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李克富 | 内心若明亮 世界便光明
导语:看只是个动作,见才是结果。看,不见得见;见,也不一定非得靠眼睛去看。我们所见到的外部世界只是我们内心的一个投影,它并不是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因此,只要一个人的内心明亮,他所投射的世界就充满光明,由此所指导的生活和事业就蒸蒸日上。
文章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37770cd59a66?utm_campaign=hugo&utm_medium=reader_share&utm_content=note&utm_source=weixin-friends
作业:
1.记住并理解感觉的定义:一种被激活的感受器(如眼睛或耳朵)创造某种神经信息模式的过程,这种神经信息模式在脑中代表了相应的外部刺激,并且能够启动这种外部刺激的初期体验。
2.查阅资料说明感觉的三个属性,即换能、感觉适应和阈限。
3.能够通俗易懂地用实例解释:“色彩并不存在于我们的外部世界!”“声音不是一种物理现象,而是一种纯粹的心理现象!”“颜色和声音都是由我们的大脑创造出来的!”……
4.为什么如此说:我们所“见”到的外部世界只是我们内心的一个投影,它并不是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因此,只要一个人的内心明亮,他所投射的世界就充满光明,由此所指导的生活和事业就会蒸蒸日上。
5.对“如果眼睛瞎了,心就点亮了”和“从前我是瞎的,现在我看得见”这两句话自由发挥,各抒己见。
感觉——是一种被激活的感受器(如眼睛或耳朵)创造某种神经信息模式的过程,这种神经信息模式在脑中代表了相应的外部刺激,并且能够启动这种外部刺激的初期体验。
换能,可以从生理方面的反射过程来理解。感觉器官(感受器)接受外界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感觉神经传至神经中枢(脊髓和脑),神经再发出指令,经运动神经传至运动器官(效应器),对外界刺激做出回答性反应,构成了一个反射活动。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地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叫反馈。
感觉适应,即在外界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感觉适应。各种感觉都能发生适应的现象。有些适应现象表现为感受性的降低,有些适应现象表现为感受性的提高。“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说的是嗅觉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手放在温水里,开始觉得热,慢慢就不觉得热了,这是温度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这些都表现为感受性的降低。最典型的是对暗适应和对光适应。对暗适应是感受性提高的过程,对光适应是感受性降低的过程。感觉阈限,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感觉阈限,又叫绝对阈限。感觉阈限是一个范围,能够感觉到最小刺激强度叫下限,能够忍受的刺激的最大强度,叫上限。下限和上限之间的刺激都是可以引起感觉的范围。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或叫差别阈限,又叫最小可觉差。差别阈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原来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却是一个常数。即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它们只适用于中等的刺激强度。感觉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
我们所“见”到的外部世界只是我们内心的一个投影,它并不是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这是因为个体的经验不同,对同一对象的认知也会有不同的结果。现在社会心理学用“图式”图式概念来解释这一现象。所谓图式,是指大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人往往是经验主义的,过去的经验会对其未来认识事物的过程和结果产生影响。社会知觉时,图式对新觉察到的信息起引导和解释的作用,如果大脑里没有解释新信息的图式,则需要形成新的图式。
色和声都是由我们的大脑创造出来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人的心理也可称为思维、意识、精神。例如,用我们的左手去打右手,是左手疼还是右手疼?如果在手上打了麻药,再做同样的动作,还会疼吗?所以,疼,不是左手也不是右手,而是大脑的反映,手疼和中枢神经有关,和脑有关,而且“疼”是通过比较产生的。同理,颜色也是不存在的,物体的颜色决定于它反射了哪个波段的光,同样的一个红色,在A和B的眼中是不一样的,我们普通人所看到的红色和张艺谋所看到的红色截然不同。声音,也是如此,耳朵接受了外界刺激,把这个刺激转换为某种信号,传入大脑,由大脑作出比较,最终做出判断,是乐音还是噪音等。所以,色、声、香、味、触等等,都是大脑的机能,都是大脑创造出来的,它们只存在于大脑中,而且是比较的结果。其实,世界上本就没有颜色,只是物体反射的光波不同而已,我们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还有很多比780纳米长的电磁波,比如红外线,我们根本是看不到的。不同的人对于光波的感受度可能不同,也就是说,我们眼中的绿色,可能跟别人眼中的绿色不是一回事。听觉也是如此。我们听觉的适宜刺激是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比16赫兹低的次生,以及比20000赫兹高的超声人们都听不到。大象能发出10Hz左右的声波,即次声波,所以人是听不到大象的声音的,不同的人对于听觉的感受性不同。
理解“如果眼睛瞎了,心就点亮了”和“从前我是瞎的,现在我看得见”。
“如果眼睛瞎了,心就点亮了”。魔术师的表演,告诉我们,我们不只是靠感觉了解世界,更是通过知觉来解读世界。一种刺激变成感觉,最后变成知觉,这一过程的目的是在我们体验之中寻找意义。但要牢记的是,我们常常将自己想出的意义,施加在了感觉体验之上。“心亮了”才是真正用意义来指导体验,和眼瞎不瞎都关系不大。所以,“从前我是瞎的,现在我看得见”。
“色彩并不存在于我们的外部世界!”“声音不是一种物理现象,而是一种纯粹的心理现象!”“颜色和声音都是由我们的大脑创造出来的!”……
人心无所不包,原本就是像天那样深不可测。只是这样高远和深邃的心,却常常被私欲所填充,所以失去了本来的高远、深邃,不能够无所不包,不能够海纳万物。“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心是身体和万物的主宰,当心灵安定下来,不为外物所动时,本身所具备的巨大智慧便会显露出来。王阳明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人的心包含宇宙的一切信息:心之本体无所不该,原是一个天。只为私欲障碍,则天之本体失了。心之理无穷尽,原是一个渊。只为私欲窒塞,则渊之本体失了。如今念念致良知,将此障碍窒塞一齐去尽,则本体已复,便是天渊了。万事万物万理,都包藏在人的心里。圣人内心光明,能够映照万物。普通人的心,因为私欲和妄念的遮蔽,昏暗、浑浊,失却了那份光明。内心光明的人,他的世界也一片光明,一片生机。因此王阳明遗言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意思是我一生做到了内心光明,这就够了,没有任何遗憾。内心光明的人,能够烛照世界。内心光明的人,他的世界也一片光明,一片生机。