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写字写博客的人应该都会知道这两个网站。15言和简书。今天品味的主体是15言,会提到简书、知乎。
什么?15言你不知道?
知道啊,抄袭国外网站Medium的那个,老子才不会用它。
知乎的人又圣母心了。那个网站的伪君子多了去了。我是经常上去跪舔大神的,答的题目我懂的就答,绝不误人子弟。关于知乎的品尝我放到下次的文章再扯。
我应该算是15言的种子用户,那会我还不知道简书。当我从知乎到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决定申请邀请码了。零费用产品运营的实例,真棒。Medium和国外的软件一样,在国内根本就感受不到好的体验,有时候还被墙。中国的绿色长城也是有点好处的,给国内较为弱势的互联网行业培育学习的时间。Medium是一个好产品,这样的一个好产品,国人却无法享受到。好的产品就像是毒药,你吸一口后就想继续吸下去,这就带来了驱动力,所以有了15言。
国人有没有抄medium的,我想肯定有,与15言不同的是,他们死在了黑夜里。为什么他们死在了黑夜里,而15言当时却能活下来?这时候就涉及到了运营。但我们不能简单地说靠运营,这一点干货都没有,太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了。
一、产品的类型是什么?
15言、简书、知乎无疑都是UGC(内容型)的TO C用户的产品。
二、内容型产品有什么特点?
内容型产品是很重的,他需要时间的积累,内容的积累。优质的内容是UGC产品的命根子。很重的产品,意味着在产品初期,他很难有起色。初期最难做的事情是什么?吸引用户,吸引高价值的用户。
三、看看三种产品的发展趋势。
简书是以提供工具MarkDown编辑器出身的,很多写文章的人都知道MarkDown,所以简书在一开始就以其工具性吸引了大量用户的使用。
知乎的开始,是因为创始人有行业积累,初期就入住各种大牛。大牛的号召力不可小觑。
15言呢?果壳社区啊。含着金钥匙出生,你以为人家是吃干饭的?要不然知乎那个问题怎么会受到大量人的争论?这种运营就是靠“势”。
所以,这三个社区初期的用户积累都非常容易起来。OK,我说这番话不是忽略别人创业的艰苦,这番话也是大实话。做重型的产品,你很难起来,尤其是现在市场这么激烈的时候,你没背景没资源,单是吸引用户就很难。OK,前面这句话是基于市场内有同类产品的前提下说的。如果你做的是新出生的产品,也很有前景,死也很正常。前面的话全都是错的,想做就做,折腾出来的东西都是自己的。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知乎上的运营没有什么亮点,手段简单,打法粗暴,就是这样。我喜欢。
对于运营也好,产品也好,我的观点也很纯粹,看收益比。15言在知乎上的争论很好,初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了。情怀是什么?能够把国外的好产品引入国内让国人体验就是好的情怀。在后期再根据用户的需求不断进行改进创新就是更好的情怀了。大部分人会大骂盗版狗,骂着骂着一边用这个产品,然后这个产品越变越好甚至还有创新,最后又会歌颂这个产品的情怀了。历史就是这样,大众是健忘的。让那群坚定原则的人爬出墙外使用medium吧,我欣赏这群人,但这些人是少数人。我很懒,我的原则不一样。
一个产品的核心需求也许是一致的,但每个国家的使用习惯和文化却是有可能不同的。
不管怎样,我都不能拒绝一个好产品的诱惑。我很感谢将国外好的产品引入中国化,再走出去国际化的人,那群人是实干家。
扯多了,回到15言产品本身来,我要开始批评他。
这些时间,15言在产品运营上花的功夫和效果是可以看得见的,我本人一直还欠着李子好几篇文章。作为普通的屌丝级种子用户,还能欠文章,这种效果是多么的感天动地,足以让我哭爹喊娘了。这里我不在讲运营,我讲产品功能。
首先,我不是很清楚15言为什么初期要花精力放到了网站的改版上。是因为担心盗版这个名头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改版后,我个人觉得体验效果还不如初期的好,比如这个菜单栏,我每看到一次就吐槽一次。
