加班就能加快进度。
不论是产品还是技术,都是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百废待兴。
4
完美团队——减少敌人
要解决双边关系,恐吓、利诱都不是长久的办法,尊重合作伙伴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是其中的价值并不是每个人都懂。
把合作伙伴当做敌人,是非常愚蠢的。
并且团队心齐是一件很有幸福感的事,这依赖于很多条件。
CEO提供激励措施;
产品经理对技术架构有一定了解并尊重技术的想法,思考缜密、逻辑清晰;
CTO放权项目技术负责任,并支持产品经理,协助推进;
技术人员主动和产品沟通和反馈,及时调整需求、有时间观念;
测试和技术互相尊重;
产品和运营尊重市场;
运营有产品思维;
市场对产品有耐心。
这种信任和支持,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不断的合作和谦逊中形成的。
5
跨越两大门派的灵魂人物
一个扁平的团队不断壮大,需要1个或多个灵魂人物。
毕竟没有公司能保证30-50的产品运营技术团队,有90%的人都这么擅长合作、保持谦逊、主动配合。
灵魂人物的作用就是,可能不是所有人喜欢他,但是他的想法总是能说服大部分的人。
他具有榜样作用,愿意倾听,有原则,有长远规划,甚至形象很有特色。
例如微信的张小龙,饭否/美团的王兴,华为的任正非,小米的雷军,牛博网的罗永浩,苹果的乔布斯,fb的扎克伯格,淘宝的马云,豆瓣的阿北……
把团队凝聚力放在一个或多个人身上,有时比制度还靠谱——这就是互联网公司。
即使把焦点放在个人身上有很多风险,但是毕竟制度也是说改就改,说裁员就裁员的。
而现今是一个实现自我的年代,员工不再容易被洗脑。互联网公司是一个追求爆发式增长的行业,生命周期也比实体行业短暂且陡峭增长。人力是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灵魂人物同时具备了『品格背书』和『团队天花板标识』两个作用。
互联网行业是一个信息极为透明的行业。如果能力在行业前50%,那大家在这个行业基本有相同的认识和信息。剩下就是团队合作和产品定位的差别了。
超过5年的互联网公司的CEO,未来可能要像美国大选一样5年一次选举,才能保证公司持续有新鲜的领头人。产品长青。减少流动率。
反之,团队内部混乱、经常出现管理方面的负面的公司往往都是缺少有说服力的灵魂人物——58同城、携程、爱奇艺(好不容易出来个马东还自立门户了)、B站、百度贴吧……
这就是我想说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