我不是专业的交互视觉设计师,我从产品方面讲我的思考。
1、点击后展示页面,多了一个操作步骤,增加用户的操作成本。
2、与一般的网站菜单栏不同,不符合用户的常规习惯;
3、菜单内容布置的混乱,比如搜索和书签的摆放。书签在这里的功能满足的用户场景是这样的,当用户点击书签后就能看到用户书签保存的内容,这是一个用户浏览的需求。如果把主题广场和书签放到同一栏下应该会更好,因为主题广场、书签和用户的浏览需求是一致的,用户在操作的时候,会减少思考成本。具体这个我觉得可以做个小范围的灰度测试,看看按钮的点击次数是否有所增长,书签页面停留时间是否又增加。如果数据是增长的,说明用户花在浏览的时间上增多了。这对于产品运营和产品本身是非常有好处的。因为内容型产品一是吸引用户来写,二是吸引用户来读。这是一个闭环。
4、这样的菜单页面无法和手机端达到统一的风格,涉及到手机端的1.0版本的设计还得再次花费人力成本,响应式布局我就不提及了。这第三点是打双引号的,表示可有可无的因素。像写博客,手机是不够方便的,所以写博客的app可能15言官方不会制作。而浏览的app,这以后肯定也是会做得,但排版和现在可能不一样。
其次,回到吸引用户来写这一点上。为什么我觉得15言官方初期没必要把时间花费在改版上。因为我认为他在满足用户写文章这个需求上的功能做得还不够彻底。
第一点:从14年初到现在已经快大半年了,15言还是没有支持MarkDown.我讲一下我的理由。
一、会使用MarkDown的人,基本都是爱写字、经常写字的人,所以感受到了MarkDown跨平台的魅力。没有哪个人想把时间再重复花在图片的排版,文字的排版上面。毕竟市场上还存有同类的产品,比如简书。
二、根据8020定理,这群使用MarkDown的人肯定存在优质的写作者,而且文章写多了必然有精品文章,良好的跨平台移植性会让很多用户在这里尝试。如果我是运营人员,我肯定跟产品经理吵了。老子的绩效被你的产品布局阻碍了。
三、支持MarkDown和开发成MarkDown编辑器是两个概念的,支持MarkDown花费的时间远小于开发MarkDown编辑器这个功能。
四、支持markdown,省去图床的困扰。
五、使用MarkDown,是如简书这样再增加一个可选的选择。具体的开发成本我不是很清楚,所以我无法从收益上来讲。但仅是我的感受来说,如果这个产品经理经常写字,就会感受到用户对MarkDown的强烈呼唤。如果要说MarkDown的吸引力在哪,那就是他满足了写作者偷懒的欲望。不用在思考文字的排版,图片的排版。在用户场景上,优质用户也经常会分享自己的文章,所以会经常搬家,MarkDown的跨平台不再让用户重复体验搬家的痛苦。什么时候,才真正集齐七颗龙珠?
第二点:图片处理功能和图床
这也是产品在写上一直没有去改进的问题。如果说支持MarkDown是新模块,那图片处理功能就是这个产品初期本身就应该需要做得更好的,毕竟15言主打的是图+文,和简书主打文字的方向是有点区别的。如果图都处理不好,说明在本身产品最重要的功能上是没有下功夫的。
一是图床,当作者写一篇文章到15言,贴了很多图。后面这个用户处于文章搬家这个场景的时候,图片却是无法跨平台的,这是一件多么蛋疼的事情。
二是图片本身的处理,为了简洁,网站不会像传统的网站增加处理功能。当然,为了满足图片处理这个需求,初期可以增加小工具,后面再迭代的时候再一步步修正。图片识别和处理这种开发很消耗成本,不可能一步到位。还不如增加些小工具,或者和一些图片工具网站合作,省去这块的成本。每写一篇文章,都要对图片进行PS处理,或者让用户自己去网上找工具处理,该有多麻烦,很少有用户会如此耐心,处女座更受不了图片乱七八糟。
写字功能的完善,才是P1需求。板块设计、用户体验,这个时间段够用就好。
我喜欢15言的地方在于:1、随手批注,讨论更加顺爽;2、投稿便捷。而这也是简书所欠缺的。
扯扯扯,写写写,突然发现已经过了两个小时,3500多个字,相当于我写两篇产品体验的文字了。也算补全了昨天没写的产品体验。
PS:允许非商业性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
个人独立博客:PMFuner.com
记录一个不惧撞南墙的野路子产品经理的故事.
期待分享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